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夏太阳能热水器品牌董事长赵峰访谈
1
在赵峰的内心世界中,一定有一块庞大的角落,很少为人触及。行走于低调的平面,个性柔和却坚韧,在不动声色间却总是悄然胜出一筹。
在谈论公司的历史时,赵峰认为自己和桑夏出人意料的顺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桑夏1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帆风顺,只是中间的很多波折,当他有时候再谈起时,都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轻松打发:比如,创业伙伴的离开,他的决定是用自己的钱将其股份全部买下;比如,他曾经和其他商人一样,面对来自房地产市场的利润诱惑,决定涉足房地产业,最终还是决定坚持主业,对多元化发展保持谨慎。他也对我开玩笑地说,说不定如果当时决定做房地产,现在公司也很大了;再比如,他在谈论竞争对手时的口吻,从来都是一种淡定态度。
即使我们认同赵峰的说法,桑夏过去的10多年出人意料的顺利,那么,我们仍然会有一些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桑夏和赵峰能够成为例外,既然所有的创业公司面临的问题他们都会面临——资金的积累、资本市场的阴晴不定,竞争对手的压迫和进攻、创业伙伴的离去、国内太阳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
再者,对于个人而言,在10多年的商业生涯中,他的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波澜?商业对他个人的改变如何?他如何避免大的失败?他个人的性格在公司出人意料的顺利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他的深色西服、白色衬衣下,在他波澜不惊的面孔之下,隐藏着的是怎样一个灵魂?对他来讲,商业的秘诀仅仅在于不犯大的错误吗?即使如此,他又如何能保证自己远离这些错误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必将成为很多想研究分析他的记者的困扰,无法得到解决。据说,当一位想撰写桑夏公司十年历史的记者翻看完桑夏保留的公司资料后,对这家公司历史的平淡感到惊讶;而赵峰在记者圈中的口碑,除了低调,则是枯燥——我问他,为什么很多记者都认为你很闷,他笑着回答说:“那可能因为是他们总想让我讲故事,可是我又实在不会。”
但是即使如此,那些认为他有些枯燥,或者心头困扰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的记者也不能否认,他已经全力以赴去回答他们的问题。他在接受面对访问时的认真和耐心是罕见的,即使在谈话已经进入尴尬的窄路,旁观者能够明显感觉到空气的凝固和话语的僵硬,他也仍然能够满脸含笑问:“还有什么问题?”
2
他早年的履历是:19岁上大学,23岁毕业进入南通市一个国营企业做技术员,25岁辞职下海,做纺织品贸易。我所知的他25岁之前的人生基本上由这几句话构成。
这其中隐藏着很多遐想空间。一个那个年代刚毕业工作的年轻人,需要怎样的创业勇气和决心。至于他什么时候、为什么踏入太阳能行业,我又是从桑夏公司营销总监朱进华那得知。
关于他辞去国企的工作,成为通州市第一个下海的大学生创业者。这是赵峰在事业上的第一次转身。
生长在一个经济活跃的地方,赵峰对于市场经济的敏感度,应该源自从小对周边环境的耳濡目染。而有了更多的亲历和体验,则是始于大学时代的寒暑假期间。听朱进华转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也不乏一些艰辛,关于赵峰和他的同学在江苏、浙江等地如何做纺织品批发买卖,或者在热闹的大街小巷摆地摊,或者拎个大包,挤上一趟开往云南的火车……
用赵峰自己的话说,年轻的心总有些“不安分”。年少的轻狂理想与野心,与国营体制的束缚、收入的期望矛盾不断激化,心里的斗争愈来愈激烈。而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他倍受鼓舞,从而更加坚定了投入市场经济浪潮的决心。
而时间证明,赵峰在事业上的第一次转身,只成功了一半。
几年之后,赵峰开始了对于事业的再一次疑惑。这一次,不是因为不安分。
“很长一阵,我一直在思考,做贸易终究不是一个落脚点,只有做实业,才能做成事业。”
“通过同学的介绍,接触到太阳能。在江苏和西安等地考察了一个月,觉得发展前景大。”
“后来我意识到,当时是太阳能还没有进入产业化、刚要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前一阵,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最佳时期。”
这是他在事业上的第二次转身。这一次,他成功了一大半。
1999年,就在桑夏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先生参观考察了这家当时还只有二十几名员工的公司,留下一句话:“一流的人,要做一流的企业。”
