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羚锐感冒药品牌董事长熊维政访谈
继承老区精神的企业
记者:你1991年进入当时的羚羊山制药厂,从那时算起,羚锐近20年由小到大的发展,你认为最大的支撑是什么?
熊维政:我们这个企业是在老区,是将军县也是贫困县,企业由原来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上市公司,由小膏药做成大市场,这条路是一条不平凡的路。
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期。其次因为我们企业是扶贫企业,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因为诞生在老区,同时具备了老区人的淳朴、自强不息、勇于牺牲的精神。
记者:做企业,你觉得从这片红色土地上继承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熊维政:诚信,做企业就是做人。诚信是本,是做人做事的跟本。如果产品销得好一点,你就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那很快就要完蛋了。销售做得越好,市场占有率越高,知名度越高,就更应该管理严格,我始终是这样想的。前几年医药市场整顿,我们感谢(这种举措),希望市场越来越严。
记者:你怎么看待羚锐在新县的价值?
熊维政:羚锐对老区新县的贡献不是每年交了多少税,安排了多少人就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老区人们的观念,坚定了老区人民也能干成事的信心。改变人们的观念,这是羚锐最大的贡献。信心是很重要的。
记者:媒体称你是“熊老区”,你对老区至今保留着一种浓厚的情感。
熊维政:羚锐是个老区企业,它是要为老区做贡献的,所以我一直希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记者:刚开始做企业有压力吗?
熊维政:当时压力非常大。新县原来有个制药厂,1985年倒闭了,后来办药厂的时候,很多领导坚决不同意。羚羊山制药厂原来是四川人承包的,四川人搞药厂时,我是药检所所长,经常帮他们跑项目,跑批文。四川人走了之后,政府对我们接管也不放心,因为新县过去办一个企业垮一个。
有一次我从信阳回来,在公共汽车上,前面有两个人提起羚羊山制药厂,说“四川人已经走了,现在熊维政是厂长,这个厂要是半个月垮不了我就头朝下走”。
记者:听了这样的话,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熊维政: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不是为我个人,是为老区人民,为信阳人民争气,别人能干好的,我们新县人一定能办好,而且要做得更好。决心好下,担子挑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记者: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熊维政:担任厂长之后我就开始跑资金、建厂房,以前药厂是租的厂房,历尽千辛万苦跑来29万元扶贫款,但是农行不敢贷。当时省医药管理局把他们的大楼作抵押,才贷了款。前几天他们还在说这个事情,说谢谢我把企业发展好了,才保住了他们的大楼。
记者:刚当上药厂厂长,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你就提出了“奋战5年,产值超亿元”。当时的底气来自于什么?
熊维政:我到企业之后,立即引进9万美元香港的资金,成立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之后,进行了人力机制的创新,还有销售模式、产品的创新等,研发方面一直很重视,人力财力,在这方面放得最重。
坚持做膏药
记者:说起产品,你最不愿提起的,应该是1993年国家对虎骨类药品的禁止。
熊维政:当时虎骨产品虎骨麝香止痛膏,占我们销售量的92%还多。我们进了那么多原材料,那么多包装,还发出去那么多货……这对我们来说是晴天霹雳。
这件事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没有自主产权的产品,企业生存都是一大难题。当时我刚接管这个企业,还没有来得及想这些事情,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记者:随后,骨质增生一贴灵的推出,不仅使企业拥有了自己第一个名牌,而且打造了企业的知名度,你是如何判断这个产品的市场效应的?
熊维政:这是新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的一个祖传秘方,我是在看到这个产品的效果之后,坚信能做好,就买下了生产权。这个产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当年实现销售1000万,第二年是3000万,翻番增长。
记者:花巨资买断产品,贷款做广告,据说在当时遭受了很多非议?
熊维政:确实在当地引起了不少争议,很多人说,这是个扶贫企业,你弄不成怎么办,你就成千古罪人了。当时我没有想这些,风险再大,我只要想起这个事情是为企业发展做的,我就没想过后果。认准了的事就去做,别管人家说什么。我就是这个性格,改变不了。
记者:今后羚锐依然坚持以膏药为主吗?
熊维政:羚锐膏药销售额每年5亿元。我们就是要打造膏剂的品牌,以此来带动其他产品。膏药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做全国和全世界的知名品牌,这是我们的目标。
羚锐的经皮制药技术中心,省里已经批了,我们正在向国家申报,全国就我们这一家,批准之后,国家经皮制药的研发也是在我们这里。在德国、日本,我们都有协作单位。在经皮制药研发方面,羚锐要保持领先。
羚锐4月份新上的年产5000万贴芬太尼贴片项目,是按国际一流的标准来建设的。我历来的标准就是,要做就做最好。
贴剂,是要继续着力发展的,其他方面也不放弃。羚锐的产品后劲是很足的,去年有两个销售过亿的膏药产品。一个单一的中药贴膏销售过亿,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口服药,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有望销售到5亿~7亿元,后劲非常足,因为它的市场也非常好。
干事业要有激情
记者:企业家的管理各有自己的风格,像宗庆后是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而王石更关注战略。你怎样评价自己的管理风格?
熊维政:我谈不上什么风格,本身企业就小,大家在一起就是一起学习探讨。我和经营班子沟通得比较多,我更喜欢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我本来就是个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我能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再和他们一起交流,我觉得这个方式比较好。我经常到车间看看,工人们也都习惯了。
记者:有媒体称你是“知人善任”的领导,你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熊维政:德放在首要位置。没有责任心和品质,即使有才干也做不好。责任心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责任心不会的可以学,不懂的可以问,人能不能成功,责任心是最重要的。人选好了,企业才能干好,有了真正的人才,钱和项目就都会来了。
当然专业技术很重要,还有干事业要有激情。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激情的人吗?
熊维政:我经常给来这的大学生说,做事一定要有激情。我鼓励他们要创新,100个创新里可能有90%的失败,但是还有10%的成功, 哪怕只有1%的成功,成功了你就是胜利者,我们每一年的新产品开发,投入都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企业走到今天,创新是我们成功的一个经验。
记者: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家?
熊维政:羚锐这个企业还很小,我还谈不上是企业家,我只想做什么事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也是一种责任感吧。
做药就是为人们减轻痛苦的。这是个好事情。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想到我们这个企业是做好事做善事的,就从来没有懈怠过,从来没有放松过。
我们的职业道德就是做好药,让老百姓用上优质的药品。
记者:羚锐发展到今天,最让你反思的教训是什么?
熊维政:搞企业,教训太多了。像由于对产品的论证不是太充分,投入很多钱,最后产品开发不成功。有时候决策失误,公司的发展也受些影响,包括我们现在发展慢,也与我们的观念、决策有很大关系。
记者:虽然羚锐发展速度稍慢,但是稳健是很难得的。
熊维政:稳健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这种发展速度也和我的能力、决策有关系。不过羚锐的业绩一直是在增长的。今年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公司不仅没有裁人,去年到今年还进了200多人。
记者:你最欣赏的企业家是谁?
熊维政:张瑞敏、柳传志、王石,都是我们的榜样。
柳传志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久前他再次出山,也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是他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我觉得这才是大企业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