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敬-远东饼干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
周子敬原名周朱敬,新加坡华人,祖籍厦门杏林。1936年往新加坡。1946年办康元饼干厂,其产品七次获得国际金牌奖。他曾一度与张明添发起组织马来亚合众银行,任商务董事。多次捐款故乡杏林村修祠堂,建校舍,筑道路。
饼干大王——周子敬的传奇人生
得到陈嘉庚赏识
周子敬是福建同安人,家境贫穷,念完了小学便当起卖蚝小贩,天天挑着两箩鲜蚝在厦门叫卖。1936年他跟着两个同乡南来新加坡,时年20岁。南来后,他到同乡陈嘉庚的谦益饼干厂工作,每天只有两角钱工资。他得到陈嘉庚的赏识,从普通工人擢升为助理督工,还替他改名为“子敬”,陈嘉庚的孩子把制作饼干的秘诀传授给他。
后来,陈嘉庚把他调到怡保的树胶厂做帐,他便在怡保与旧同学曾明智合作制作饼干,沿街叫卖。接着,他得到叔叔周文山投资3000元,创设了自己的第一家饼干厂,叫做康宁饼干厂,那一年他只有25岁。1941年12月8日日军南侵,战火快要蔓延到怡保,饼干厂拆伙解散,周子敬到安顺岳父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便想到了制造肥皂售卖,赚了不少钱。他用这笔钱开设一家椰油厂,同时从泰国进口白米,又把木炭和电线卖到泰国去,接着又到德裕岛上以海水煮盐,又赚了一笔钱,再收购一家小饼干厂。
那时候,周子敬已经是一个企业家,日军常常借用他的汽车,甚至用他的车子去抓抗日分子,因此被马共误以为是汉奸而被押到森林审问。在森林里,他见到了马共总书记陈平,陈平告诉他要争取马来亚独立和解放。这一番话使他意识到英军重返马来亚之后势必有一番动乱,光复后,他把业务转移到新加坡来。
目前多数在中国生产
1946年他注册成立康元饼干厂,向同乡周谦祥租下位于巴耶利峇的厂房,投入生产。接着,他在麦波申路梁介福药厂的后面买下一块地皮设厂和装置自动化烘烤炉,到了1950年才大量生产。1964年,周子敬在丹戎禺兴建面粉厂,1977年又在文礼路购置地段兴建康元饼干厂。此外,他还向外发展,把业务伸延到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和中国。
80年代是康元的鼎盛时期,有30家工厂,一万多名员工。
90年代以后,康元在新加坡的业务已经不活跃了,生产线逐渐转移到外地,今天,我们所吃的康元饼干多数在中国生产,再运回来。
1987年10月笔者到康元饼干厂访问周子敬时,他坦诚地说:“年轻时,我最怕没有钱娶老婆,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每次上香拜神时,总是祈求神灵赐一个妻子给我。”
太太劝他娶姨太太
他于25岁那一年结婚,婚后5年还没有孩子,太太主动地叫他娶个姨太太以便传宗接代。30岁那一年他在被动的情况之下迎娶16岁的二太太,二太太很快地就为他生儿育女。在二太太发挥“生产力”之后,元配夫人也开始有“喜”了。不久,周子敬再娶一名16岁的少女为三姨太,到了34岁,他已经有4名太太,最小的五姨太是在他48岁那一年娶的。
当时笔者打趣地说:“您岂不是享尽了齐人之福吗?”他说:“太太多,孩子多,自己的责任更重,必须赚更多钱维持他们的生活。”
周淑春眼中的爸爸
周淑春说,虽然父亲受教育不多,但却喜欢写诗。她手中的册子尽是周老先生生前的创作。
父亲弹着钢琴,子女围绕着父亲,随着悠扬的琴声唱出父亲喜爱的《望春风》。
这个温馨的情景是已故饼干大王周子敬的女儿周淑春,儿时与父亲相聚的美好时光。
周老先生是康元饼干的创办人,他在星期一(本月9日)凌晨约4时去世,享年86岁。家人受访时说,他患有糖尿病十几年,也曾经使用心脏起搏器。
子女中排行第8的周淑春在谈到父亲时说:“他相信生活是富裕的,他愿意施,他相信在施予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回报。”
她告诉记者,父亲随时都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及做生意的原则。她也举例说,如果父亲的下属中,有人决定自立门户成立饼干厂,父亲并不会因为对方将成为竞争对手而感到不悦,他反而会为这名下属感到骄傲,赞扬他勇于创业。
白手起家的周老先生儿时受过苦、挨过饿,更知道穷人的苦处。周淑春透露,父亲觉得开工厂也等于是提供人们就职机会,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周老先生的六儿子周树坚(46岁)说,父亲做生意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任人唯贤。
充满魄力的周老先生即使在晚年,也继续参与公司的业务。空闲时,他喜欢吟诗作乐。周淑春说,虽然父亲书读得不多,但是却非常喜欢艺术活动,如弹钢琴和唱歌,他尤其偏爱周璇的歌曲。“爸爸蛮好学的,喜欢写字、看书报、写诗,对姓名学也很有兴趣。”
子女们都受到影响。周淑春说,在五六十年代,学习艺术并不普及,但是周老学生却让他的子女们有机会接触艺术。周淑春本身曾经学过专业舞蹈,她的妹妹淑桂是一名音乐博士。
她说,虽然父亲十分忙碌,但却充分利用与她相处的时间。“他与我分享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