随后,这家公司就在赵峰所说的出人意料的顺利中发展成为今天太阳能行业的优秀大型企业之一。
至于他至今为什么没有承认完全成功,或者是相对他自己的定义。正如他又说,从未想过一定要把公司做得多大,做到第几。
这让我又有了再次的遐想,是否其中孕育着他事业上的第三次转身。
3
他对家乡的感觉浓烈却无法言说。他向慈善总会认捐500万,每年坚持向一些福利机构捐钱捐物,还有支助一些贫困大学生。朱进华说,每次家乡有什么事情找到他,只要有时间,他总是准时去参加活动,或者捐出一笔钱。他提到过,他对乡村拥有一种无法抹去的感情。
他对自己的公司更抱有无限的热情和信心,对商业有着自己的思考,从自己的公司在中国太阳能行业史上所处的位置,到商人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再到商业最终的意义,他都有所思索,但却极少对人言之。
虽然他说自己没想过一定要把桑夏做多大,但我还是能深刻感觉到他内心对于商业和伟大公司的热爱及尊敬。“为什么福特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伟大公司,因为它把汽车变成了日常消费品,把这样一种交通工具引入了每个家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GE能够成功,并且成为一家伟大公司,因为在起步的时候,它用电灯泡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IBM为什么伟大,因为它的系统把全世界运转起来了;微软为什么成功,因为微软把信息技术普及到每一张办公桌上,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带给人类全新的工作方式”,他说。
他又说,他没有太多商业上的成就感,有的话也全部都来自于自己所做的这家公司,因为“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没做什么别的事情”。在这点上,我想起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他在商业上并无成就感,因为,“我做了这么多年才做成现在这样”。
但是他的所有言论不仅限于此,我总觉得他还是乐于展现出由公司战略和个人雄心构成的现实图景,也乐于描绘自己的世界级梦想——他的员工称他为行动着的梦想家,但记者们乐于打探的商业背后的争夺、人性的贪婪和焦虑,在这里从未出现。他似乎从不抱怨,对现状毫无不满,而且总是在前进。
他是一位头脑冷静,并且善于保护自己的商人,深谋远虑,能够在危机到来之前就意识到它,并且能将它消解于无形之中;他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游刃有余地游走,却不伤害到自己;他似乎从来不是一个经常出镜的明星,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忽略他;他总是以单一的形象出现在媒体面前:干净的深色西服和白衬衣,大多数时候都系着领带,满面谦和笑容。
4
外表静如止水,内心却燃烧着梦想的火焰。这种辩证的融合在商业战场上肯定是可怕的。
我比较惊讶的是,他会弹吉他。
在太阳能行业公司老总中,我只知道黄鸣会吹口琴。
他说,弹吉他是大学时代的爱好了,现在很少弹,打乒乓球还是每周都有。
他又说,他从小学到大学其实一直都是运动员,练的是田径和排球。考大学时要不是家人的反对,他很可能上了体院。而多年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对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他还说,虽然学的是工科,但从大学时代就喜欢哲学,康德、柏拉图、叔本华、弗洛伊德,还有中国的庄子等人都曾是他迷恋过的对象。而他看的更多的是论语、马哲和毛选。
“我们更像是在潜心修行,为了事业、家人、自我,持续地专注、约束、顿悟、提升。”他用这句话回答我问的关于他和他的家庭、他的公司三者的关系。
我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最适合形容他的词——潜行者。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是出自《庄子·达生》的一句话。说的是,“至人”在被动或者主动的平淡甚至逆境中都能够做到“不窒”,“不热”。在这里,庄子从哲学上解释“潜行”,是一种修养。功成前,守住那份寂寞与清苦;名就后,明白“高处不胜寒”,保持一颗“平常心”。
“潜行者”,不同于“忍者”的隐身,完全使自己不被看见。他们能被看见,却让人看不清,看不透,而他们则按照他们的意愿在改变着事件和局势。
这也就是赵峰内心身处的隐秘世界,无人能够探询,除非某一天,他突然绽放出孔雀般的炫耀之心,愿意重新讲述他的生存智慧和他貌似顺利的经历,正像某些商人非常乐于去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