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五菱汽车品牌总经理沈阳访谈

五菱汽车品牌总经理沈阳访谈

2019-08-29 01:05:51 来源:

五菱汽车品牌总经理沈阳访谈

记者:您在美国底特律领取了吴贤铭奖,在这个奖项设立10年后,您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奖的企业家。当时您的感受是什么?

沈阳(沉吟一会):我还有些奇怪,这个奖怎么会到我这里?

记者:今年前8个月,中国微车市场呈萎缩态势,上汽通用五菱的市场份额较去年虽然上升了6个点达到46%,但却同比下降2%。您认为下降原因是什么?

沈阳:这块大家分析得很透彻,微车提前透支,肯定要回归,没什么大惊小怪。毕竟已有连续两年的高增长率,如果从平均3年角度来看,增长率还是很高。所以很正常,不奇怪。

记者:全年市场还会出现大的波动吗?

沈阳:往后几个月会稍好。回落势头遏制住了,但要回到正增长不太可能。我认为,今年年底要么负3%~负5%,要么不增长。明年可能零增长或者5%的增长率。关键还得看政策。

明年回归正常状态,这要看全球经济形势,也要看中国经济走势。

记者:您对上汽通用五菱完成125万辆的目标有信心吗?

沈阳:(完成)没问题。最低目标肯定能达到。我们历来确定目标时都比较稳妥。

记者:宝骏设定的2万辆目标也没问题?

沈阳:2万辆是最初设定的目标。后来我们改到8月上市,实际销售还剩两个多月,你可以理解为一种设想。

如果一开始就设立数量上的目标,很危险。对一个产品来说,你可以设定目标,但对品牌来说,绝对不是。我是要做一个全新品牌,设定这种目标就相当危险。因为任何人都不知道,一个新品牌从无到有,出来后会发生什么。如果大家都知道(答案),那企业经营就不再是难事。

记者:既然这样,您为何不直接用五菱品牌?这样不就更省事吗?就像当初长安汽车那样,先上轿车再换新LOGO。

沈阳:(乘用车跟以前的微车是)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微车是从超市、大卖场模式走过来的,有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在中国人眼里,乘用车就是消费品,是耐用的、高档的大件消费品。微车是生产资料,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消费领域。这个概念你不可能去改变。

我们分析来分析去,认为继续用五菱品牌不太合适,何况今后也需要分体系运作,所以很自然就产生了宝骏品牌。

记者:当初有没有在究竟是用雪佛兰LOGO,还是全新LOGO方面发生过争议?

沈阳:确定要创这个品牌是在SARS(2003年)期间,当时就明确不用雪佛兰品牌。我记得很清楚,在上汽大厦开会,墨菲(时任通用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虹(时任上海通用总经理)和我讨论后确定的,当时SARS不能开空调,只能开电风扇。

记者:谈了多长时间?

沈阳:很快。双方确定全力支持。刚好乐驰也要推出。

记者:也就是说,一方面您们要推乐驰,另一方面又在孕育一个全新品牌?

沈阳:对。实际上雪佛兰品牌只是过渡。我们做事情不是很急。条件成熟了,就会更顺畅。这几年我们的乐驰活得不是很好。但对我们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对乘用车的运行体系,对市场和客户的理解,有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如果一开始就要创一个新品牌,可能就没有给我们认识、了解乘用车市场的机会。你说自主向合资学什么,合资就有这样的好处。不是完完全全靠自己从一无所知开始,虽然现在我们也公开讲,我们是乘用车市场的一支新队伍,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这种学习不是没有基础的学习。

记者:当时就确定今年上市吗?

沈阳:没有。我们的乘用车计划时间,比这个更靠前一些。但是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2004年初,我带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去考察巴西市场,当时仍想引进产品,但越看越觉得还不太成熟。

记者:为什么?

沈阳:有很多因素。实际上那时引进的产品已经定了。除了考察巴西,我们还考察过通用汽车的其他市场,但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巴西的一款产品,跟赛欧同平台,卖得不错。最终还是因种种原因而放弃。

记者:什么原因?成本,还是模式?

