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结:原生营养专家,荣获2006年度十大经济女性人物创新奖、“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中国经济女性年度成就人物”等奖项
杨志红简介:
1985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5年至1993年任《健康时报》副总编辑。期间曾发表过10余万字作品。
1993年下海经商,并著有《中学生自我保健常识》、《施普瑞医学论文集》、《饮食定生死》等著作。
2005年任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6年荣获2006年度十大经济女性人物创新奖
2007年6月荣获“中国十大创业新锐”
2008年荣获“中国经济女性年度成就人物”
传媒人--企业家--原生营养专家,杨志红,一个不断颠覆自己、颠覆别人、敢于颠覆传统的铮铮“反骨”,一个倾其一生与健康共舞、与健康同存,最终站在健康塔尖的女人。10年前任《健康时报》副总编,她用手中的笔传达健康理念,传媒人的责任和使命她不敢怠慢,她在自己的舞台上挥洒青春的激情,建构国民健康的梦想;执掌绿A,她用产品改变国人健康观念,坚守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诚信与生命对话;掌控中国螺旋藻战略联盟(CEO),她以科学为准绳定制行业规则;出版《饮食定生死》她更像一个号手吹响了反对洋快餐的号角,成为中国原生营养倡导者和传播者。这呐喊是否能唤醒沉睡在糖衣炮弹中的国民?这一时难以回答,可她勇敢执著地为国民健康打拼的拳拳之心令人动容。是谁给了她无尽的勇气一直奔跑在健康前沿?是对健康的追求,对生命的敬仰!
杨志红是绿A公司的总经理,可几乎每次面对媒体时,杨志红都会亮出她曾经做过记者的职业经历。在一般人眼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远比一个记者风光亮丽,用时下的流行语,前者含金量更高。可杨志红不这样认为。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在杨志红心中,有一个情结,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是记者这个职业打在她身上的一个永远抹不掉的烙印——责任。
如果说媒体是社会良知的守望者,那么记者就是社会的良心,良心则意味着责任。杨志红的第一个职业是记者,社会责任感与生俱来。杨志红是健康时报的记者,便自觉担当起了百姓健康的重任。从媒体到企业,这个大转折让很多朋友不理解,可杨志红胸有成竹。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新闻工作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业,被誉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不仅掌握着舆论与传播动向,而且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不菲的收入。但已做到《健康时报》副总编的杨志红却在1993年毅然下海,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创业之路。
这样的选择让人匪夷所思,可杨志红清楚自己想要的。“回想当时的选择,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在转入保健品行业之前,由于工作(媒体)的关系,接触到的资讯较普通人多一些,再加上我又是学医的,因此对于医药方面的资讯就更加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在对待疾病方面的差异认识——国外是以预防医学为主,国内是以治疗医学为主。在当时国内对于疾病预防方面的宣传不足,同时预防医学方面的产品也是少之又少,而如果通过文章来改变民众的健康观念,效果很慢,况且在当时国民还相当缺乏预防医学的认知和认同的情况下,由传媒来传达健康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重重受阻。但是如果有一个好的健康品,通过这个健康品来让民众的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和提高,并实现深度沟通从而在理念上得到改变更实在一些。而恰在这个时候,绿A公司找到了我。”杨志红如是说。
在国内企业用数据不断刷新指标,冠冕堂皇的各种荣誉也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的过去30年间,依旧存在各种食品安全危机,我们的安全需求没有得到保障,我们的幸福经不起昧着良知的折腾。不断鼓起来的荷包与挥不去的焦虑构成了国民矛盾。太多的起伏,翻云巨变、偷天换日的保健行业排名榜让民众眼花缭乱。这一切加剧了行业的风险和危机,但绿A经历这种考验,始终以不变的责任良知推进质量和信誉的增长。这一切和一个女企业家的责任良知密切相关。
1997年到2007年整整10年,杨志红带领的绿A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忠实消费者达120多万人。“保健品富不过5载的宿命”没有难倒她,绿A10年不倒,10年保持消费者零投诉!这,只因绿A有自己的质量责任和品质良知。
“真正有责任的企业不是监督出来的,真正的产品质量是在检测前做好的。当一个企业被动接受检测时说明它还没有看到质量的意义和价值;当一个企业回避或敷衍质量检测那它根本不尊重消费者的利益。但其实消费者心中自有质量的标准,他们会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来检验一个产品的质量。最关键的是心中有消费者,心中有质量。绿A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存的生命。”杨志红说。
对企业家来说,责任就是对产品品质的坚守,责任就是对消费者的诚信度。“你会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母吃一个不安全的产品吗?当你想到他们在吃一个有安全隐患的产品时你会有多害怕?”把自己回归到一个母亲、一个妻子,把消费者当做自己的亲人,担当起监督绿A品质的责任,就能保证消费者吃到优质的绿A。“我是绝不会拿民众的生命当游戏的!”杨志红说。
在很多保健品忙于代销和分销的时候,杨志红却“剑走偏锋”。2005年绿A开始了全国的扩张之路,将绿A的经营城市扩大到124个,并开始了绿A模式的扩展。拉长销售链无疑是会带来管理和销售成本的压力,但杨志红不这样看。绿A坚持走专卖店和终端并举的双轨制模式,保持了高达95%的顾客忠诚度。这样高的品牌忠诚度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令人羡慕的。诀窍在哪儿?杨志红淡淡一笑:“因为我们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先把自己摆在消费者面前。如果只用赚钱的方式来思考是无法理解这种举措的!”绿A的这一做法无疑给保健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保健品有值得信赖的元素。但是杨志红的“野心”没有停止。
2007年在北京螺旋藻企业亮剑紫禁城,公众营养中心成立了中国螺旋藻产业战略联盟,旨在规范行业的一份“食用螺旋藻标准”正式出台。杨志红当仁不让坐上了联盟CEO,这也是责任使然,螺旋藻有上百个产品,行业指标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她用诚信赢得了市场和行业的尊重。
也是在2007年,杨志红举起了进军中国名牌的大旗,这一举动在业界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中国名牌的目录里面没有过保健品,这早已经被业界称为见怪不怪的无奈。虽然绿A的冲击中国名牌之路任重道远,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面对来自业内的非议,杨志红以惯常的冷静回应:“把手伸向星空,未必能摘到星星,但至少不至于碰到污泥!”
