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优模式两步走:从跨国并购到技术落地
2012年3月1日电,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对民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尤其刚性需求下的婴幼儿奶粉,让消费者历经迷信洋品牌、组团海外代购等过程,不由得感慨,挣奶粉钱将成为年轻人除购房、买车外的第三大消费重心。只是在“涨”声一片的同时,也有如澳优乳业等主攻高端市场的乳企发出价格普降的信息。
去年底,澳优推出了接近100元的进口奶粉,面对质疑澳优解释道:在相继并购荷兰两家百年乳企海普诺凯和Lyempf后,澳优有实力将乳业大国的天然奶源优势变成自己的后方基地,从而将“自家牧场、百年工厂”等最直接产业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实现澳优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以2011年为例,仅有机奶粉的销售额就近1个亿,整体销量与并购前同比增长迅猛。
跨国并购 全球速配
2011年3月,澳优挑战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围绕产品的品质诉求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反哺中国市场。并购了荷兰唯一的有机奶粉生产商海普诺凯,获得了欧洲最优质的奶源并整合双方资源,取得了全球性竞争优势。
其实双方的接触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海普诺凯拥有115年的历史,堪称婴幼儿奶粉的鼻祖。这样一家企业如何和成立仅8年的澳优乳业进行合作的,海普诺凯执行董事本·布塞说道:“我们来是寻找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一种简单地被收购,目的是分享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毕竟,相对于狭小的荷兰市场,中国市场大得诱人。
澳优乳业恰在中国拥有品牌和渠道两大优势,几年的累积已经具备了嫁接国内外产业链的条件,其专攻高端市场的定位、已有的覆盖全国的渠道,规模化的实力,都是迎娶荷兰王室的主要因素。同样,海普诺凯牧场、奶源、研发、工艺、质量体系等技术经验也为澳优全球化之路提供了又一块奠基石。
双方的并购清晰了澳优·海普诺凯的商业模式,从上游奶源到研发生产,再到国内渠道拓展。可以将此模式概括为全产业链模式。但是澳优在服务国内市场时,还着重思考欧洲的技术能否完全适用于中国婴幼儿的特性。
反哺中国 技术落地
跨国并购让澳优在与众多洋品牌的竞争中遥遥领先,澳优2011年有机奶粉销售额近1个亿,并且持续呈递增趋势。为了让并购后的产品与品牌都能在中国市场上落地,澳优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技术合作,开发更适合中国人群的“三低”有机奶粉。
三低概念是接近母乳水平的较低的磷、钠和渗透压,行业专家曾在2009年提出应降低婴幼儿奶粉的渗透压值。随后澳优与专家共同论证这一课题,推出接近母乳渗透压值的低渗透压奶粉。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主任王军波教授介绍道:“由于婴儿的肾脏发育尚不完全,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高渗透压奶粉溶液中过多的离子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出现肾损伤,同时各种代谢产物也会滞留体内,增加肾结石发生风险。” 澳优营养与食品研究院张岩春博士介绍:“澳优采用国际先进的脱盐技术——膜分离技术,降低奶粉中磷和钠的含量,经科学验证,渗透压值接近母乳渗透压值。这不仅可帮助促进宝宝钙质吸收,而且有助减轻宝宝肾负荷,降低结石的风险”。
北大的介入为澳优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扎根中国土壤的技术基础,并计划于2012年共同开展临床研究,进一步加深双方产学研合作,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未来,双方准备启动中国母乳的成分组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工作,分别进行母乳研究、添加新功能成分的临床数据研究、新产品配方喂养效果的临床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