沈阳:现在来回忆这些,都是经过加工的。这样我们才逐渐走到新开发一个品牌而非引进的过程。做一个品牌,销量固然重要,但品牌首先源于口碑。首批产品批量小时没有形成良好口碑的话,你的品牌就做不起来。

我们研究过中国汽车发展史,有很多汽车品牌可能是追求量以后,反而品牌没有做好。做企业,品牌最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品牌高于产品。销量很重要,但你把销量作为衡量品牌的标准的话,就很危险。品牌要有时间,要有空间,而不仅仅是数量,数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太强调数量,可能你的整个体系就得为数量努力。数量最容易衡量,而其他无形的东西不太好量化,这是无形资产。

我们一直提倡用心做事,要用心做。宝骏的内涵是逐步丰富起来的,现在提的是"可靠的伙伴",因为我们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上市前我们曾提过"骏达,皆可达",这话很虚。后来我们决定用大家都能理解的口号,你看乘用车的完整供应链条:体系、产品和人;供应商和我们之间;经销商和用户之间;我们和用户之间;产品和用户之间,都是可靠的伙伴。这是我们自己设计出来的内涵,而不是执行公司策划出来的。

做企业的根本是为客户服务

中国的用户很宽容。只要他感觉到你这个企业是用心在做事,他就会给你更多的宽容。你说做企业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产品。

记者:低成本这种模式还会用在宝骏上吗?

沈阳:肯定的。低成本模式实际上就是低成本、高价值。我们提倡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我们不会只是喊个口号,做出来的东西却不一样。

我在宝骏上市时讲过,我们的两大股东方,对宝骏项目是有净收益的,产品生命周期之内的净收益肯定不会低于微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成本控制,我想在微车中间不好说,但在乘用车这块,比如本地化生产,现在大量供应商已在柳州建厂,其中也不乏跨国公司。

此外,还有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成本降低。宝骏采用的联合开发模式,比我们的微车结合得更紧密。

记者:能再具体一点吗?您以前做微车,那些配套商可能跟现在的乘用车有差别,您如何做到低成本?

沈阳:做产品能当单项冠军就很不错,不要把它培养成全能冠军。单项冠军需要用心,需要你的精力,你的资源,专注在一个具体而细分的领域。但是一款产品,你想从高到低全覆盖,如果野心太大,反而难实现。

所以宝骏630一出来,我们从定价到针对的目标市场、用户群都很明确,并不是从20岁到60岁都要覆盖。但实际结果却比我们想像的用户年轻,基本上都是还没结婚,或者正打算结婚的购车者。

现在,我每天都在论坛上看他们的讨论,当然是"潜水"看。国庆节期间我们邀请第一批用户和版主来参观上汽通用五菱,跟他们接触后,我才发现,中国的用户很宽容。你想,一个新产品上市,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品本身的问题,运营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我觉得用户的容忍度太高了,只要他感觉到你这个企业是用心在做事,他就会给你更多的宽容。

记者:我看到网友发帖子说,访问上汽通用五菱期间,最大的惊喜就是见到您。他们没有想到,老总会亲自出来接待,并且倾听他们的声音。

沈阳:做企业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产品。这是最基本的做企业的道理。

记者:您提到单项冠军,要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做事情。您现在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乘用车上还是微车上?

沈阳:两边都要抓。都要花精力。

记者:那您有没有细分过,未来乘用车和商用车之间的比重?

沈阳:没有分这么细。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未来十年乘用车这块比重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即使是在今年这种市场大背景下,我们微车的竞争力也在加强。

记者:其实您们微车市占率在上升。

沈阳:上升很多。你不要把它们分割开来看,这些事情相辅相成。做乘用车也好,做微车也好,有些事互相合作,可能起的效果就不一样。原来我们还比较担心,谁会买宝骏汽车?上市后,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客户觉得上汽通用五菱做微车都能做到这个样子,他做乘用车也值得信赖。首批客户中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

当然,作为新产品也有其他因素,比如造型,企业背景等。但基本上没有客户讲,这是做微车的企业,所以做不好轿车。我们没有听到这种舆论,反倒转变成一个正面因素——上汽通用五菱微车做得这么好,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它在微车领域相对其他企业来说也做得更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感到中国客户很宽容的原因。

