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达皮具董事长邵朱法访谈
“金路达”在全国建起了300多家专卖店。
“25年前,你来采访过‘金路达’,写的报道标题是《在希望的田野上》。”5月15日,见到记者,邵朱法说,“那是我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25年前的1985年,是“金路达”创办后的第三年。那时,农民出身、连小学都没念完的邵朱法,向记者讲得最多的是如何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因为企业员工大多来自周边农村。
25年后,邵朱法话语中出现得最多的词语是:民族品牌、民族工业、使命感、紧迫感……“虽然紧迫,但也不能急,要有点‘愚公移山’精神。”他说。
不求大,求精
“金路达”2001年搬入现厂区,占地近30亩;之前的老厂区占地就有七八亩。如今,10年过去了,企业的产值与规模已是之前的数十倍,相比而言,现在厂房显得有些小气,办公场所更谈不上气派豪华。
“我们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很多,但为了保证‘金路达’皮具的品牌质量,公司每年都要推掉许多订单。”邵朱法说。有一年,“沃尔玛”慕名找到他们,要求在两个月内定制30万只公文包,经过认真分析,“金路达”拒绝了。“如果接下订单,按照企业的生产能力,员工必须加班加点,这样势必影响产品质量。这次虽然没有成为合作伙伴,但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还在,他们还是我们的潜在客户。”邵朱法说。
“金路达”把建设大规模厂房、豪华办公楼的资金省下来,用于购置先进设备,用于提高员工待遇。“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设备是国际一流的。”
但光有先进设备还不够,得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因为员工素质决定产品工艺水平。
与厂房隔路相望的是几幢“金路达”员工公寓。“50平方米的套间,有洗手间,一般3位员工住一套;如果是技术骨干,拖家带口,可以住100平方米的套间。工资待遇也比同行高一些。”“金路达”质量总监吕惠珍说,现在大部分管理人员都在“金路达”工作15年以上,员工大部分已经工作七八年。
“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是‘金路达’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吕惠珍说。
不求快,求专
做皮具箱包,财富积累其实不算快。所以,当邵朱法的财富达到七位数、八位数甚至更多时,每个关口都有好心朋友来劝他:现在做房地产来钱快,你何不做一做;借助资本运作,可以来一场快速的造富行动,何不抓住机会……“他们都是好心劝我,但都被我拒绝了。”邵朱法说。
在邵朱法眼里,做房地产,将楼盘卖掉以后,品牌也卖掉了,灵魂也就没了。“做皮具箱包不一样,产品多卖一件,品牌厚度就积累一点,灵魂也越来越丰满。”他说。“再说,50年后,或者100年后,房地产业还能这么红火吗?而皮具箱包不一样,既是实用品,也是装饰品,市场永远都在。”
让他坚定不移地只做箱包的最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皮具箱包的市场高端被洋品牌牢牢地占据,而国内民族品牌目前尚无霸主。“这需要我们专心致志地追赶,需要我们有更专业的精神与技术。”
邵朱法说,与洋品牌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在于品牌影响力。品牌的基础是产品质量,这一点“金路达”已经做到了。按照“上道工序为下道负责,下道工序有权拒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产品”的制度管理,“金路达”建立了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加上从开料到入库各程序中的多次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与业内领先。其次是产品必须紧跟市场需求。为此,“金路达”建立了实力雄厚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总监黄星月介绍,他们每天至少要出品一组(每组五至六个产品种类)以上新产品供市场选用,经市场检验后再决定是否批量生产。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洋品牌的影响力在于品牌文化内涵。而这,更需要漫长的积累,需要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坚守,还需要后人的传承。”邵朱法说。
如今,那些曾经好心相劝的朋友慢慢理解了邵朱法的良苦用心。前不久,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对邵朱法说:“你这样做下去,也是对的……”
不求虚,求实
邵朱法家人在东阳城里购置了别墅,但他还是喜欢住在乡下的房子里。“离厂近,离员工近。”他说。有员工说,企业里有1000多号人,他们的老板几乎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
他不回避“金路达”是家族式企业,几个儿子都在企业里任要职。但他同样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把员工当做自己的家人。他说:“打造民族品牌光靠我一个人不行,光靠我家里人也不行,需要所有员工一道努力。如果这是一场持久战,他们就是跟我不离不弃的亲密战友。”
他不喜欢应酬。他最爱吃家里保姆做的东阳土菜,有时好友来,也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地用几个土菜招待。
他的低调是出了名的。但在事关企业品牌形象的问题上,他不低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理性的高调”。比如,要实现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的大满贯,最根本的是做好产品;在此基础上,理性的广告投入也是必须的。
“去年我们投巨资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广告,今年还继续投吗?肯定要投,但投放量要缩减一下。”邵朱法解释说:就像煲汤,烧开之前需要用大火;烧开后,你不能总是用大火,否则水马上会烧干;但也不能冷掉,否则前面的大火白烧了,那就适当地添些柴禾,让它保持热度,在适当的时机再用大火……
“刚开始就用广告狂轰滥炸,以为这样就能打造品牌,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做法是许多企业的教训。”邵朱法说,与洋品牌较量更是如此。“那就让我们学学‘愚公移山’吧,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积累一点点。30年太短,50年不够,我们就花上100年、200年。总有一天,‘金路达’会成为经典,成为民族品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