康巴丝钟表:与“时”俱进
▼车间内,工人组装康巴丝电波钟。
60岁的崔文君仍在工作台前忙碌。
在不少济南居民家中,都能看到挂在墙上的一块康巴丝石英钟。上世纪80年代,济南钟表厂生产出了全国第一块石英钟,打那以后,康巴丝几乎就成了石英钟的代名词。但受困于国企僵化的体制及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围攻,康巴丝之后遭遇了一段低迷时期。
如今,完成改制的康巴丝在保持石英钟表生产的同时,力推计时更为精准的电波钟表,找准了适合自己的企业体制和主打产品,康巴丝将再次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鼎盛期 凌晨3点就有货车排队提货
60岁的崔文君正坐在工作台前调校着一块刚研发出来的新款手表。一直盯着细小的手表零件,眼睛有些累了,他摘下夹在右眼上的放大镜,向窗外望去,位于高新区的康巴丝大楼南面就是一块麦地,新绿的田野充满了希望。
“15岁时我就干这行了。”现在已被誉为“厂宝”的崔文君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济南钟表厂从日本引进了石英钟生产技术,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只石英钟,并有了“康巴丝”这个品牌。同传统的机械钟表相比,石英钟因使用方便、计时准确而大受欢迎,康巴丝也因技术上的领先几乎成了石英钟的代名词。
“石英钟量产之后,全国的订单都寄到济南来了。”崔文君说,即使厂里的班组天天加班,也很难满足订货量,“每天凌晨3点就有货车在厂门口排队等着提货了。”为了提高产能,职工也都自觉地加班加点,本来中午停工能有一小时的午休,但工人们一般10分钟就匆匆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继续工作。
有了优良质量的保证,短短数年,康巴丝石英钟和济南钟表厂迅速崛起,创下了国内石英钟企业生产的多个高峰:1985年,产量达45万只;1987年达126万只,成为我国第一个年产过百万只的企业;1989年起,它又连续3年产量突破200万只大关。
从1985年到1992年连续8年被中央电视台选做元旦、春节标准报时钟,让康巴丝石英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也改变了央视采用国外钟报时的历史。
当时的业内专家也表示:康巴丝是我国钟表工业发展的里程碑,它的生产和宣传,把我国钟表石英化推进了5到10年。
衰落期 收货款收回几麻袋缝衣针
历经辉煌之后,1992年成了一个拐点,由济南钟表厂改制而来的康巴丝集团的产销量在那一年开始急转直下:产量从上年的203万只降至90万只。1993年,康巴丝的产量只有26万只,这一数字只相当于1991年一个多月的产量,全年下来产生了2000多万元的亏损。短短几年的时间,一个曾经是行业排头兵的企业竟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在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国企的应对太不及时了。”崔文君说,那时康巴丝几乎全靠二级批发站向外发货,但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体制开始改革,各类批发站、百货站受到冲击,二级批发站“蓄水池”的作用相对减弱,单一销售渠道的崩塌让康巴丝一时措手不及。传统的国营销售渠道往往是先发货后回款,但国营批发站的不景气造成了大量的呆坏账,被卡住的资金流造成了产销的停滞。
“关键是发出货收不回款。”负责康巴丝销售工作多年的胡治平说。催得急了,批发站往往以实物抵账,有一次竟拉回来几麻袋缝衣针,号称价值7万元。面对这些针,大家根本想不出好的处理办法,最后总算处理掉了,只换回700元钱。
“面对7万元的账款,能收回2万元现金,私企可能就不纠缠了。”胡治平说,但国企不一样,因为每一笔款项都涉及国有资产,所以很看重账目上的平衡,常会有以实物抵账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益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损失。为此,厂里特地成立了“清欠办”,可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困顿期 一块表用30年,谁还会再买
经过10年的推广,石英钟的生产技术早已不是秘密,国外进口石英钟及机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以超低的价格冲击市场。南方一夜之间冒出的数百个钟表小企业也在不断蚕食着康巴丝的市场份额。
“小厂生产的石英钟,因为质量上偷工减料,所以能把价格压得很低,这无疑能吸引一部分消费者。”崔文君说,以塑料为例,康巴丝使用的是每吨1万元的优质塑料,小厂家使用的则是2000元一吨的回收塑料,做成钟表后,两者从外观上可能还看不出差别,相比50元到100元的康巴丝石英钟,马路地摊上卖的劣质石英钟只要20多元钱。有些贪便宜的消费者觉得钟表能走就行,并不看重产品的质量,这也给劣质产品留下了不小的市场空间。
除了劣质石英钟,冒牌生产的康巴丝更是对品牌本身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在河北,一个村子里就能有十几家小厂冒牌生产康巴丝。”胡治平说,为此,企业成立了打假办公室,借助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力量,在全国19个省区倾力打假,摧毁了一大批窝点,收缴了大量假冒产品。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虽然年年打假,但假货依然难以根除。
“康巴丝质量太好了,家里买一块能用30年,本地家庭就这么多,所以销量就越来越小了。”对济南市民间的这句玩笑话,崔文君多少有些认同。“用不坏的康巴丝,无限拉长了产品的销售周期。”崔文君说,对于本地的家用钟表市场,质量过硬似乎和销量持续增长产生了矛盾。
转型期 像20年前一样又开始加班
陷入困境的康巴丝一度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的方针,通过经营康巴丝宾馆发展起了第三产业。面对国企在市场经济中的种种弊端,康巴丝进行了多次改制尝试,到2010年,公司终由全国有转型成了全民营,甩掉了不少包袱。
通过土地置换,改制后的山东康巴丝实业有限公司2009年在高新区征地45亩,建成1.5万平方米的厂房和科研楼。目前,公司还拥有常州、冀州两个分厂和深圳电波钟表研究院,大批量的石英钟表主要在两个分厂生产,年产量能保持400万只。
“济南的厂区基本只生产电波钟表了。”总经理刘燕农说,电波钟表是继沙漏、日晷、机械钟表、石英钟表后的第五代计时器。它最大的特点是,内置微处理器能接收国家授时中心发播的标准北京时间信号,并自动控制显示的时间与标准时间保持精确一致,永远保持北京时间。
刘燕农说,正是先人一步,才让康巴丝在石英钟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如今钟表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电波钟表,康巴丝人已经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全国的钟表企业中率先实现了电波钟表的量产,并围绕电波钟表的机芯申请了20多项专利,形成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现在像20年前一样,又开始加班了。”曾经内退如今又被返聘的崔文君现任校验中心总监,2011年电波钟表量产以来,崔文君又忙了起来。
“去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我们的电波钟表就被定制成了纪念品。”刘燕农说,作为新生事物,电波钟表最需要的就是培育市场、提高认知度,如今团购还是产品的一个主要销路。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几个月产量的增幅能达到五六倍。”刘燕农说,以日本为例,在5年之内,电波钟表的市场占有率就能提升到70%以上。而康巴丝人也在通过研发不断升级产品,希望能把握住中国市场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