杨杰(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也曾对媒体讲:找个理由,客户来买你的车。什么样的理由?原来我们担心的事情反而不存在,我担心的是,如果我们太过于注重销量,可能就会忽略品牌。

我们一直用心做事,对待好每个客户。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我们要从上到下,从供应商、经销商,到具体的销售顾问、服务顾问,要真正贯彻下去,落到实处,还真不简单。

记者:说实话,当初我们也有些担心,总觉得您做轿车后,精力可能会被分散。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长安汽车,长安战略转型做轿车后,微车就被您们赶超。您们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沈阳:所以一个企业要善于学习,从别人那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学习的榜样很多,中国这么多企业,每个企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成功,或者他们的挫折都是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品牌怎么做?在中国怎么做?我们肯定不能复制别人的路子。

记者:您怎么学习?有什么途径?

沈阳:我学习的机会很多。有很多人来访问,或者我出去跟别人打交道,当然不一定完全是上课这种。还有,跟别人聊天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网上"潜水"者

"作为新媒体,值得关注。我对乐驰的几个用户都很关注,70多页跟帖,我都看完了,这要花很长时间"

记者:今年七八月份,您让企业总监级以上的管理者分批去基层考察。您为什么这样做?

沈阳:坦白讲,我们关起门来做的一些事情,对客户而言没有意义,并且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误区,我们花很大精力去做流程,做规范,如果不去真实体验,这些流程和规范就会变成你做有意义事情的障碍。

因此,我给总监们讲,你们的真实体验要比我讲的好1千倍、1万倍,这样大家才知道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这次是除销售公司外,其他总监都去了。不通知经销商,他们自己飞到任意一个城市,自己去找旅馆住,自己去注册,然后到市场上去看竞争对手的产品,再到我们的4S店,作为客户去买车,对比看看情况到底如何。

反馈回来的情况是:整个体系比我们想像的糟糕,现在是原来形成的品牌形象在支撑,如果我们自己再不改变,2011年很可能就是我们的顶点,接着就步入拐点。站在企业角度,我认为,多一点学习能力,多一点谦虚心态,这样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市场就摆在那儿,你比那些国际品牌更熟悉它,你对这些客户有更好的亲近感,这时候做出来的事情就更好。

记者:您经常会在网上潜水,您如何评价现在的网络媒体?

沈阳:作为新媒体,值得关注。

记者:像您这样的老总,一般时间都很紧张,您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潜水"?

沈阳: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我记得,国庆节期间柳州下雨,我在家翻看评价宝骏汽车的帖子。你只要一进去,就很自觉地参与其中。你会看到,跟帖较多的时候,真是有一帮人在那里讨论。然后,我又去看了乐驰论坛、五菱宏光论坛和五菱之光论坛,收获很大。

我对乐驰的几个用户很关注,70多页的跟帖,我都看完了,这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很有意思,比如有人发帖子,说要开着乐驰去西藏。然后有很多用户跟帖问,乐驰到底怎么样?能经得住考验吗?还留有悬念待解。

记者:宝骏论坛里有没有您印象深刻的帖子?

沈阳:有,就是"小会会的第一撞"。这个事情如果解决不好,品牌肯定就会受影响。如果按照我们原来的流程,配件需要等半个月以上。我没想到的是,经销商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因此做品牌,不仅仅是在销售和服务端,你要保证整个系统有效运行。

从那以后,我们就痛下决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配件问题。上次小会会跟着团队到柳州,我还说一定要感谢他,他对我们的运行体系提供了帮助。这件事后,我们的销售、公关、售后等各个体系都会想如何最快速地解决和处理问题。这也算是我们的收获。

记者:作为新品牌,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沈阳:是。那天我跟车主们交流,他们反映现在的确不方便,买车可以走一两百公里去买,但服务呢?你的4S店那么少,你的服务和配件能不能做到快速?大家也都能理解,定在这个价位上的新车,起初有点小毛病很正常。但出现问题后,你解决问题的速度怎样?我能接受你有点小问题,但不能接受你没有好的服务。这就促进我们提升服务,力求做到最迅速,最贴心。

