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水泥品牌]海螺水泥自主创新走出世界模式

[水泥品牌]海螺水泥自主创新走出世界模式

2019-08-29 01:03:50 来源:网络媒体

海螺水泥自主创新走出世界模式

安徽海螺集团,作为一个依靠传统产业起家的企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能够从一个山区工厂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建材企业集团,源于企业长期坚持突出优势主导产业,以战略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聚集内外部资源,实现超常规发展,加速了我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数据显示,海螺集团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是在宁国水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93年到2011年,水泥业产能从150万吨发展到1.8亿吨,增长了120倍,位列世界前列;新型化学建材产能已达66万吨,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资产规模从4.6亿元增长到897亿元,年销售收入从5亿元增长到849亿元,分别增长了195倍和169倍,年创利润增长了131倍;资产负债率由初期的90%以上降低到46.7%。2月15日,记者为了探究这些数据背后的秘密,走访了安徽海螺集团。

准确定位力求主业发展

把水泥作为海螺集团发展的主业,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带给企业的将是两种选择,要不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要不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海螺集团的前身宁国水泥厂,拥有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最早引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通过多年生产运行和实践摸索,在新型干法水泥的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技术人才的自主培养初见成效,具备了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能力。以郭文叁为首的宁国水泥厂的领导干部们,在认真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出“山门”、向外发展的决策,将企业的发展重点定位在优先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上,从而拉开了水泥主业发展的大幕。

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改革,按照精干主体、剥离附体的原则,实施以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为突破口的五项制度改革,激发了全体员工的潜能;引入股份制,划小核算单位,模拟市场化运作,将医院、学校等部分后勤服务部门和有条件的外围经营实体逐步从水泥工厂剥离开来,采取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加快对外发展;优化定员定编,实行减员分流,大大减轻了水泥工厂的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为主业的形成及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整合资源创造海螺模式

海螺集团总经理任勇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多年来,海螺坚持以振兴民族水泥工业为己任,围绕壮大主业规模,先后制定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以及西部开发、面向全国等发展战略,为主业的发展较好地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根据发展规划,大视野、大力度推进内外部资源整合。

首先是抓住国家“上大改小”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机遇,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海螺率先打破“全能工厂”的建厂模式,依据“T”型发展战略,先后在沿江、沿海的江浙沪等地区并购中小水泥企业,利用当地的市场和混合材资源,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同时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长江两岸的芜湖、铜陵、安庆、池州等地建设大型熟料生产基地,发挥长江水路运输的优势,拓展市场覆盖面。这种“熟料基地+粉磨站”的建厂模式,实现了沿海市场与内地资源等多重优势的有效整合,被行业誉为“海螺商业模式”。

其次是通过改制上市推动资源重组,加快水泥主业发展。早在1997年,海螺就以宁国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为主体,发起组建上市公司,经过精心筹划、积极运作,抢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在境外成功发行3.61亿股H股,开创了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2002年,又成功发行A股,成为建材行业首家A+H股水泥上市公司。通过上市,组建了主业突出、资产优良的股份公司,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助推集团在完善华东市场布局的同时,有效实施了华南战略和西部战略;而且,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晰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自主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进入21世纪之前,我国水泥工业一直存在着工艺技术落后、资源能源浪费大、投资成本高、环境污染重的状况,先进装备大多依赖进口,制约了水泥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海螺一直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依托技术创新驱动,注重整合内外部技术力量,着力破解制约水泥主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水泥生产的现代化、大型化、集约化水平。一方面借助自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管理经验,集中自身的技术管理力量,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以此为平台,围绕主业发展,实施技术攻关;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外部设计院所、设备厂家,开发并大胆使用国产化新技术、新装备,率先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国产化示范线,从而,结束了我国大型水泥装备重复引进、代代引进的历史,使新型干法水泥吨投资成本由原来的1000多元降低到300多元。

2005年前后,海螺在国内率先建成了4条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工艺技术领先世界5—10年;在认真总结万吨线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近期,又建成投产了当今世界技术先进、单线规模最大的3条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标志着海螺在特大型水泥生产线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上再次实现新跨越;铜陵、枞阳、池州、芜湖、英德等多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中国水泥工业在世界的影响力。

目前,海螺在水泥工厂规划、设备成套、工程管理、大型生产线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达行业领先水平。

着眼未来锁定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海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围绕将水泥产业打造成为生态环保型产业,将目光瞄准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和垃圾焚烧等全新领域,与日本川崎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将川崎公司的技术优势与海螺集团的人才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先后开发出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新型节能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实现了水泥主业产业链的深度延伸。

海螺在新兴产业上的发展,不仅助推水泥主业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而且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被列为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外成功推广应用140余套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734兆瓦,每年可发电约132亿度,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00多万吨,现已通过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验收。

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为世界开创。由于该项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可彻底解决垃圾填埋、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难题,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海螺围绕节能减排,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CK系列立磨、节能预热器和第四代篦冷机等新型节能装备和技术,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任勇总经理在谈到海螺集团今后的发展时说,海螺将围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将做强做大主业作为各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水泥主业的发展质量和产业价值,始终瞄准世界一流水平。

新注册企业
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4-21

注册资本:3,500(万人民币)

成都安瑞达商贸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0-12-1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西南交通大学劳动服务公司

注册时间:1994-04-29

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

成都爱梦比茜服饰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6-18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成都世纪光合作用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3-04-24

注册资本:1,119.0126(万人民币)

四川嘉合道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07

注册资本:58,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风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07-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戴尔(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23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珍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2-08-08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成都路耀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浏览最多
中电国采诚泰实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11-13

注册资本:56,120(万人民币)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城北营业部

注册时间:2002-01-18

注册资本:--

成都英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2-01-28

注册资本:3,100(万人民币)

华田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27

注册资本:600(万美元)

成都市医路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4-2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四川省银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0-07-07

注册资本:2,300(万人民币)

成都成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4-06-1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足博仕鞋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07-26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四川大微人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12-29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成都写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30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