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名牌大学院长吴卫民访谈
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徐小璐,我现在所在的这所学校具有很浓郁的艺术氛围,建筑物非常有艺术感,学生的表情都很舒缓,透露着艺术之光,这所学院已经走过50年的历史,即将迎来50周年校庆。这所美丽的学院就是云南艺术学院,坐在我身边的就是云南艺术学院的院长吴卫民先生,吴院长您好。
吴院长:大家好。
主持人:我知道,吴院长是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与学院一起成长起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地方和其他一些校园建筑,都是几代云艺人共同努力的积累。吴院长能不能介绍一下,咱们学校50年来整体的发展历程?
吴院长:云南艺术学院是58年开始筹建,1959年正式挂牌成立的。但是正式挂牌成立的时候学科比较少,只有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一年以后增加了戏剧和舞蹈,变成4个学科。当时学艺术的人比较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我们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也是精英教育。所以,从几十人开始,发展到50年以后的今天,云南艺术学院已经变成了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大学。现在云南艺术学院有10个教学单位,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艺术文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还有文华学院和附属艺术学校10个教学单位。在校的学生从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超过万人。如果按照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是6431人。研究生教育是在2003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从办学层次上来讲,我们是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适度关注继续教育。因为终身学习时代已经到来,所以无论是老年退休的,还是在职人员需要增加自己的学识学养和技能的,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中小学生需要增加自己技能的这些人,都会在继续教育这一块进行学习。因此,我们是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作为继续发展目标,留学生教育正在扩大规模,社会教育、继续教育这一块也做得风生水起。所以依据全口径的学生统计和国家要求的在校学生统计,两种统计方法,是六千多人和一万多人这样的差别。另外,从省里对云南艺术学院的支持来说,给予了学校很多的支持,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当了十年的校长,我切身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关爱。另外,省教育厅对我们直接领导,关爱有加,所以我们发展很快。我们的专业从当初两个专业到现在发展到了23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6个硕士授权点、5个艺术硕士点、另外还有教师硕士课程班,加起来我们有十多个专业的几十个方向在招收研究生。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来说,我们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精品课程,有一个国家级的特色专业,5个省级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从整个发展来看,在全国综合艺术院校里面,很多领域我们居于前列。
主持人:刚刚您对咱们学校整体上进行了介绍,您说到我们的学科是非常齐全的,在艺术院校里面,在国内也是处于前列的。 咱们整体的师资队伍在国内是否也处于前列?
吴院长:师资队伍我这样看,边疆的艺术院校不是像在首都或者是在东南沿海那样的学校对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我们的人才优势在于,我们背靠云南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资源,斑斓的民族文化色彩,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优势。各个艺术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跟其他的艺术院校相比,云南艺术院校一定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说: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云南少数民族的戏剧(甚至戏剧发生最早的原初形态的东西)、云南的重彩画的群体、绝版木刻的群体,另外,还有融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的现代音乐创作群体等等。这些在全国都享有盛名。那么这些享有盛名的人才,无论是学者还是表演人才,或者是原创的一些作曲家,一些编导,他们的作品都是从云南的山山水水的少数民族艺术里面提取出元素,这些元素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全国,如果要是讲我们有优势,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极其显著的,当然也就是处于前列的。
主持人:云南本土的这些因素在国内其他地方是没有的,那么在这些方面还有师资队伍方面肯定是其他院校无可比拟的。
吴院长:所以我讲的优势或者是人才优势,应该是相比较而言。你在哪个领域里面说有优势,是全国水平,那我认为,云南艺术院校整个教学研究创作和展演里面,云南元素的东西,这些不可替代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那是别的任何地方的人才所不可望其项背的。
主持人:的确,云南有很多它自己独特的元素在里面。那么就让我们想到了下面这个话题,我们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是不是跟全国的其他的艺术院校有不同的地方,同样,我们的理念是不是跟全国其他地方的艺术院校有不太相同的地方呢?