记者:这就要求您们的渠道布局速度还要加快一些。

沈阳:也不尽然。他们也提了一些建议,我们正在研究。有些建议可以实施。你做产品,做企业,其根本就是为客户服务。客户对产品,对销售和服务的建议,我们理当接受。

过去我们更多是听经销商的反馈,现在则是面对面地,真心实意地、客观地来分析具体问题。我认为,在论坛里发帖子的人往往都是有想法的人,第一批买宝骏的客户是真正喜欢这款车的客户。

记者:我有个感觉,像这样重视消费者的企业老总很少。

沈阳:怎样用心做?实际上就是真正倾听客户的声音。宝骏上市前,我们开潜在客户座谈会,或者是已经购买别的汽车品牌的客户,也邀请媒体和经销商来提意见。但是现在,真正车主的声音能不能直接听到?你这个公司能否把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变成行动?

这是从五菱品牌上延续过来的做法。五菱品牌有很多产品,它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往往是客户需求的前几位,它可能比别的竞争产品好一点点。这样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五菱品牌的口碑。我记得好几年前,老有媒体追着我问,你微车的利润有多少?现在大家都知道,五菱品牌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品牌溢价。

我们在五菱品牌上做出了一点感觉,通过第二方和第三方的调查比较,五菱微车大概比排名第二位的产品高8%~9%的品牌溢价。

记者:面对面沟通时提出的建议,您们都改了吗?

沈阳:他们的很多想法跟我们不谋而合,只有小部分存在差异。这样,相当于他们又进一步认证了我们的想法。这些建议我们都很重视,有些已经在改进之中,有些还需要时间和过程来验证。

有些提议是宝骏上市前就想改掉的东西,但没来得及改,时间上不允许。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获得正式批文的改变,比如颜色、内饰等。我们一项一项地过,一项一项地确定怎么改,改哪里。

记者:这个项目当时由您牵头?

沈阳:不是我牵头的话,哪有这么快的流程?比如2011年7月发布新品牌后,我就把泛亚技术中心的设计师以及做内外饰的主设计师聚到一起,我说,我们收到很多反馈,有些地方不改不行,你们从现在就开始整改,时间只有两个月。结果大家都有目共睹。

当时也有反对声音,有人说,上市前要改这么多,根本不可能完成。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已经确定了上市时间,而且车的性能已达到原来目标,为何要延迟?

记者:这么讲,您有没有生气?

沈阳:没有。对保证的任何问题我都不发火,不生气。

大家的事业

"现在是有一些经销商讲,沈总你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说,这是大家的想法,大家的事业,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一个人的事业"

记者:我知道,在宝骏试制的每个阶段您都会试开,现在是您开的第几辆宝骏?

沈阳:第五辆。每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真正用户,跟你只开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有些问题会突然在某种特殊状态下出现,出现后我可以直接改变,只要发现哪个地方不对,就马上行动。

试开期间,我并不是做个样子,只开几天,或者几次,我是经常使用,周末也开,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客户。有时还让我太太坐在旁边感受,再提意见。

记者:您是不是对车很有感情?以前的微车和乐驰,您也经常试开。

沈阳:微车主要是作为实验车,或者试驾车,平常不开。但宝骏平时也开。

记者:您以前经常下车间解决问题,现在还保持这种习惯吗?

沈阳:那里是因为我们的体系运行有问题,制造部分相对简单。现在我去车间较少,因为车间运行已经比较规范。

记者:您会去看宝骏生产线吗?

沈阳:看。但基本上不发表意见。不然,我一去大家都紧张,就做各种各样的演示,真东西就看不到了。

记者:现在看来,业界对您们精力将被分散的担心有必要。

沈阳:按照我们的设想,产品在不断地完善和补充,并且做些改变。产品没出来前,一切都是想象,所谓神马都是浮云。你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我可以怎样做。

产品一旦出来,就都回到现实。任何太过于幻想的东西就得丢掉。回到现实,把有的东西做好,把现有客户维持好。当初我们自己也以为,持观望态度的客户多,尽管喝彩的很多,但可能真正出手的少。但现在来看我突破了,起码定单就超出了我的预期。

记者:截至目前有多少订单?

