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平-常州丽华快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
蒋建平,被提名建国60年餐饮60人,在第二届常州市文明市民暨“感动常州”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
蒋建平简介:
蒋建平,现任常州丽华快餐董事长。被提名建国60年餐饮60人。在第二届常州市文明市民暨“感动常州”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
蒋建平抱着一番雄心壮志与对中国快餐业的坚定信念,把丽华快餐从昔日常州丽华新村一隅发展到跻身全国中式快餐十大名企,如今又创立了中国快餐业的第一个企业标准,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凡的一流业绩,并立志将丽华快餐送向世界,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家敢于拼搏,勇于创业的精神。
创造“无店铺经营”新模式;第一个开店前考察电话普及率;第一个使用覆盖全北京的对讲机;第一个采用寻呼机;第一个采用手机短信、小灵通短信订餐;第一个开展网上订餐;第一个使用QQ订餐……
他是送餐业的领跑者,他要让丽华快餐成为中式快餐的形象代表,他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他抓住奥运机会将事业推向北京,他不惜成本服务奥运,他从卖盒饭起家跻身亿万富翁之列,他开启中式快餐“工厂化时代”大门……一份见证中国历史的快餐,一段不可复制的发迹史,把气质尊贵的宝马车和一碗五味杂陈的豆腐汤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效果?这绝对不是后现代文艺青年的行为艺术。蒋建平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让我们从他的经营理念中去感悟。
无店铺的商业模式
1993年,当时还是国营粮食部门职工的蒋建平,跟随社会下海大潮,办起来了快餐公司。蒋承包了常州市一家老年公寓的食堂,借着这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场地,一边为老年供餐,一边试着做起了电话订餐的外卖业务。靠着2000元的创业资金起家
虽然开上了宝马,成功地跻身中国富豪阶层,蒋建平的本色和气质并没有改变。
事业成功的蒋建平依旧保持着创业者的谨慎,草根出身的平和低调,在言谈之间找不到成功者常见的言之凿凿的自信。蒋建平坦陈,当初创业就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似乎是胸无雄才大略的他,却被现实推到了中式快餐行业的领头人的位置。
记者曾经多次问过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蒋建平说来说去就是几句话:首先是我们的产品质量过关、服务好;再有就是我们运气好,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机会都抓住了。这样的答案总是让人在期待之余又有些失望,难道就是这么简单吗?然而细想却也不无道理,真理总是朴素的,并没有深奥的道理,关键是能够脚踏实地、聚沙成塔。
如果一定要找出丽华快餐成功的原因,它的商业模式值得参考。
创业初期是一段异常艰辛的日子,但蒋建平坚持下来了。当时为了和常州有实力的快餐公司竞争,蒋建平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承诺一份起送。有时候为了送出一份快餐,蒋建平甚至可以跑几十里路,不惜爬十几层楼。正是凭着这样的勤勉与执着,丽华快餐终于在常州站稳了脚跟。1996年,丽华一跃成为常州市快餐行业的龙头老大。
1997年,蒋建平带着5万块钱和几个老部下,决定进军北京市场。这时,蒋建平在商业模式上做了一个创新:无店铺的商业模式。1997年,戴尔无店铺的销售模式还没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丽华快餐选择的发展模式和戴尔异曲同工。不过这个创新并不是在模仿戴尔,也不是蒋建平的主动选择,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当时北京的快餐市场已近饱和,竞争激烈,而北京的门店租金很高、交通状况很复杂,根本不是丽华原来的发展模式可以承受的。假如依循常规,租门面,招员工,买送餐车,拉开架式从头做起,成本将非常高。而银行贷款对于一个不知名的小民营企业来说,又非常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科院电子所食堂走入了蒋建平的视线。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个食堂一直经营不善,中科院的领导们能解决很高深的学术问题,却解决不好职工的吃饭问题。“能不能让我们来承包这个食堂?”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因为承包下来意味着他在北京的店可以开张了,他也不用为开店的资金发愁了。他主动找到中科院的领导,谈了很多次,终于把协议签了下来:丽华把电子所食堂承包下来,一方面解决电子所职工的吃饭问题,一方面作为丽华快餐的生产车间。
店开了,但北京这么大的城市怎么送餐又是一个大问题。买车还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只能绕着走。蒋建平发现北京有很多小面包车,干脆连人带车一起租过来吧。这一招和租食堂一样有效、实用、帮助蒋建平度过了刚来北京的难关。
第一家店在北京开业并获得成功之后,蒋建平信心大增,把这种低成本扩张模式迅速在北京复制。目前丽华在北京共开设了22家分店,这些分店有都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闲置下来的食堂改造而来,为丽华的发展找到了大量廉价资源。
在北京很顺利的打开市场,正是丽华快餐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这对丽华的未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是在北京取得胜利之后丽华开始全国各地辐射式的发展,而无店铺的商业模式也成为丽华快餐的制胜法宝。如今,仅仅北京市场,每天就能够卖出将近5万份快餐,成为蒋建平最看重的一个市场。而丽华也毫无疑问地成为北京市场的老大。
2004年丽华快餐在北京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都获得成功之后,把目光投向了珠三角地区。仅仅两年时间,丽华快餐在珠三角的日销售份数过万。
用GPS做快餐
