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药业品牌董事长于春江访谈
生命有限,事业永恒。干任何工作,尤其是搞发明创造,如果没有感情、热情、激情和痴情,永远也做不好。我们的事业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和痴心不改的专心。“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在医疗服务领域打拼30多年,从看病到制药,从开诊所到办企业,深刻领悟到“药品即人品”的含义。“选好料,做好药”,沉甸甸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驱使我用激情、坚守和毅力,实现着人生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创业要有胆略和魄力
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四平市中心医院当内科医生,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我耐不住按部就班的寂寞,内心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总想自己干点事。
要敢于走出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的心便活了。“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卖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那是脑体劳动严重倒挂。通过参观考察,我选择了自以为最稳妥、赚钱快的养殖业,东拼西凑借钱办个养鸡场。没白天黑夜地蹲守,眼睛熬红了, 人累瘦了,换来的不是发财致富的奇迹,而是鸡雏的不断死去,养鸡厂的日渐衰败。这次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注定要失败。
要发挥自身特长。我是医生,开诊所还是条退路。租了一间半简陋的民房,自己动手粉刷了墙壁,买了一些中药,一个诊察桌,还有一些附属设备,选个良辰吉日就开业了。没想到开张就迎来了开门红,小诊所里挤满了人,只顾忙着接待患者,鞭炮都没来得及放。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那时我是四平市里第二家开个人诊所的,先前我还引发了两万份宣传单。我初次尝到了创业成功的惊喜。
要形成专业特色。小药铺有人身,就是要有独到之处。多年临床实践,我观察到胃病是易复发、易忽视且久治不愈的常见病,我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作为主攻方向,试着用中医中药来解决这个难题。我对祖传秘方及民间验方潜心钻研,翻阅大量医学文献,用现代医学理论整理研究中医中药。经过反复筛选验证,研制成功了治疗“溃疡病”的特效新药“胃愈胶囊”。为发挥专病专治的优势,我把诊所更名办胃肠病研究所,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为鲜明,形成了群体庞大的患者群。
要勇于推销自己。当初为推广“胃愈胶囊”,不顾丢面子,不怕遭白眼,穿梭于候车室、商场、集市,一张张发放传单,不厌其烦地讲解胃病的危害、“胃愈胶囊”的功效。还时常走街串巷,到患者家中巡诊、送药。推销着药品,也推销着自己。无论业务有多忙,我都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从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两方面阐释“胃愈”系列药物的治疗原理和独特作用,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和患者和褒扬。“胃愈胶囊”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为海内外十多万患者解除了胃病痛苦,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要有眼光和韬略
按理说,胃肠病研究所每年十余万元的收入,十来年的积蓄,足以让自己及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完全可以歇歇脚,但那不是我全部的追求。正因为胃肠病研究所创办的成功,更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燃起了心中更大的欲望。
创新就要摆脱老守田园心态。
“胃愈胶囊” 声名雀起后,我把治疗风湿骨病、跌打扭伤等疼痛病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运用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着手研制贴膏类产品。在研制过程中,不慎将酒精洒到熬制药料的电炉子上,右手背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疤。也许是火烧旺运,一种抗过敏、无刺激、无异味的新型贴膏终于大功告成。
小作坊难有大作为,要把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更大的效益,必须有实体经济做支撑。搞实业办工厂,实现成果就地转化,提上了迫在眉睫的日程。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创办了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医疗科技公司,我由坐堂医生转变成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更新天地宽,吉林一正医疗科技公司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建设起来,产品“一正痛消”贴膏打入市场就一炮走红,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创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一正”贴膏做响了,产品持续畅销。但企业品种单一,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难免有风险。必须突破品种瓶颈,蓄积后续力量,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抓住国企改制的时机,把收购的目光投向了破产的国企老字号——四平制药厂。这是一家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曾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248位,是吉林省四大药厂之一,不仅有上百个国药准字号品种,还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但因历史包袱沉重,转制手续繁杂,一直无人敢接手。干事业就要敢担风险,“一正”敢吃螃蟹,成功上演了“蛇吞象”的一幕。
创新必须有前瞻意识。
着眼长远与未来,选择决定前途,眼光决定财富。实施GMP改造项目,我们面临着另起炉灶还是原址改建的选择。如果在收购的四平制药厂原址改造,可以节省投资3000万元,但旧瓶装新酒,总是不伦不类。最终选择新址,重新规划,建成了占地 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GMP药品生产基地,形成了12个剂型150个品种的生产能力。新生产基地工艺设备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准,其中“压片机”、“高效包衣机”、“自动贴标机”以及“微波药材干燥机”等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厂家。
推广要靠品牌和文化
推广需要宣传。为把“胃愈胶囊” 推向全国,在当时内地还很少有厂家做广告的时候,我就认识到了广告的奇效。在《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首都医药》、《演讲与口才》、《时代姐妹》等50多种报刊发布广告。“告别胃病的地方”这一形象宣传,使四平胃病研究所,四平市英雄大街157号,几乎成了“胃病的克星”,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来诊治疗、邮购药品的患者越来越多。
品牌要有内涵。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品牌的依托。“一心一意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是做人做事的原则,也是“一正”名称的由来,如今“一正”商标已成中国驰名商标。 “一正”标识是我自己设计创作的。当时请了好几家广告公司,我对创意都不满意。我考虑“一正”,首先应当有个正方形,代表堂堂正正,讲究诚信。里面有个圆,方圆是对立统一,讲规矩,讲和谐。圆里有个“1”,才成为“一正”,表示所有的都讲一流。标识采用红、白作为基本色,红色象征红红火火,发展向上;白色象征严肃认真,纯洁无瑕。红白组合,使人过目不忘。
形象要靠维护。形象是门面,我一直非常重视产品包装。对任何一项新上市产品的包装设计都亲自过问、甚至亲自动手。有时一个包装设计要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思考,而且逢人便征求意见,直到大多数人认可了才确定下来。维护企业形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将自己确定为企业产品形象代言人,头像印到产品包装盒上。我虽不是名人,但我以法人的身份亮相担保,告诉社会、告诉市场、告诉广大消费者,“一正”产品可信,“一正”产品管用。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属于社会了,不属于我个人。我的目标就是尽我一生之力,为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做贡献,最大能力的造福人类、造福社会。做人和做企业都要讲品牌,而打造品牌要靠创新,创新是我毕生的追求。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永远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永远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愿我们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的更快,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