沈阳:产量有个爬坡的过程,8月不到1000辆,然后是2000辆,3000辆。一月一月地往上走。到年底应该能达到7000~8000辆。

记者:对于一款全新产品,这个量也不错了。

沈阳:我讲的是实际销售,不是发车量。的确超过了我的预期。我的期望值当然不太高,我的单线很多,所以突破实际上是前几个地方。

第二,说实话,我的整个体系,一开始有点手忙脚乱。包括运输。

记者:它跟乐驰的渠道不一样吗?

沈阳:不一样。现在的运输状态跟微车不一样,因为客户要求不一样。微车的运输状态,对外观保护不是很严格,但轿车要洗得干干净净。首先经销商那里就很认真。我发现留存的大量问题是我们原来做微车的习惯造成的。如果没有(轿车)产品,没有动作,你根本发现不了这些问题。

像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改进。只要经销商发现并反馈回来,我们立即整改。我每天就看这些问题,经销商检查得很认真,反馈问题描述得也很清楚。

记者:经销商直接反馈给您们?

沈阳:对。我的车运到,他要验车。验车有很多次,从我这里到库房,到装车,运输到经销商处卸车,整个过程不一样。这些都是区别。这也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运行才能顺畅。因此,这都是学习的过程。反过来,宝骏理顺了,对我们的微车也有促进和提升。

记者:谈到经销商,您这120家渠道里有相当部分来自以前的微车经销商,他即使在旁边建了4S店,但您怎么能把他固有的销售微车的观念改变过来?

沈阳:既然大家决定要做宝骏,大家有信心。并且你决定了要做,就肯定下定决心。但有一点,我一直强调大家要有耐心。做这个事情不是立竿见影。我也不希望看到太多的立竿见影的东西,这持续不了。我们挑选的微车经销商比例并不高,比如原来乐驰经销商就入不了围,因为他的管理达不到。

记者:相对来说,体系外的进入者较多。

沈阳:对原来的五菱经销商来说,宝骏是新的发展机会,大家都充满了期盼。一方面是业务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是个人自豪感的提高。我记得很多年前,有蛮多经销商说,我们卖微车,一走出去都是以卖轿车的人为主体,我们这些是非主流。这是他们的心理状态,虽然赚了钱,但社会地位等各方面没达到。所以,这批经销商的心理状态也在变化,他要做得更好,要销售宝骏车。

记者:他觉得卖微车受关注度不高?

沈阳:对。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关注。

记者:体系内的经销商观念转变难吗?您也经常约他们喝茶?

沈阳:经销商到柳州,基本上都会来我这里聊聊,这也是一种互动。我可以知道他作为一个组织,从投资者角度对现在状况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交流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营销技巧。

记者:关键是有很多经销商是奔着您来的。我第一次采访胡宗梅时,他就说,我最佩服沈总,沈总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沈阳:盲从(笑)。我们也会犯错误,但只要大家提出来,我们很快就采取行动纠正错误。现在是有一些经销商讲,沈总你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说,这是大家的想法,大家的事业,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一个人的事业。

记者:平时您跟经销商沟通很多?

沈阳:对。现在经销商一般不需要来公司,我们每年例行会安排一两次,在这里一待就是好几天。他们肯定要来我这里坐一坐,喝喝茶。

不同的品牌,一样的激情

"国庆节前我们请老领导吃饭。我说,在你们手里,创了一个五菱品牌;到我们手里,要创另外一个宝骏品牌。我们现在可以想像当年他们的创业激情"

记者:今年初您在总经理寄语里正式提出企业的三大战略:商用车、乘用车和海外业务。长期来看,宝骏会切入印度市场吗?

沈阳:不做假设。我们历来不做这种假设。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最近在美国,国外媒体采访通用汽车高层,在谈到中国市场和汽车品牌时,他们专门提到了宝骏品牌。

记者:他们怎么评价宝骏?

沈阳:"这是十分优秀的产品,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像这些溢于言表的词语,也是基于跟我们接触后,基于对我们这帮人的感觉而来的。

记者:听说有段时间,您经常找不同的人到您办公室喝茶(意即谈宝骏改进项目)?

