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卢伯卿访谈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企业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环境紧迫等多重夹击下,民营经济该往何处去?
德勤中国CEO卢伯卿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尽管民营企业面临的局面比以往更为复杂,但沉下去将企业搞好,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和模式创新,才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出路。他们也承认,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比起上世纪90年代好了很多,但情况更为复杂。
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卢伯卿和德勤中国北方区合伙人陈建明参加了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会议上,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们都在抱怨成本上升、融资难。30位民营企业家在现场接受了一份调查。调查显示,37%的被调查者认为劳务成本上升最显著,22%的被调查者认为税收及税费相关成本上升最显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卢伯卿表示,改革开放30年取得极大成功,一开始门槛低,许多民营企业赚得第一桶金,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整个生产成本在上升,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企业都面临着成本上升瓶颈,这也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陈建明认为,要具体区分不同的行业。有的行业民营企业经营得很好,而那些单纯依靠代工或低端制造业生存的企业则面临很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企业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资金使用效率,要去寻找新的产品模式,要去创新。”陈建明说。
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显现。卢伯卿认为,商业银行的牟利本性决定了贷款的走向。全球来看,初创企业都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只有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能受到追捧。
“也要注意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不完全一样,民营企业也有大的企业,有些不能相提并论。”卢伯卿说,“中国直接融资渠道还是窄的,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在中国,天使投资也才刚刚起步。但不能只怨天尤人,还是要有一个拼搏的过程。”
在论坛上的上述调查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他融资渠道如民间拆借、共同基金是未来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只有12%的选择了银行贷款。
陈建明认同民营经济融资环境不宽松的现实。但他同时认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比起上个世纪已经宽松很多,可选择融资渠道更多。“现在政府监管机构需要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融资是不平衡的,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7.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01%。
“拿7万多亿贷款来说,上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上海,超过50%融资在这些地方,因此宏观调控需要考虑中西部怎么办。”陈建明说。
除了成本上升和融资难问题,民营经济还面临进入门槛的难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现实却是,无形的玻璃门依然存在。
在上述30位民营企业家调查中,51%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准入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困难最集中的方面,2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管理水平。
德勤的两位管理者认为,民营企业的角色还不清晰,“十二五”规划中规定的民营经济发展有关表述实施弹性太大,要给出一些具体的界定,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