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杂志前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海夫纳访谈
母亲是《花花公子》的忠实读者
克里斯蒂·海夫纳本来并不姓海夫纳。两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改嫁的母亲一起生活,使用继父的姓氏,直到大学时母亲再度离异才改用生父的姓氏。
从孩提时到大学时代,她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过着典型的上层中产阶级生活,虽不阔绰,但十分舒适。她从小养成了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从不把父母的钱和自己的混为一谈,零花钱是靠做家务、替别人看孩子、在百货商场包装礼品挣来的。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为了和男友一起攒钱买车,她跑到父亲的公司去做前台接待员,第一次接触到花花公子的日常业务。1974年,她从布兰代斯大学英美文学系毕业,转年正式来到公司工作。
记者:你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克里斯蒂:她酷爱阅读,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报纸和杂志,是她教会我读书的乐趣。她以前很喜欢《花花公子》,是个忠实读者。我也跟着她一起看,对这本杂志的风格非常熟悉。
记者:你那时常去位于芝加哥的花花公子总部吗?
克里斯蒂:我和父亲经常见面,特别是对方过生日的时候,总会聚在一起。16岁那年,我在公司总部举办了一个生日派对,请了不少朋友,不过平时我倒是很少去那里。
记者:毕业时,你最想干哪一行?
克里斯蒂:我那时对新闻和法律很感兴趣。这两种职业一个需要积极发挥创造性,一个对逻辑分析能力要求很高。两种能力都可以让世界发生改变,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本想先在公司待上几年,然后去追求职业理想,根本没打算在这儿长干,也从来没想过去经商。
记者:后来你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呢?
克里斯蒂:在公司做了几年以后,我逐渐发现了它的迷人之处。我的日常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一会儿搞策划和创意,一会儿搞经营管理,一会儿讨论公司某个部分的业务,一会儿又为其他部分忙得不可开交。我接触过各种人,其中有许多记者和律师。生活好像转了个圈,又把我带回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只不过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花花公子管理层40%的职位由女性担任
与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流创始人休·海夫纳相比,人们至今对克里斯蒂·海夫纳这个名字仍感到陌生。当初,父亲休·海夫纳对女儿表现出来的种种才能非常欣赏,决定培养她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982年,克里斯蒂被任命为花花公子的总裁,那年她才29岁。
记者:接掌公司大权的时候你还很年轻,有没有感到害怕?
克里斯蒂:那时我知道的东西不多,还不足以帮助我弄清楚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而且不止一次。除非亲自动手去做,否则你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多么困难。有一天,当你回首望去,难免会感慨万千:“天哪!我当年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很多人相比,我的幸运之处在于,这一路的艰辛并非由我独自承受,有许多才华横溢、勤奋进取的人和我并肩而行。
记者:和你共事的人当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这是为什么呢?
克里斯蒂:你说的没错,花花公子管理层40%的职位由女性担任,因为我要用最优秀的人才。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保证员工队伍的多样性。一旦有了多样化的团队,那些才能出众却担心在性别、种族方面遭到歧视的人就更愿意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因为他们在这里能够找到同伴。
记者:据我了解,你一向大力支持妇女解放运动,有媒体称你是女权主义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克里斯蒂:完全同意。
记者:身为一名女权主义者,你如何看待《花花公子》这样一份以女性身体讨男人欢心的杂志呢?
克里斯蒂:我想,绝大多数女人都希望讨男人喜欢,男人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我们居住的星球才格外可爱。如果有人把女权主义解释为反对男性,否定女人渴望同男人之间拥有浪漫的关系,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女权主义意味着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更多的选择,能够享受完整的生活;意味着男性会比前几代人更多地参与家庭生活,而女性能更多地投入到事业中去。《花花公子》的编辑们以及公司上下都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人们应该享受男女之间的浪漫关系,并为二者力量的壮大而欢欣鼓舞。
《花花公子》涉及题材广泛,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者,为我们提供图片、访谈、人物特写等。在我看来,它是一份精致的杂志,既有品位又有深度,就好比一场鸡尾酒会,场内俊男靓女们衣着光鲜,就有趣的话题侃侃而谈。
记者:有人批评《花花公子》一味强调感官刺激,你的答复是?
克里斯蒂:我认为感官刺激是世上最美的部分之一,保持了人的本性,使生活更有意义。我们的杂志充满感官刺激,却并不低俗。
享受生活是公司价值观的核心
53年前,休·海夫纳靠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8000美元,加上用500美元买下的梦露半裸照版权,在自家厨房里剪剪贴贴,创办了
《花花公子》,每份定价50美分。这份主张“享受人生”的杂志恰好与二战后经济的复苏、年轻人迷惘的心态、摇滚的流行、毒品的泛滥等因素融为一体,成为叛逆和享乐的象征,发行量一度达到800多万份,而后渐渐衰落。上世纪80年代初,克里斯蒂继承父业,开始着手对公司进行改革。
记者:你认为自己接管公司之后,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克里斯蒂:我的主要贡献是为公司业务的拓展制定了方针政策,使花花公子从一家美国杂志社发展为跨国媒体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现在我们的杂志遍布20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1500万名读者。为了尊重地区和国家间的差异,编辑会根据当地的文化、风俗和读者的兴趣设计约占75%的杂志内容,而不是仅仅把一本全世界通行的杂志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而已。除了传统的出版业,公司旗下还有电视、酒店、服饰、游戏等。2005年全年营业额约为4.4亿美元。
记者:你父亲在任时,花花公子的口号是“享受人生”。随着时代变化,公司有没有提出新的口号或加入新的元素?
克里斯蒂:“享受人生”是我们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尽管很多年过去了,这一观点始终没有改变。但我们在不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推广品牌。1994年,我们成为第一家采用互联网的杂志。
记者:你这次来到北京与工商界人士会谈,对集团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有什么看法?有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
克里斯蒂:中国市场恐怕是当今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了。我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为能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感到异常兴奋。我居住的城市芝加哥与上海是姐妹城市。去年,我们邀请上海市长赴美参加一个经济研讨会,有大约400名美国经理人从各地赶来听他讲在上海投资和做生意的机会,由此可见人们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这次是我10年内第3次访问中国。来北京之前,我先去香港参加了一家花花公子概念店的开业典礼。如今,花花公子在大中华区的年销售额接近2.5亿美元。相信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产品销售额会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