沈阳:是的。我还跟设计师喝茶。设计师是从泛亚中心来的,泛亚的设计师很愿意来这边工作,他们说,这是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流程和规范。来这里后,他可以跟我们很好的互动,深入讨论。针对美学和设计相关的理念,他还可以给我上课,然后我们再讨论。

记者:现在您们的重心是宝骏,能谈谈对宝骏未来的期望吗?

沈阳:没有。我们一步一步地推进。现在站得住了,叫HOLD住。最关键的是,第一批经销商能不能保持这种热情。因为热情很快就会消退,如果你没有一种成就感,或者遭遇一些挫折,受到的打击越大,热情就很容易消退。所以要保持热情,用心来做事。至少我现在很欣慰,因为从上到下大家都有做事的激情。

记者:为什么做宝骏大家会有这么高的荣誉感?

沈阳:你得问问他们,因为我的想法与经销商、普通员工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

记者:您的想法是什么?

沈阳:我还没有想过。国庆节前一天(2011年9月30日),我们请公司老领导吃饭。我说,在你们手里,创了一个五菱品牌;到我们手里,要创另外一个宝骏品牌。老领导们都很激动,我们现在可以想像当年他们的创业激情。

记者:上次采访五菱老厂长丁叔,他就透露您们要做一个全新品牌,他们很高兴。

梁晓冬(上汽通用五菱公关经理):老领导很关注。有时候还会到厂里来。他们不直接见沈总,直接去车间看。在路上时偶尔还会给我们打电话问问进展情况,他们对企业都有很深的感情。

沈阳:这是客观规律,如果只靠激情,做事不能长久,但做宝骏,我们都会有成就感。

记者:海外市场的进程能介绍一下吗?

沈阳:我不能泛泛地谈海外市场,什么欧美、发展中国家和拉美。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就是印度,看印度模式能否做起来。对上汽通用五菱而言,当前不在于会有多少销量,这不是数量上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讲来讲去,核心就是三个输出。一是产品输出,过去我们引进产品,现在是产品输出,要收技术转让费和技术服务费。二是运营模式的输出。三是管理团队的输出,就是人的价值体现。

我一直在公司内部讲,过去老外是专家,现在你们出去也是专家。尽管在运营过程中可能还有些问题,但毕竟别人是用这种眼光来看你,你出去是当老师,这就是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体现。

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您们在西部考察第三工厂基地的事,地方确定了吗?

沈阳:都看过。但在没最终确定前,都不能透露。你也知道我们企业的一贯做法。有的企业没做之前就会把长远规划和长远目标告诉大家,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做法,你看我们,即使是年度计划也制订得相当稳妥。

记者:谈谈研发方面的规划吧。泛亚中心柳州分公司成立后,它算是您们自己的研发中心吗?

沈阳:泛亚中心分公司就是我们的乘用车研发团队,设在柳州,而且新研发大楼也建得差不多了,年底竣工后将搬进去。现在他们还在旧中心办公。这个中心是联合团队,由两部分人组成,泛亚来一部分,我们进入一部分。

研发方面肯定要把我们的想法融合进去,原来放在上海做时,实际上没有交流,沟通和流程上面就会有问题,整个系统响应速度很慢。放到柳州后,整个开发过程,从概念开始,比如我要做一款什么样的车,市场营销、生产制造、采购、产品开发、工艺这些部门都能参与,这样能不断积累经验,并且企业的资源能更集中。

做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

"一个企业要用心做,名分的概念不重要。我的经验很纯粹,不要把那么多政治因素牵扯进来,可能企业会做得更好。做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

记者:1985年时,您因为什么机缘到了柳州?

沈阳(笑):这个话题问了好几年。

记者:您是从检验做起来的。

沈阳:服从分配。当时才参加工作。可能你们这一代理解不了我们那个年代。

记者:从五菱汽车的发展历程看,1999年实行了很多变革,能否被看作脱胎换骨的开始?

