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国:把东海和渤海“连”起来
把温州的海产搬到大连来
刘宏国是靠两个集装箱虾皮闯入大连的。
苍南县位于温州的最南端,与福建交界。那里海水格外清澈,产下的海米、虾皮无沙,格外好吃,因而形成一方水产集散地。父亲是“老水产”,刘宏国也就早早有了这方面的感觉。但在怎样“子承父业”上,刘宏国却有了更多年轻人的思维。1988年夏天,家乡旺产虾皮,恰逢初中毕业的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儿,从温州发往大连两个集装箱虾皮,投奔亲戚而来。
两个集装箱,6吨,对于16岁的刘宏国来说,是个庞大的数字。加之初来乍到,他不敢有丝毫的奢侈,住宿选了3元标准的,吃饭以“三鲜伊面”为主件。一连几天,西岗、沙河口的副食品公司处处留下他身背虾皮登门推销的身影。天道酬勤,刘宏国这第一笔生意虽然有苦,但苦中却给了他一生的甘甜。6吨虾皮没几天就销售一空,净得利润3000多元,这让年少的刘宏国开心至极。从此他便像一只开足了马力的小船,勤勉地穿梭于“东海”与“渤海”之间。
当然,生意场上也会涌出苦涩的海水。有一回,他从老家发出5吨海米,遇上了台风,延误了行程,待到开箱验货时,海米已发了霉。市场进不去了,一下子损失掉10万元。10万元,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巨额数字,刘宏国为此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然而也正是这成成败败的生意经,让他在“小小年纪”时,就成了久经沙场的“将领”。还在1992年时,刘宏国就作出了一个决定:直接进零售商场,实行批发零售兼联营。在当时人气不错的老民勇商场,刘宏国一下子承包了两个部组的柜台,海参、海米、虾皮、紫菜、烤鱼片等50多个干海产品琳琅满目地摆上了柜台。此时的刘宏国已不仅仅经销温州产品了,在他的柜台上,旅顺、长海产的鱼呀、虾呀也一并亮了相。规模化、专柜化销售,让刘宏国的经营业绩凸显,不仅完成了与商家约定的销售指标,而且远远超过了商家自营。就这样,刘宏国在民勇商场,一干就是10年,直到这个老牌的商家被重新改造,退出历史舞台。
把“三山岛”据为己有
三山岛,是大连人最熟悉、最喜爱的岛屿之一。现如今,作为一种海产品商标,它却归刘宏国所有。说起这事,也让许许多多老大连人感到汗颜。
刘宏国正式注册“三山岛”牌海参商标,早在1992年,也就是在他与老民勇商场联营联销时。那时,他觉得自己经营的东西多了,规模大了,应该有个统一的名字才好宣传。起个什么名字呢?他有过好多思考,最终确定了“三山岛”。其深层次的思考是什么呢?刘宏国说,他16岁闯大连,事业的起步在大连,如今80% 90%的产品也出自大连。他本人的生活融进了大连,以后的事业发展也不会离开大连,于是就取了大连人熟悉的三山岛,做了品牌商标名。
有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商标名,当然利于营销,但刘宏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支撑商标的重量级支柱,若无此,再好的商标也会成为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么,“三山岛”的重量级支柱是什么呢?是固定的产销渠道。
众人皆知,干海产品好不好看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产地在哪,加工过程如何,产品品质怎么样。就为了这,刘宏国于1998年投资上百万元,在大连兴建了自己的干海产品加工厂。这里加工干海产品的品种达上百种,其货源绝大部分来自大连周边海域。与此同时,刘宏国还与他人合作,在长海县建立了海参养殖基地。
把海参装进胶囊里
说到海参,众人皆知,大连的海参好,上冬后吃是大补。而众人或许有所不知,如今在大连,经销这种最有价值海产品的大家有三位,刘宏国是其中之一。他从1992年开始涉足海参营销,至今已无法统计销售出多少。借助在深圳、沈阳的分公司,及在哈尔滨、长春、抚顺、鞍山等地的办事处,他早已将盛产于大连的盐渍海参、半干海参,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海参,当然也成了“三山岛”牌海产品的主导产品。
最令人称奇的是,从去年起,他的企业对海参进行深加工,最终把海参装进了胶囊里。为什么要将海参装进胶囊呢?这里藏着刘宏国一个更大的抱负。海参价高,加工储藏很难。尤其是大连海参,被誉为参中精品,却同样要受到销售时间、销售半径的限制。每每想到这些,刘宏国的心中,就会涌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头,他要再一次向这些“拦路虎”挑战。挑战再一次获得成功。2003年4月,他的企业采用低温冷冻技术,生产出第一批海参胶囊。投放市场后,受到热烈欢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到目前,已生产出2000多盒胶囊,走进了大连和东北的各大超市。
在刘宏国的心中,还有更大的愿望,那就是将大连的海参打入更远的市场。为此,他正在筹划,购进更好的设备,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做强做大大连的海参产业。
从倒腾虾皮起家,到拥有“三山岛”品牌,再到成为大连三大海参品牌之一,刘宏国实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三级跳”。他说,他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在大连这一富饶的海疆上,实现更多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