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女鞋品牌CEO盛百椒访谈
在前不久的“深圳皮革30年暨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2008年年会”上,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会长盛百椒先生,就如何看今天的中国制鞋业这一话题,作了精彩的发言,从行业角度阐述了他的看法。
中国制鞋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盛会长说,现在有很多台资鞋厂去越南开厂,希望投资越南的中国企业千万要慎重,第一个原因,越南有8500万人口,当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人力成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中国,中国人工的增长是经过20年才到今天的水平的,越南工资上升到中国的水平最多只要10年,甚至只要5-6年,越南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如在越南投资办厂,刚刚适应了那里的环境,企业刚刚开始赢利,但成本已经上升了。而且越南的土地成本比珠江三角洲并不便宜,在胡志明市、河内市、海防市,这些城市土地价格已经高于中山市的土地价格,大约是中山市土地价格的1.8倍。虽然也有便宜的土地,但是那些地方产业配套不完善,缺资源,缺水电,尤其是交通不便,加上最近的通货膨胀,经济处在一个急剧动荡的状态,企业经营风险较高。
印度目前的适龄劳动力比中国多,印度的平均工资水平比中国要低,但印度有印度的问题,第一是投资环境,第二是宗教文化和政治体制,几个因素加在一起,它的生产效率远远不如中国,这就出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印度工人的平均工资比中国低,但是每双鞋的工资成本比中国高。
至于俄罗斯,那里的气候条件和做鞋的工艺是矛盾的。做鞋工艺有个特征,是要粘合,粘合就需要温度,但是我们所使用的材料又需要通风,通风和温度就是一对矛盾,所以在寒带本身不适合做鞋,俄罗斯不是做鞋的地方。
因此我相信,制鞋业在中国永远是朝阳产业。
要降低成本就要提升“效率”
当前制鞋行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成本上升,但出口价格升幅甚微。目前这种境况也就是出口商与采购商博弈的过程。盛会长认为,中国企业面对成本上升,企业无法消化的时候,必然要提价,采购商一定不愿意提价,也一定要去寻找其它的途径,但很难找到其它的途径,即使找到了也是有限的和暂时的,因为像中国这样规模的制鞋业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所能代替的。
比如说,现阶段是加工企业和采购企业互相博弈、较劲的时候,不提价,加工企业就活不下去。加工企业本身怎么去提升自己,这也需要升级提高,这需要一个过程,其中一件事,就是提高效率。比如说给“百丽”加工的企业中,没有一家能够达到百丽的“效率”。对百丽来说,所谓的“效率”就是:一个车间,110米长,18米宽,总共面积是1980平米,夏天员工有400-420人,冬天有450-470人,管理人员总共是两个底部主任,两个帮部主任,一个质量检验员,一个生产计划员,再加一个清洁工,一年的产量,75万对鞋,是从开料到成品包装,到上柜销售,大家可以去比一比这个效率。效率提升是抑制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个靠什么?是靠管理。如果你不提升效率,就一定会有A公司代替B公司。
要解决劳工短缺需要“智慧”
中国劳工短缺是事实,但中国的劳工真的短缺吗?盛会长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说,不是中国的劳工真的短缺,说短缺,那是中国特定用工模式和中国特定的地区差异造成的。中国企业用工的特点是异地用工。比方说,四川人没在四川做工,而在深圳做工,另一方面,四川和深圳的生活水平又有很大差距,这两点叠加起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造成的结果是中国的用工永远用的是18岁到30岁的,这个用工模式用不了30-50岁的人。工人18岁来了,到了22、23岁,要结婚,结婚后又回来了,要生孩子,她回去了,等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她又来了,等到孩子上学了,她又回去,就再也不来了。为什么?因为她无法在深圳安家落户,她只能回去。
他说,中国有大量的30-50岁的劳工没有利用起来,如果把这些劳工计算在内的话,中国不缺劳工。那这就要靠我们的智慧了,如何找到一种方式把30、50岁的劳工使用起来?这就考验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智慧。这涉及到公司整个的经营流程、生产流程、需要流程、再造流程,如果你再造不了,就用不了这个年龄层的员工,你就要去抢18-30岁的员工,抢来抢去的结果是成本越来越高。
要做大市场就要加强“研发”
目前中国鞋业生产能力过剩,相当一部分制鞋企业存在着短视的行为。企业不注重科研、开发、设计,多以来样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很少投入必要的资金研究、开发产品,很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搞系列的市场调查、分析等。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信息不灵通、产品设计式样滞后、花色品种单一、舒适性差等问题,致使档次提不高,价格卖不上去,总在中低档市场徘徊。
盛百椒认为,在制鞋业中,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能不能培养自己的品牌操作能力,重要的是企业能不能建立整个销售网络的管理能力,如果有这样的能力,就应该做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很大,也可以在这个大市场中抢得一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