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水饺:信息化变革 铺平上市征途
“标准化”对于中式餐饮行业企业的管理来说,一直就是难以解决的瓶颈。大娘水饺的创始人吴国强,起初为实现一年卖出去的6亿只水饺,能够实现“质量统一、口味一致”,模拟麦当劳的管理经验,用十年时间制成了一本380多页标准作业流程,并因此创出每只水饺质量管控低于4%的误差值。然而,在成绩面前,他却依然感到忧虑重重。
“一年包6亿只水饺,按每6只120克的重量计算,大娘水饺一年要包12000吨水饺,平均一家店每天要包300多斤水饺。如果这300斤水饺从原料采购、和面、做馅到包饺子,再加上做凉菜、炖汤都是在店里完成的话,那么每个分店厨房的面积一定会比店堂面积还要大。” 吴国强表示,大娘水饺的发展速度已超出公司预期,正向大集团、大产业模式发展,但与此同时,更棘手的是,围绕着产能扩张中的采购、仓储、加工、配送、财务、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等突出的系统性、整合性和快速应变等管理问题,却始终无法提高和转型升级。
现在吴国强亟待一套科学和精准的“软管理”,以改变“发展超前、管控滞后”的局面。
信息化再造管理体系
大娘水饺要发展,必须保持自己目前每年30-50家持续扩张的速度,但扩张又非常依赖于两大基础: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资本的助力。然而,盈利能力如何持续推高?资本市场接受态度又是如何?吴国强的压力不小。
由于经营水饺这样的低利润餐饮产品,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大开店力度,以期通过“跑量”来抵冲成本的高涨,因此大娘水饺过去一直疲于寻址扩张,没有精力进行产品成本和各项管理精细化,也因此大娘水饺过去一直没有脱离中式餐饮的瓶颈:品牌形象老化、财务监控模糊、内部流程紊乱等落后的管理方式。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虽热衷于“风投”餐饮业,但吴国强也看到了大多数被资本力量推动下IPO的餐饮企业,难有成功案例。吴国强很清楚,这并非是对证监部门对餐饮企业有某种偏见,而是餐饮企业自身不规范。“说到底,所谓的‘不规范’,就是企业自己的管理问题。” 吴国强一针见血的指出,财务问题是餐饮企业最终被挡在上市门槛之外的掣肘。
吴国强认为,大娘水饺要上市,必须要拿得出更有说服力的合规管理制度。为此,大娘水饺要主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管理变革。
野蛮生长后的阵痛
大娘水饺能够在餐饮连锁行业中占据位置不容易,按照胡润08年的一份中国餐饮富豪排行榜来看,大娘水饺的行业排名是30位,吴国强的个人资产约为4亿,姑且不论这个排名是否被吴国强本人认可,但至少说明,大娘水饺在国内餐饮业中具有影响力。
让我们回顾一下大娘水饺如何在过去“野蛮生长”:
1985年,在青海西宁生活了15年的吴国强回到了故土江苏常州,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吴国强在1991年决定创业,当时用了3万元开了一家“西北餐馆”,试图把青海的菜肴引入常州,但8个月后发财梦破灭。1996年,吴国强第二次创业,东挪西借开办了“美食园”,但很快又遭遇严重亏损。此时,吴国强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接连失败,餐饮市场的商机到底在哪里?
吴国强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大学毕业后到青海生活时的一段经历,那时作为青海省作协会员的他,每当风尘仆仆地回到家,邻居大娘总会端上自己家包制的热气腾腾的水饺让他饱餐一顿,使远离家乡的游子倍感亲切。“就做水饺吧。”吴国强给了自己一个艰难的决定,当时,他并不能判断这一决定究竟是否还会失败?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1996年5月8日,吴国强开始转营水饺。他请来了一位退休的东北老大娘当起了包饺工,自己则亲自动手拌制饺馅。第一天包的水饺一卖而光,第二天、第三天同样如此。问问顾客,反映居然不错,于是他又请来了第二位、第三位包饺工,生意日趋火爆。后来,吴国强干脆把饺子店起名为“大娘水饺”。
初期的经营经历了四次起伏:第一个月赔进1.5万元,到第二个月减少到只赔5000元,第三个月开始持平,最后到第四个月开始赢利。2年之后,大娘水饺开始走出常州,在沪宁线接连开出10家连锁店,由此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通路。到了2002-2004年,吴国强还把大娘水饺开进了印尼和澳大利亚市场,并成为中国餐饮海外扩张的第一家快餐企业。吴国强把这段扩张期,形容为“大娘赶鸡”。
回顾当初那次艰难的决定时,吴国强表示,要总结自己成功经验只有两个字:坚持。他说,自己创业的目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认定这个责任,即使再艰难,也要不断争取,“到一定阶段点上,总会有一些结果”。吴国强并不想包装自己的成功。但是,吴国强现在不能忽视的是,大娘水饺已非当初的小店,而是一家在全国17个省份81个大中城市,拥有350家门店的集团餐饮公司。换句话说,大娘水饺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越了吴国强当初创业的朴素目的,现在,吴国强需要站在更高的企业发展角度,告别野蛮生长。
过去的野蛮生长给大娘水饺带来了两个极点:一个极点是,吴国强在大娘水饺第一次实现赢利后,迅速抓住机遇,通过自主与加盟的“滚雪球”模式扩大规模,由此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饺子王”;另一个极点是,和多数“92系”创业企业一样,由于早期只重视抢市场、占份额的粗放式扩张,而未能在管理机制的制定上进行配套,因此反映在营运、督察、财务、采购、仓库、设备、安全、人事薪资、培训等9大管理链上的精细化和彼此组织衔接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吴国强表示,这是由于管理团队缺乏管理意识、管理知识、管理能力造成的 “管理性原罪”,因此需要补上这一课。怎么补?