沈阳:不要做这种结论。那时激情最重要,我们有不怕失败的激情。但不要过多地总结自己的过去,因为不断地你会知道,还有更多值得去尝试和探索的东西。你总结自己,无非就是怎么这样决策,怎么做了这么多事,实际上没有必要。

记者:但渠道变革的确是很重要的阶段。

沈阳:我们只是顺应了那个时候的市场特点。

记者:合资自主是今年的热点。上次我采访一位行业老领导,他说迄今为止,所有正式文件里都没有提到合资自主的定义。

沈阳:这个概念是炒出来的。我也没有认真研究过,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炒出来的概念。

记者:不但合资自主没有,很多人还表示要重新定义自主品牌概念。

沈阳:自主品概念形成比较早,它是约定俗成的。2004年《汽车产业政策》发布时,我记忆中那时就比较清楚了,要做自主品牌。

我一直讲宝骏是自主品牌。它是我们把自己清空后从零开始,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来做的。还有五菱品牌,你说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没合资之前,这个品牌已经存在了,而且也是从零开始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但大家不断地把合资自主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它,理解它。不管什么峰会,只要牵扯到这几个企业,就都要谈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好像把这个概念形成了,实际上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

国内目前这种经济形势,对汽车业来说件好事。中国汽车发展得太顺了,这就导致我们对基础的东西没下大工夫,而基础往往不会立竿见影。所以今年大的经济形势,导致自主品牌的萎缩,这未必是坏事,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去打基础,走得更快。

记者:作为一个三方整合的合资企业,您做企业这么多年,您认为自主品牌应该向合资企业学什么?

沈阳:一个企业要用心做,名分的概念不重要。我的经验很纯粹,不要把那么多政治因素牵扯进来,可能企业会做得更好。做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

记者:谈到合资公司的融合问题,我接触到做得好的企业,一个是东风日产,另一个就是您们。东风日产当初也经历过吵架和磨合,后来制订了行动纲领,内部称为基本法。相对来说,您们是三方股东,情况可能更复杂些。您们内部有这样的基本法吗?

沈阳:没有。因为可能改变,随时需要根据宏观情况确定大方向。如果规定得太细,就没有改的空间。但企业的大政方针都摆在那里,没有变过,只不过,我们会隔一段时间对发展话题进行总结。如2009年时提出"做好做强再做大",然后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再到"求新求变求极限",这是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发展主题。企业发展,我们也在发展。

每年我都会提出一些观点,每年都会对企业的高价值内涵进行不同的诠释。用规范的说法,就是不断丰富其内涵,其实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涵,尽管在变化,但是具有连续性。

记者:我一直觉得,五菱是个值得研究的企业。

沈阳:先不谈这个。我们叫水到渠成。宝骏酝酿的过程可长呢,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有这么长的酝酿过程。

实际上我想请教一些新媒体的运作模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我经常跟大家讲,这种事业实际上就是你的进步,企业也进步。可能我们做事方式跟别人不同。

记者:五菱确实有不一样的模式。

沈阳:没有模式。模式都是后面总结的,而后面总结都是经过加工的,加工文字的都是艺术家。

记者:那么,您相信文字吗?

沈阳:去年鲍勃•鲁兹(通用汽车副总裁及产品主管)退休,退休后他写了回忆录。我见到他时就问,鲍勃,你算是工程师还是文学家?他回答说,不是,我是艺术家。然后我又说,你是艺术家,那么你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鲍勃很喜欢跟我聊天,我每次去美国都会跟他聚聚。每次去,他都带我去看产品,告诉我哪些是他要求大家做的,还让我评价。他的那种追求和执着就特别有感染力。


新注册企业
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4-21

注册资本:3,500(万人民币)

成都安瑞达商贸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0-12-1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西南交通大学劳动服务公司

注册时间:1994-04-29

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

成都爱梦比茜服饰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9-06-18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成都世纪光合作用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3-04-24

注册资本:1,119.0126(万人民币)

四川嘉合道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07

注册资本:58,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风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07-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戴尔(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23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成都红珍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2-08-08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成都路耀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3-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浏览最多
中电国采诚泰实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11-13

注册资本:56,120(万人民币)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城北营业部

注册时间:2002-01-18

注册资本:--

成都英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2-01-28

注册资本:3,100(万人民币)

华田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27

注册资本:600(万美元)

成都市医路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4-2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四川省银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0-07-07

注册资本:2,300(万人民币)

成都成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4-06-1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足博仕鞋业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8-07-26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四川大微人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6-12-29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成都写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1-05-30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