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冬真丝家纺品牌董事长丁永华:“不安现状”的中国名牌
“东桑西移”为“绿冬”带来机遇
说到丝绸,人们很自然想到的就是处于国家东部的江苏、浙江、山东一带,因为从古至今,它们就是丝绸业的发达地带。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土地资源递减,东部地区的桑园逐年畏缩,而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高也成为了制约这一带蚕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因素。东部地区种桑养蚕出现的下滑趋势,显然削弱了作为“丝绸大国”的中国在国际丝绸市场上的优越地位。而与东部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发达、自然环境优良,似乎正更适合于丝绸业的发展。
为促进我国从蚕桑业生产大国转向生产强国,保持我国丝绸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商务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准备用50年时间在中西部地区建设200个万亩优质蚕桑(出口)基地,发展50个大规模茧丝绸加工企业;在全国扶持30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丝绸企业,培育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营销网络的丝绸知名品牌。
丁永华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13年辛勤中壮大的“绿冬”应该紧紧把握这样的机遇,“绿冬”为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积极准备。
“不安现状”让“绿冬”迎来发展
“东桑西移”,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在丁永华看来,产业转移给中西部丝绸企业下的命题,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既要有技术支撑,更要有管理上的独出心裁,并且必须“不安现状”、坚持创新。
丁永华曾用三年时间,在国内首创性研制开发出“蚕丝无纺絮片”,这是多年来“绿冬”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他并满足于拥有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又开始四处寻找一种可以添加在蚕丝里的香囊,以期研发出新的高科技含量丝绸产品。
与此同时,在国内不少同行依然坚持生产低端产品和依赖订单生产的经营策略时,同样靠贴牌加工和订单生产起家的“绿冬”,已经将企业经营战略转向了品牌经营,能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与品牌传播结合在一起。现在,与南昌南京西路上的品牌专卖店一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全国20多个城市,都能见到装修风格统一、高档华丽的“绿冬丝科专卖店”,门楣上写着“高档丝绸,中国名牌”。
还有,“绿冬”正在积极申办国家级蚕桑研发中心,丁永华拟将现设立在九江的营销总部或研发中心迁之总部经济发达的上海,从而以一种更新的高度实现更多跨越式的发展。
“专注专业”使“绿冬”得来认同
“目前国内78%的家纺企业都在以化纤为生产原料。除化纤外,99%的企业是以棉、麻为原料,只有1%的企业真正用丝做家纺。我只用丝做原料。”丁永华说。在其背后,有科学统计表明,丝绸产品的保暖性是棉的四倍,透气性是棉的两倍,在崇尚绿色、环保、生态、品质的现代社会,“绿冬”的专注显然使得它的品牌特色更加鲜明,从而博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而农校出身的丁永华,在丝绸行业方面的专业水平更是名声在外。由他研发的“蚕丝无纺絮片”核心技术,不仅提高了4CM以下蚕丝短纤的综合利用水平,而且使得每生产一顿絮片所需要的工人,由原来的200多减少到了8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个看起来特别朴实的企业家因此被业界广为追捧,陕西丝绸协会就曾多次邀请他帮助审定“十一五”规划。此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冬丝科”的产品标准成为了国家2006年蚕丝被行业标准修订的重要参考。
或许正是缘于这份专业和专注,多年来,“绿冬”的产品在销售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还难能可贵的保证了无一例消费者投诉。国家商务部和中国丝绸协会更多次对“绿冬”给予了褒扬……
丁永华知道,已经做出“中国名牌”的“绿冬”还必须努力去做“国际名牌”。“绿冬,中国的,世界的”,采访结束时他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