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能狗粮品牌大中华区总裁穆立:精耕细作开垦市场
筹建基地不急不躁
记者:雀巢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备在中国黑龙江建工厂,一直到90年代工厂才开业,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为什么筹备的时间拖得这么长?
穆立:我们要在中国建乳品加工厂,首先需要时间了解中国的市场,当时政府向我们推荐了黑龙江的双城。接下来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对双城的农民进行饲养奶牛知识的培训,这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的工程。
记者:为什么要对农民进行培训?你们公司现在还有对农民进行培训吗?
穆立:雀巢的产品强调优良的品质,因此我们要从源头开始把好质量关,这也是雀巢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的理念。每到一个国家,我们都会从原材料的耕作、加工技术到经营理念,逐一向当地人传授,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与我们公司进行合作,直至生产出适应雀巢高标准要求的产品。
雀巢公司在中国也建立了一套对农民培训的长期计划,这是经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帮助双城的农民引进品种优良的奶牛,并定期向他们教授世界先进的养牛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此外,我们还在云南省进行了咖啡种植的“援助计划”,帮助当地农民种植出品质优良的咖啡豆。
建立多方共赢格局
记者:行业内曾经对“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过讨论,有人认为这种向散户收奶的模式并不利于控制原奶的质量,您如何看待?
穆立: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率的、人性化的监控机制。所有错误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人也是最关键的。我们建立了一套公开、透明的质量指标,让农民知道雀巢对牛奶品质和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按质量分等级确定收购价。对于能够达到要求的,我们给予奖励,对于未能达到要求的,我们则会提醒并警告,严重的解除合约。此外,我们也对农民承诺百分百收购,按时发放奶资,绝不拖欠。正是这样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帮助我们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监控。
记者:采用“公司+农户”的做法,雀巢要在人员培训、监控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为什么你们不直接投资建设由自己公司统一管理的牧场?
穆立:雀巢的经营理念是力图建立一种多方共赢的格局,这也是雀巢公司在全球市场得以长期稳定增长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在中国直接投资建立牧场,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更方便,更节省资金。但这样的话就只有雀巢一方得益,而对于当地来说并没有什么收益,所以这并不是可以维持长期发展的策略。
作为一家跨国工业企业,我们要做的不是来与中国的农民抢饭吃,我们要让他们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雀巢和双城23000多户奶农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目前以我们的做法,不仅雀巢受益,中国政府和农民也得到好处。我们公司在双城上缴的利税已经达到3亿元人民币,占了当地财政收入一半以上,预计明年可以达到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