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温商要向台商学什么?
他的创业路径
1994年初,李国华辞去公务员公职,带着自己代理的国内针织服装品牌,进京创业。
几年里,这位“北漂”服装小商贩将自己经销的服装品牌推进了王府井百货、长安大楼、翠薇商厦等大型百货商场。
2002年,他代理了由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创立的品牌圣罗兰,利用自己在百货商场的网络资源,快速将其推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场。
就在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李国华发现了自己经营中一个利润环节的损失,就是品牌的生产。代理商取得代理权,必须把相当部分利润交给品牌生产商,而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代理商承担的风险太大。于是,他萌发了自己生产国外知名服装品牌的冲动,并且很快与品牌总部达成协议。
2003年,他投入2亿元在昆山打造圣罗兰制衣公司。在这里,他一步步发展,将圣罗兰从一个品牌代理商转化为一家集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投资公司。
2007年4月,李国华当选为昆山温州商会会长,上任后,他与昆山台协会结盟,把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温商与台商,对接在一起。同时,他成立浙商担保公司,与昆山商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联盟,获得20亿元的授信贷款,为温州在昆山的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最近,昆山温州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他连任会长。
昆山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密集区,目前,这里有台资企业3800多家,总投资金额达457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家台资企业。昆山利用台资总额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早在2007年,昆山温州商会便与昆山台协会成为友好商会,昆山温商与台商的交流与合作也极为密切,在他们眼中,台商与温商的创业基因区别何在?温商又该向台商学些什么呢?
记者:在昆山,温商与台商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如何?
李国华:合作远远大于竞争,比如台湾的电子产品,他们急需大陆作内需市场,并且他们的内销渠道不是很通畅。而营销、市场拓展这些都是温商的长项。另一方面,昆山台企生产的电子产品占据了国内70%多的份额,为其配套也带给温商很多机会,比如为电子产品的配套焊锡丝、开关件、开关电源、贴片元件、五金工具等业务,基本由我们温商提供。另外,尽管在昆山,他们的实力远远超过我们,但对于大陆市场的熟悉程度却不能与温商比拟,这其中合作机会也很多,近年来,我们和台协会的互动很多都是共同组团去考察投资项目。我也和台湾的太平洋集团合作做了多个项目。
记者:在行事风格上,台商和温商有什么区别?
李国华:台湾人做事情非常的细化,要求精细;而温州人做生意接触面广,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形式,相对比较“粗犷”。他们的风格近似于日本以及欧美企业,一就是一,人情味较少。这种风格往好里说,是国际化,但在大陆市场,却也有不少不适应的地方,很容易给人“小气”之类的印象。比如我们和台协会合作了许多活动,需要出钱时,会员都是没二话,但是他们那边,如果是计划外的,哪怕一家企业出1000元,也会有很多阻力。个人交往上也一样,就像欧美企业一般,他们买单请客的次数远远要少于我们。因为这些原因,实际上台商在大陆的公关能力普遍较弱,这方面温商倒是能和他们形成互补。
记者:对于你们来说,台商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里呢?
李国华:一个是创意设计、战略眼光,毕竟人家国际化程度比我们高很多,在涉及到长远战略、国际市场趋势等方面,看得比我们远。另一个是管理和服务,尽管富士康事件之后,对于台商的管理模式非议很多,但他们毕竟有一整套系统、成形的东西,我们哪怕平时有所创新也都是局部的东西,系统的方案还是要向他们学习。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国情的因素,我们在管理上也没办法做到台商那样严格,但我觉得向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了。
记者:我们有一些产业,比如制鞋,很大程度上是从台湾承接过来的,你觉得台商现在的优势产业会不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我们所承接?
李国华:这应该也是一种趋势,比如我们的会员中,有一些企业,从给台商做配套开始,慢慢地转向成品,做数码产品。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所以现在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但我认为高增长、大市场、低成本的优势下,这种承接会慢慢实现。
传统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
记者:近年来,江苏的高新产业发展迅猛,而昆山又是长三角重镇,这里的温商是否也受到影响?在产业选择上有什么新的突破?
李国华:昆山素有“上海后花园”之称,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目前温商在这里的大规模投资活动还是以商场、市场为主。前些年由温商蔡志远投资1.8亿元建设的昆山港龙建材批发市场聚集着四五千温州人;今年,由温商许斌投资100亿元开发的美吉特工业品博览城落户昆山,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灯具照明、五金机电、电子电器、酒店用品等工业品展示、交易、研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总部基地和全球采购中心。当然,高新产业迅猛发展给我们温州人也创造了不少机会,商会的会员涉及数码产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中也不乏已经进入上市辅导的潜力企业。
记者:此次换届大会你续任会长,在引导会员企业发展上会有什么新动作?
李国华:目前昆山温企发展潜力迅猛、成长空间很大,但随着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存在很多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制造业转向商业地产或高科技行业会越来越多,商会今后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自身优势,为会员在这些新领域的发展寻求更多机会。
记者:你是做国际品牌代理起家的,如今许多做品牌代理的温商都有一个共识,觉得做代理是给别人养孩子,收购国际品牌为我所用才是趋势,圣罗兰是否还在作这方面尝试?
李国华:无论采取什么途径,最终的目的肯定是要拥有自己的品牌。我计划在3年内推出属于自己的牌子。收购法国圣罗兰也是我们考虑的一种主要途径,我们已经在做前期的工作。
未来将致力新农村建设
记者:近年来你还在关注哪些领域?
李国华:未来几年,我的主要精力将会放在新农村建设上。因为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又多了一层身份,我当选为瑞安西岙村村委会主任,建设新农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将成为我今后的一大重心。
记者:作为一名在外温商,你怎么会想到回乡去竞选村委会主任?
李国华:在外拼搏多年,也积累了一些资源。商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考察苏北、苏南的一些城市与农村,比如江苏的华西村。同时我们和台商的交流很多,我也经常赴台进行商务考察,对台湾的农村建设也做过一些了解,我觉得其中都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值得家乡借鉴和学习。正好近年来温州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我就有了回乡建设的打算。今年回老家瑞安跟村里的乡亲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非常支持我。
记者:在你看来,华西村以及台湾的农村建设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李国华:实际上,在发展模式上,西岙村和他们肯定是不同的。华西村实行供给制,像一个大家庭,它是依托良好的工业化基础。而台湾的农村,是现代化的农业,依托于强大的农会组织。我请了台湾地区和美国的专家专门到瑞安来考察规划,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温州的新农村建设基础甚至比台湾还要好,我们应该以温州的商业优势来带动新农村建设。当然,在环境、规划等细节上,还要借鉴华西村等许多典范。
记者:你们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李国华:前阵子,我们村两委通过规划,将以“二室一(电)梯”住宅建设为突破口,确保村民最低120平米的住宅供应,改变家乡面貌。然后,再利用我本人的资源,引入大型超市、商场等设施,从而带动这个商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