后来,吴国强模仿麦当劳的管理经验,将零散的管理制度汇编成了380页的管理手册,内容涵盖了上述9个部分。比如在生产环节和服务上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如每10公斤馅使用1袋调料、每6只饺子重120克、每6个饺子皮重55克、从顾客点餐到食品上桌不得超过10分钟、擦一张桌子应该遵守的清洁工序、和多少面加多少水等等。吴国强说,“不论你到哪个地方去吃我们的水饺,味道上基本一致;汤品的咸淡我们都用比重仪来测量,而调料包则由总部配送。”
但是,在执行这本 380页的管理手册上,吴国强又面对各基层执行力不足的挑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吴国强发现是执行问题,因为管理手册里的规定虽好,但靠的是人工管理,,因此在监管上很难做到适时到位。吴国强开始设想,能否通过更为现代化的管理信息工具,将这套380页的管理手册涉及的管理规定落实到位?
信息化再造管理体系
吴国强处在十字路口:一是沉下心来推动内部管理精细化变革,但副作用是,可能因此丧失和暂缓企业目前的发展速度;二是无视管理链缺失的弊端,继续高举猛打,但这更加剧企业经营危机。显然,吴国强希望是把这两种战略选择合二为一:汲取这两种战略的优势,同时又能规避弊端。
吴国强过去力推的380页管理手册,虽规范了很多管理细节,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是:各管理模块缺乏有机的整合和响应速度。为此,吴国强找到了企业战略顾问用友软件公司,希望后者给出一套解决方案。
在用友看来,实际上大娘水饺是要一个ERP系统,但ERP系统实施前,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由于大娘水饺此前管控上的缺失,这一巨大的工作量,在短期内给企业原有的管理组织、习惯等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大娘水饺的领导层对于企业规范管理的决心如何,各部门是否配合前期的数据取证、调查等,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落成。
“上ERP是大娘水饺的历史必然,企业发展到这个程度,不上信息化,肯定走不下去!如果不使用信息化,怎么控制工资的成本、原材料的成本。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一些成本?” 在内部,吴国强对管理团队一再强调重视与用友的配合。吴国强此举,等于将大娘水饺的内部组织向用友敞开门户,这让用友可以深度挖掘到大娘水饺的管理漏洞,并借以对ERP整套系统的构建,有的放矢。
“实施ERP后,原来店里面的成本,甲店是50,乙店是48,C店是46,甲店说我卖的毛利低的产品比较多,所以成本比较高,C店可以说我卖的毛利比较高的产品比较多,所以我的成本比较低,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模糊化的管理。到底是不是这个情况呢,是不是内部管理情况有问题,有坏掉的,有偷掉的,有浪费掉的,你不能了解。通过十四号ERP以后,数据一调出来,就一清二楚。”现在,吴国强可以因管理需要,打开办公桌上的一台22英寸的苹果电脑,随时查阅350家门店中的任何一家的管理情况,比如该店当日的营业额、成本、采购、库存、价格变动、毛利、员工合同和进出情况合格,以及业绩考核的当日情况等等。“说到底,这套系统几乎可以做到管到‘毛细’,而且总部可以随时掌控全局。”
吴国强表示,大娘水饺2011年员工大概有9000人,销售做了12.5亿,利税大概在2亿左右。地方税务局来查账时,他给税务局展示了这套ERP系统,从物料采购、到门店收支、到集团财务收支,清清楚楚。这让税务局也很惊讶,因为“大娘水饺”账面与实账上不仅相符,而且透明、清澈。
应该说,信息化变革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管理界,被称呼为一场管 理的革命,因为它完全摆脱人为因素,所有的管理内容变成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和适时监督。吴国强一再表示,大娘水饺要做一家全行业最干净的公司。如正如其言,那么在外界认为“最不靠谱”的餐饮业中,大娘水饺将树立一个新的标杆,由此对整个产业带来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