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美术用品品牌总经理杨中毅访谈
当记者告别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中毅的时候,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因果句式。杨中毅真的是因为马利而出彩。刚刚记者还被“沉浸”在滔滔不绝的“马利”中,杨中毅谈起马利来那样全情投入,他和马利好像是融合在一起的,似乎将自己也变成了马利画材的一部分,是调色板,抑或颜料什么的,反正是色彩斑斓,轰轰烈烈。
由学生一句话引出的若干年前,中国美院的一名研究生来马利画材的门市部买颜料的时候偶然说起,现在有的学生喜欢买进口颜料。这话传到了当时刚上任不久的杨中毅耳中,引起了他的重视。其实,当时马利的销售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杨中毅注意了这句话。他很想了解美院的部分师生用进口颜料的原因,便设法通过那位学生与校方取得了联系,并赶赴中国美院请教授、学生们开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可以说是马利画材发展新品的一次机遇,杨中毅说起这些还感到庆幸。虽然当时在会上他如坐针毡。一位教授在会上言辞激烈地指责马利,“记者恨不得将马利一脚踹出去”,爱之深,恨之切,教授从小用马利牌美术颜料,马利已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社会改变了,画法也变化了,马利颜料却很少改变,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他恨马利的以老大自居,故步自封。
杨中毅太了解马利的历史了,他完全知道马利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其实马利的几十年老面孔不变也与国家和企业的大环境分不开,自有其原因。但现在,马利必须脱胎换骨了,它要获得重生。这是马利的机会,更是中国颜料事业的机会,不容错失。
回沪后杨中毅立即组织成立了攻关小组,研制新产品,一次一次试验,又送到美院请师生们试用,直至大家满意。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画像挂在露天,因而对颜料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以往都是用进口颜料,杨中毅他们得知这些情况后,专门把研制好的马利油画颜料送到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经严格测试,性能完全达到要求。国庆50周年起,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就用上了国产的颜料。画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像的画家葛小光说“画中国伟人,只有用中国自己的颜料,记者的心情、感觉才特别好。”
杨中毅的眼光不仅仅是眼前,他更知道马利的未来在哪里。马利在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广州、西安、天津等十大美院设立有“马利艺术奖学金”,马利与这些美术学院的长久关系,让马利品牌深入学子的心,也能及时得到使用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产品与消费者始终在一起,这样的产品还有可能不适合需要吗?
马利又成了画家们所喜爱的颜料。
传统的力量马利创办民族美术颜料工业是有着深厚文化传承的,1919年由上海的几位画家、教育家和企业家合股成立,以应对当时市场上价格昂贵的进口颜料。特别使不少美术爱好者和有绘画天分的年轻人能够享受画画的乐趣,产品面市即以品质优良、价格适中而受到美术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社会名流于右任为其题词“光耀中国”、何香凝的题词为“绚烂夺目”、徐悲鸿的题词是“光腾采耀”,而林风眠的则是“提倡国货,挽回外溢利权”等等。如今记者们能在整整一个层面的马利画廊里,看到这些大师们的墨宝以及现当代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用马利颜料画成的。而这一幅幅画面就构成了马利87年历史的灿烂底蕴,从中人们甚至能够读到中国当代绘画和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
杨中毅带记者到六楼参观画廊。在入口处有一块状似马头的石块,他告诉记者这完全是天然的,因为很像马利的商标,朋友送给他作“镇廊之宝”。他虔诚地说,真的,有了这块石头,现在越来越好。记者想,这大概也不能算是迷信吧,而更是一种精诚所至。在参观的过程中,面对那一幅幅画,杨中毅几乎都能说得出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每一个细节。他曾经多少次到一些老的创始人和家属中去挖掘马利的文化传统,也到档案馆寻找关于马利的原始文件,那些企业珍贵的一件件墨宝和产品实物、注册商标复印件等都向人们讲述着马利的真实故事。记者好奇于杨中毅何以对马利有如此的热情,他告诉记者他父亲就是马利的员工,他从小是在马利的家属院子里长大的。原来如此,这也是马利传统,人浸洇其中,会被染上鲜艳的色彩。一种叫做马利的色彩。
所有的色彩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而这种叫做马利的色彩代表了华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