听说过拿GPS送快餐吗?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这简直和打着车去买棵白菜一样小题大做。
不过,这正是丽华快餐眼下在做的事情。
从2007年元旦开始,丽华快餐正式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引入到送餐网络传输系统。蒋建平是要让快餐名符其实地“快”起来。
1997年进入北京市场之后,为了与那些有实力的快餐公司竞争,蒋建平依然是从服务上为丽华找优势:承诺一份起送,无论多远30分钟送到。这在北京的交通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为了保证送餐时间,公司为送餐员配置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流动送餐车,同时还根据分布在城市中的送餐点绘制了地图,丽华的员工们称之为“作战地图”。这种到位的服务,为丽华快餐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在成为北京市场老大之后,蒋建平并没有在现有的服务水平上止步。从2001年开始,他开始关注当时还是军用技术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心想要是把这个技术用在送餐服务上一定会很好。
2005年当GPS逐渐成为民用技术之后,蒋建平意识到以前的幻想已经可以成为现实了。丽华是快餐行业第一个引进GPS技术的企业,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首先在常州分公司试点运行。
GPS系统的引入,能够确定订餐客户和送餐员的位置,准确地计算出送餐时间和协调送餐员的派送路线和先后次序,这一切信息都在丽华快餐公司总控制室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当顾客催餐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含糊地回答“马上就到”,而是能够明确地告知其距离和到达时间。同时避免由于订餐者的口误和具体地址模糊等原因,导致送餐时间延误和地址偏差等现象。
尽管快餐实在不是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但为了改进服务和产品质量,蒋建平非常舍得在科技上投入。此前,丽华快餐在行业内第一个运用电脑化接线管理送餐,第一个实现网上订餐。2007年丽华快餐常州分公司率先花了100多万,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生化实验室,连常州市的质检部门还要借用丽华公司的设备进行测验。这个实验室的作用就是对丽华快餐的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丽华快餐做到了很多的行业第一。而最有意义的第一,是2004年底丽华制定的中国快餐业首个“快餐企业标准”,通过了北京市质检局的审查批准,获得01的号标准登记证书。这是蒋建平在推进快餐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上的一次探索和总结。由于中餐的艺术性因素,中式快餐很难标准化、规模化,这正是制约中式快餐难以做大的关键所在。
而要标准化,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标准,从2001年丽华就开始着手制定企业的产品标准。为此,丽华快餐成立了由高级营养师参与的企业标准编写小组,根据涉及到的所有国标和行业标准及规范,和企业3年多来积累的检验分析数据,从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和营养指标三个方面,对丽华快餐的产品予以规范。业内专家介绍,这一企业标准将可成为今后快餐业制定国家标准的范本。
与普通快餐公司相比,丽华快餐的“科技”、“安全”、“团膳(重大活动供餐)”优势显而易见。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敢于对传统快餐观念作出挑战、突破和创新上。正是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使得丽华快餐将微利、地域性极强的产品铸成为全国品牌,走出一条中式快餐标准化、工厂化、科技化的科学经营之路。
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中国民营餐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8年,而丽华快餐已经走过了14年,而且越做越大。尽管与那些资产上百亿的巨型企业相比,丽华快餐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企业。企业虽小,但它体现出来精神与风骨,却让人不敢小觑。
在很多人看来,快餐做的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谁来把这些小事做好?谁来把这样的小事当成事业来做?全世界所有快餐做得好的,如麦当劳、肯德基等,他们做的也都很简单,但关键是要把很简单的事情做的非常的尽善尽美。很显然蒋建平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到了这一点,他正在这条路上探索。
正如他自己总结的:“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
常州丽华快餐集团有限公司正不断强化“散户”和“团膳”两大服务体系,在坚持散户外送的同时,以“团膳”项目为其角逐市场增添更多筹码。而由该公司投资5000万人民币在北京建造的“快餐工厂”也即将落成,此举开启了中式快餐“工厂化时代”的大门。据介绍,此“快餐工厂”内综合运用了多种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操作设备,可以24小时提供即食快餐4万份,将有利于丽华完善“团膳”服务。
丽华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初,丽华又通过了 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加快了品牌战略步伐的丽华于2007年尝试融资并获得了初步成功,获得的首批投资已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品牌营销力度等方面。丽华已启动上市计划,预计该企业将于2010年上市。
蒋建平认为"在发达国家,快餐盒饭已经是普及化产品,中国的整个快餐业仍是在逐年增加的;只要能做到行业内的第一,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他在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