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墨水:永不退色的中国墨水王
但凡有点文化的人,对“鸵鸟”墨水就不会感到陌生。它诞生于60年前,长久以来,它颜色纯正,质地优良,行销国内外,为天津民族工业树起了一面历久弥新的名牌。这个品牌当初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先从它的创始人郭尧庭说起。
郭尧庭是山东招远人。1926年,15岁的郭尧庭告别了父母,来到辽宁安东(今丹东)一个叫诚文信的文具店做学徒。诚文信是当时著名的印刷、文具商店,设在安东的是总店。他在那里踏实用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受到老板的重用。1934年为了避开伪满对东北的经济管制,开拓新的销路,总店派他到天津推销书籍和文具,同时筹建诚文信天津分店。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1935年,一家工商兼备的诚文信天津分店在锅店街开张了,字号为诚文信德记文具店,主营印刷业务,兼营文具纸张和油墨材料等。郭尧庭任副经理,负责采购和推销工作,经常在外与客户打交道。
当时国内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提倡国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经商多年的郭尧庭也从自己的业务中切实感受到外商与中商争夺中国市场的商战从未停止过。当时市场上也并非没有国产墨水,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从1925年以后就开始生产墨水,但都是些低档的盐基性墨水和墨水片,质量不高,无法与进口货抗衡。郭尧庭作为一个爱国商人,越来越意识到国货与国运的关系,他暗下决心改革国货的品种和质量,让市场接受国货,早日结束洋货垄断市场的局面。
从1940年后,他先后研制出了蜡笔、复写纸、速写纸和纸石板等。其后,他转向了使用范围广、销售量大、极具发展前途的墨水。日本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口墨水大幅减少。郭尧庭抓住了这个时机,研制国产墨水,立志创出自己的品牌。从1942年起,郭尧庭在经营诚文信的同时,开始在店里组织研制墨水的试验。他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业大全》,对照上面墨水生产的基本常识,以本店徐崇国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并聘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协助,研制由蓝变黑的墨水。郭尧庭在选用生产原料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如,对作为墨水主要原料的品蓝块,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采用德国的金牛牌和拨发。但这种颜料货源紧张,有时不得不从私人手中高价购买,用一两黄金才换到一公斤高质量的品蓝块。对制墨水的水质,尽管白开水基本能达到要求标准,他们还是选用了磺化煤处理水。
经过两年多反复试验,不断调整配方、选择颜料、改进水质等,先生产出少量普通墨水,取名“丽得”牌,供学生们使用。直到1945年终于研制出了鞣酸铁墨水,即蓝黑墨水。此时市场上“骆驼”牌颜料正风靡全国,骆驼有耐久力,寓意颜料永不褪色。郭尧庭由此反思自己的“丽得”牌,感到很缺乏民族气息,遂决定停用此商标,而选择同样非常具有耐力的鸵鸟,为自己研制的墨水命名。
鸵鸟墨水正式投产时,天津还在日伪控制之下。以一个商店的力量从事工业生产,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没有厂房。他们倒腾出几间旧房做生产车间;没有生产容器就买些便宜的缸缸盆盆;出产后没有包装瓶,就向玻璃器皿厂赊购。在院子里搭上席棚,架上铺板当操作台。天气好时,台上包装墨水,台下刷瓶子。下雨时就进屋干别的活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鸵鸟墨水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生产的。
在推销方式上,他采取了经销、代销、赊销、包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降低成本上,他们争取铁路运输部门的支持,将包装箱由木箱改用纸箱运送,墨水瓶容量由以前的1两、2两、3两装,到1公斤装,还独创了零灌墨水销售,方便了不同的需求,使买卖双方均受益。
从1945年鸵鸟墨水问世,郭尧庭为了验证其质量,每天用自己灌注了鸵鸟墨水的“51”型派克金笔书写,同时也使用分别灌注了中外不同品牌墨水的金笔书写。日后比较这些笔迹,证明鸵鸟墨水的质量完全可以和进口名牌墨水相媲美。推翻了那种认为派克金笔必须使用派克或瓦特门墨水的说法。几十年过去了,用鸵鸟墨水书写的笔迹颜色不变,笔画依然清晰。其实这一点早已被广大用户所认同,所以它才能成为历经几十年而不衰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