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仁济医院消化科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以《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与胃肠癌的发生、预警和预防》课题被授予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亲自为房静远教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和早期预防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胃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根据WHO 2012年的统计数据,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全球发病率高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二和第四位,病死人数分居第三和第四位;我国的胃肠癌发病形势也非常严峻,2013年全国胃癌和结直肠癌新发病数分别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二和第三位,病死率分别排第二和第五位。而且,胃肠癌的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的发病率也在日益攀升;且因其起病隐匿,早期筛查率低,导致许多患者一经发现即是晚期,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房静远和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研究。他们发现,胃癌和结直肠癌在发病前都与萎缩性胃炎和大肠腺瘤等特定的疾病有直接关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前疾病”。如何能够在“癌前疾病”阶段就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把凶恶的癌魔扼杀在“摇篮”中,是这个科研团队一直在为之努力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房静远团队终于发现了叶酸对于结直肠癌前疾病腺瘤的早期干预功效。叶酸,几分钱一片的白色药片,以往在人们心中它仅用于孕妇,作为预防胎儿畸形的药物来使用。不过如今,团队还发现它具有稳定基因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胃肠癌的发病机制与基因表达异常及其调控紊乱所导致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有关,而这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胃肠癌预警靶点。团队经过长达七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明确了叶酸对于结直肠腺瘤的一级预防作用。“我们首次以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干预试验证明了叶酸对预防散发性大肠腺瘤的初发所起的积极预防作用。这项试验联合了多家国内医疗单位,共招募了志愿者。他们都是年龄在50岁以上,且在参与前经肠镜检查没有腺瘤。我们将他们随机分为叶酸组和对照组,完成研究者分别为384人和407人。经过三年的试验后,我们再次对所有志愿者复查肠镜。结果发现,在叶酸组中,有56人发生了非进展型腺瘤,8人发生了进展型腺瘤;而在不用叶酸的对照组中,这两个数据则分别高达110与22。可见,叶酸对于大肠腺瘤初次发生的预防功效是非常明显的。”房静远如是说。再加上之前已经被证明的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干预作用,叶酸这种古老、无副作用且价格便宜的维生素药片,在房静远团队的探索下,正在胃肠癌一级预防中大放异彩。但房教授特别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应用叶酸,一方面应仔细询问病史,另一方面还要检测血中叶酸浓度。
除了发现叶酸对胃肠癌一级预防的有效作用,房静远团队还围绕建立胃肠癌前疾病的转归预警、高危因素分析和预警的新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批为世界消化病学界所瞩目的成果。他们首次创建并验证了预警萎缩性胃炎发生与转归的数学模型,根据患者性别、一般健康状况、家族史、口味、饮食习惯等,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准确性高的癌变危险度数学公式,且经多中心评估后被证实有效。2012年,该数学模型被正式纳入《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他们率先发现石蜡包埋黏膜组织和粪便中miR-194低表达对进展性大肠腺瘤切除后再发的预警作用,该方案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无创无痛苦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筛查,现已逐步推广应用。他们还首次发现长期低膳食纤维者粪便中影响组蛋白乙酰化的丁酸盐降低,会导致大肠腺瘤的发生率增加。该研究成果对于大肠癌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美国农业部Grand Forks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在述评中也对该成果加以详细正面引用。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批令消化病学界为之瞩目的研究成果,且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和NSFC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要科研计划,并且大量的成果被纳入共识、写入教材,在全国乃至世界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谈起未来的目标,房静远教授依然十分谦虚。他坦言,消化疾病的研究就像是在一片浩瀚的大海中探索,目前人类探寻到的成果可能只是一个巨大宝藏的一角。宝藏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所以对于团队来说,科学的探索将永无止境。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一级预防措施,特别是癌前疾病的复发机制和干预措施,力争继续发挥多中心协作的优势,形成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发明专利,为中国消化病学跻身国际顶尖水平做出了不懈努力,也为消化疾病患者带来福音,送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