螺旋藻是稀有健康生物资源,全世界只有3个湖泊能天然生长。绿A程海湖天然螺旋藻基地拥有全世界50%以上的微藻资源,这也成为世界巨头争相光顾的滩头阵地,年产千余吨螺旋藻粉的绿A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杨志红没有料到,外资企业意欲收购自己公司的消息传出后,竟引发了关于中国螺旋藻产业前途的讨论。
2006年11月,日本DIC集团等外企均向绿A公司抛出了橄榄枝,但到目前为止谈判均无结果。在几乎所有国内企业都渴望攀上一门外亲为企业发展谋求资金、技术和国际化的市场运作时,绿A却毫不犹豫地吹了这门亲事。这是何苦呢?
“我们不反对接触和洽谈,但不会为了眼前利益拱手把绿A让给外资企业,哪怕外企资本强大,技术雄厚。绿A处于企业发展的上升期,我们更多需要技术上的整合、创新,科技上的探讨和产业链的延伸。一旦绿A被收购,就意味着中国螺旋藻民族企业大旗的倒下。做大做强绿A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一代绿A人的梦想。正因为如此,这个梦想一天没有实现,关于绿A的话题就一天不能画上句号。”她对此态度坚决。
杨志红认为:“正是有了绿A这样的民族企业,螺旋藻今天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一旦绿A被收购,就意味着中国螺旋藻民族企业大旗的倒下。因此,绿A将坚持到底,力扛螺旋藻产业民族企业大旗。”2007年4月“绿A率先实现了红球藻产业化”的报道在《科技日报》、《光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媒引起了轰动。绿A红球藻的科技突破打破了美国、日本对这一尖端科研长达16年的垄断。杨志红不再将目光放在国内市场而是瞄准了国际市场。因为在杨志红的认识中,健康品的国际竞争是任何人无法阻止的。从安利的进入我们已经看到国际品牌称雄中国市场的野心,如果没有全球的战略,没有超前的研发能力,止步于螺旋藻,那么总有一天绿A也会步其他保健品的后尘,偃旗息鼓。因此绿A凭借红球藻的产业化实现跃升成为国际微藻研发中心,而在之前绿A早已跻身世界螺旋藻三巨头,绿A在欧美、东南亚、南亚市场的走俏让洋人不敢小觑中国微藻产业的发展。一次次的爆发让喧嚣集体熄火。
杨志红不是第一个出来反对和质疑洋快餐的,但却是第一个站在国民健康和国家竞争的高度发出文化呼吁的。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是勇敢、正直的人,一本能揭露真相的书是有价值的书。著书立说非歌功颂德,真正有见地的言论不会遵循中庸之道。从国家竞争的高度来理解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们发现是很有价值的。
2008年,有一本书悄然走俏,出人意料地颠覆着人们的健康观念。这是一本着眼于未来的书,更是一本最贴近民众的书。作者在书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身体素质的竞争,而对人的身体素质影响最大的不是教育和医疗,而是饮食。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直觉,以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将一个个被误导的常识拨乱反正,将最简单的真理告白天下,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知半解或完全错误的“营养知识”引导下,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服毒!该书一出版,即一跃成为京沪等地销售书头榜,并获得业内诸多好评。这本书就是《饮食定生死》,作者就是一个在保健品行业知名度很高的绿A掌门人杨志红。
我们试图探索杨志红对未来的规划和挑战,她这样说道:“我从来不妄谈未来和规划。但责任、良知是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都是你人生的本源,也是构筑成一个人最闪光的人生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