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辉-十八子作刀具-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李良辉简介:
李良辉,1934年生于广东阳江,10岁到打铁铺学艺,12岁时在私塾书板上写下令老师大为光火的理想:我是刀王,我要砍遍全世界!老师呵斥道:不好好识字,连这个小镇你都走不出去。
解放后,进入阳江国营小刀厂作技术员,成为火红年代一颗平凡的螺丝钉。几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技术,成果接二连三,国营小刀厂却奄奄一息。
1983年秋天,李良辉到好友家聚会,走进厨房顺便操起菜刀切肉,没想到肉切了一半,手上却磨出了大水泡——历史上,阳江刀和豆豉、漆器并称为“阳江三宝”,一直以锋利、耐用而闻名海内外,千年的宝贝,竟然在自己这代人的手中沦落至此!“刀人”李良辉扔下菜刀发誓:“一定要造出好刀来,不能再给阳江人丢脸了!”
不久,阳江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一间不足100平米的制刀作坊,它姓李,十年后定坊名为十八子。
活着,但是不爽
迫刀机2台、淬火机1台,不足2万元的家当和8名工人……李良辉“小米加步枪”,踉踉跄跄地踏上创业路。
这真是一条泥泞之路:每天产量数十把,做工、材料、花色品种都不过硬;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只好去大厂搭货销售;每把刀卖价二三元,成本三四元……亏损持续了一年多,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李良辉以“刀王”梦自持。不久开发出比一般菜刀更锋利、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的木柄勾尾菜刀,物美价廉、款式新颖,很快市场上走俏,日产量提高到200多把,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因此得以扭转。
原来开发就是生产力!“刀铺”学徒的经历和刀厂技术员的经验就此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1986年继老字号“张小泉”之后,李良辉开发出不锈钢菜刀,成为阳江第一家生产不锈钢菜刀的企业。经销商闻讯而来,囤车作坊门,产品一装箱马上被拉走。风风光光、持续旺销达两年之久,1988年,李良辉注册成立 “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人员增加到50多人,厂房面积扩大到2000平方米。李良辉摇身从作坊主变为厂长。
李厂长心潮澎湃一上任,就遭遇当年几乎所有创新者都不得不面临的困局。
由于不锈钢刀利润是碳钢菜刀的数倍,国内同行一窝蜂跟进,市场供求迅速饱和。两年后形势急转直下,作为向阳刀具厂主打产品的不锈钢菜刀,不仅销量开始徘徊不前,而且利润率也一路下滑。虽然企业不停尝试技术创新,但产品升级换代的市场契机可遇而不可求,此后很长时间,再没有哪款产品能在销售中上演不锈钢菜刀的风光大戏。
作为一匹行业黑马,向阳刀具厂在当地主导企业――阳江国营刀厂的夹缝中一路“疯长”,旧的市场均势被打破,李良辉搏得了企业的生存立足权。但因时日尚短,毕竟无法撼动对手几十年积累的优势,于是新的市场均势很快又形成。胶合之间,没有全新的契机和过人的手段,谁也很难再进一步,成为阳江刀业一支独大的领导品牌。
企业要继续发展,开拓全国市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在当时,除同业老字号“王麻子”和“张小泉”在全国市场享有盛名外,南有广东阳江、北有山东寿光、东有浙江永康、西有重庆大足,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刀具之乡,彼此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受限于运输成本和品牌影响力,均在各个区域市场上“诸侯割据”,谁也不敢轻易到对方的势力范围里“抢食”。作为一家销售收入不足百万元的小企业,向阳刀具厂自然也不具备在全国市场四面开花的能力。
活着,但是不爽。在竞争中欲进不能,年近六十的李良辉颇感力不从心。之后几年,他无奈地沉默下来,并开始怀疑刀王之梦能否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于是全力培养儿子,希望梦想得以星火相传。
当然儿子们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刀具行业尽管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在飞速变革的时代面前,这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古老行业,却抱着历史与传统陷入了自我陶醉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掉了队”了,与新时代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这种落差清晰地向人们指引着一扇通往新财富的大门,但如何开启这扇大门?想得到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得到,变革一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折腾在日常事务中的李氏父子就会发现,一切似乎能够触摸的图景,都变得虚无缥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