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馄饨餐饮品牌董事长翁联辉访谈
馄饨是一种普通的小吃,普通得容易让人忽视它,因此经营馄饨生意也往往被许多创业者视作小生意,认为没什么利润而弃置一旁。但37岁的翁联辉却在3年之内把一个3万元的馄饨店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连锁店、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连锁集团企业。
吉祥馄饨店创办于1999年5月,此前翁联辉在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做过8年教师,后又在轻工系统下属的一家国企做过经理。当时单位效益不错,翁联辉的日子过得也挺滋润,但时时撞击他心间的创业激情让他最终选择了急流勇退。1999年2月,他毅然辞职。
为什么选择做和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馄饨店?
翁联辉说,自己1989年开始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在职金融硕士时,就看好当时国际上流行的经营模式——特许经营。他笑着回忆说:“我是先选择特许经营这种经济业态,然后才找到馄饨这个项目。餐饮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行业,是老百姓生活中永远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且它利润高、受经济波动小,并且具有可快速进行低成本扩张等优点,非常适合采用特许经营这种运作方式。以前馄饨每个饮食店都做,但把它纯粹做好做精的上海目前还没有,我看中的是上海庞大的上班盒饭族市场,把特色馄饨做成100多种馅,用物美价廉的方式解决上海上班族的吃饭问题,是我的目标。”
创业之初,为了学到国际先进的特许经营管理经验,翁联辉从1999年2月起,花了3个月时间在“罗森”连锁店“拜师学艺”。在担任“罗森”店长的日子里,他从进货、摆货到记账、管理,无不悉心学习。1999年5月,对连锁经营已烂熟于心的翁联辉把“罗森”交给家人打理,自己用3万元创办了吉祥馄饨店。“我想做大老板。加盟别人,我只是小老板而已。”
馄饨虽小,但竞争对手一点都不少。像上海著名的“金师傅”、“浩字”、“仟村”、“龚记”等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馄饨店最大的隐忧就在于无差异经营,所以很多商家都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上较劲,为了迅速打开局面,翁联辉把上海人的精明和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我力求制造标准量化,”翁联辉说,为选择馄饨皮的原料,他前后挑了10家,最后才确定上海面粉有限公司的“沪1”面粉。在五花肉方面,他们也和肉联厂签订协议,比例必须是2:8,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手工包馄饨肯定会有误差,但我们严格控制误差率。我们一碗馄饨310克,上下误差不超过5克。就这样,标准化保证了质量和规模。”翁联辉还经常谆谆告诫员工:“我们做的馄饨,要自己吃得下,才能卖得出,而偷工减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隐形杀手!”这也是翁联辉的第一家吉祥特色馄饨店开业半年时间不到,就实现了营业额平均达到四、五万元的奥秘所在。
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翁联辉坦言自己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比别人多动些心思罢了。“所动心思之一是改变了馄饨只被当作点心的传统观念。如今上海市民生活节奏很快,快餐是个大市场。吉祥馄饨皮嫩、馅鲜、汤浓、个大,人人能吃饱。而且一碗10个馄饨才卖5元。所以我从盒饭领域抢来了不少生意。之二是我开发了约100种馅,适应不同人的口味,光是好奇心也使不少人慕名来消费。”翁联辉花在吉祥馄饨上的心思不只这些,他对“吉祥”品牌的塑造也是用心良苦:每家分店内都贴着投诉电话,此电话正是翁联辉的手机号码;店内规定,5元一份的馄饨,30分钟(骑自行车)以内的路程都可免费外送。
翁联辉是上海市第一个领取个人独资企业证书的人,他的证书编号是001。他说:“有了这张‘出生证’,我这个馄饨店的发展空间更大了。”
翁联辉有个“馄饨硕士”的雅号,不仅因为他有硕士学位,更在于他把特许经营摸得很透。翁联辉认为,要把特许经营做好,品牌、管理和技术“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在品牌创建之初,企业就像对待刚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样悉心呵护“吉祥”这个品牌。翁联辉说,“世好”本身不卖馄饨,卖的是管理模式和技术配方。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吉祥馄饨店用特许经营的模式开始扩张。投资小、风险低、回报高、见效快的特许经营模式吸引了很多人加盟。现在吉祥馄饨在上海有70多家连锁店,除1/3直营店外,剩下的都是加盟店。吉祥馄饨如今又有北上南下的扩张势头,在北京、大连、杭州、南宁等地都建有分店。
刚工作不久时,翁联辉梦想能找到一份能一直工作到退休的职业。如今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翁联辉说,他近期的目标是吉祥馄饨店5年之内在全国的加盟店能够达到1000家。未来他还想做吉祥鸡、吉祥鸭,甚至想经营到一定规模后,考虑与别人合资或出售股份。翁联辉说,他希望借特许经营“双赢”的模式把吉祥馄饨店做成像“肯德基”一样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