吴院长:这肯定是的。我历来提倡办学的不可替代性,那么每一所院校无论它居于什么样的区位,所属归什么样的部门,在什么样的系统里面,我觉得都需要对自己的办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每一个学校的办学的不可替代性也就体现在它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以及惯常的这种日常系列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当中。如果这两者不能互相支撑,也没有体现,那我觉得这所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具体到云南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我们提倡: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这里边体现了我们对整个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一种认识态度,一种价值取向,也体现了我们对现实的关注,我们究竟办学为了什么?最终要用服务社会来检验。整个教学过程里面,你说教学质量有多高,教学成就有多大,人才培养的质量怎样的亮丽让世人瞩目,这些都是要通过社会的检验,通过对社会的贡献率作最后的认可的。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方面是处理今天和过去的关系,学习民间是处理学院派和草根力量之间的关系,兼容中外是处理好中外价值体系和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并且经过检验可以靠得住、信得过的那些知识系统和价值内容,属于人类的共享文明,我们都应该清楚,并且继承、享用、消化。所以,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面我们也提倡处理好传统、民间、中外的关系。所以,我们强调,我们的办学里边课程有三个构成组成:一个是基点课程,基点就是要全人类共通的属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同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的学生都应该有,这些在基点课程里面体现;另外一个是特点课程,这个里面包括的是民间的和民族传统的东西,居于这个区域,背靠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这些经过检验梳理,应该传承下来的东西,进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自觉的文化的传承人和创新者,这些都会在特点课程里面体现;最后是热点课程,就是每一种传统或者是民间的力量,还是中外的文化艺术的流行趋势,它都不是一个不动的源,而是一个流动的流,因此我们要关注那些层出不穷出现的新材料,新的思潮,新的艺术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作为教学来说,了解它有较大面积的推广价值,有更广泛的流行趋势,有走高的这种文化价值,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能够体现。所以我们讲,云南艺术学院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特别强调热点课程在其中的重要性,结果是:课堂的知识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零距离。零距离怎么来的?我们鼓励我们的艺术家教师除了把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事情做好以外,还应该用大量的时间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艺术,或者是它那个门类的艺术发展的形势趋向。那么建工作室,把高年级的学生带到他们的工作室里面,这样他们就进入了一种进入社会的起飞状态,他们在跑道上滑行,将来进入社会以后,他们所学的知识跟社会的需求是零距离的。很快就可以在社会生活当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很抢手,这是在我们的教学里我们的热点课程所体现的内容。有些大学的校长就跟我说:“你这样办学的话,到时候你的教师会不会到时候精力不在教学上,精力不在学生身上了呢?
主持人:考虑到其他社会的一些因素了。
吴院长: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因噎废食,不能够教师因为教师自己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自己创业就想当然的认为,他精力分布在那边以后就一定不会把教学做好,其实这件事情,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处理的好他就是双赢,如果处理不好就是双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往双赢的方向去努力,让他们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基地,同时把他们实践得来的知识回来传授给学生,学生得到最有效最有价值的知识,最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知识。我认为解决的是整个教学当中一个知识的有效性问题。这个是热点课程中体现的。最后要服务社会,一定要使我们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还有人才的基本道德,那些符合今天我们的时代要求。最后能在整个时代的检验、生活的检验、市场的检验里面受到欢迎。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们的人才叫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我们的学校是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学校。我历来认为一个地区的大学或者一个国家的大学,不为自己的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社会和谐来服务,甚至是为文化导向和价值确定服务的话,那么这所大学就办的没有价值。我们在定位我们学校的时候,就是紧紧扣住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现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发展旅游经济来培养人才、研究问题与创造项目产品的。现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提法是旅游经济的二次创业,把我们的艺术文化的活力注入到地区的兴省方略里,加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文化繁荣的平台上,这样,云南艺术学院就显现出了它的重要价值。从全国来讲,因为它办学的不可替代性,因为它强调的少数民族的特色,它具有在整个文化格局里面的不可替代性。在艺术教育的格局里面有不可替代性,在区域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文化引领里面更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这体现在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
你可能会问: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里面我们怎么贯彻?很简单,我们觉得有一个理念和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里面体现了你的这种理念和观念。我们做到了,我们认为云南艺术学院强调实践,实习,实战,实用。如果艺术没有高远的目标设定,它会显得平庸,但是,如果只有高远的目标设定,没有实习,实战,实践的环节,那么它后来的知识就不实用,造成学生跟别的学校比起来缺少竞争力,那就是我们办学的失败。
而我们现在我们认为做的很成功。比如舞蹈学院,我们的学生大量的加入地区的像节庆文化的节目创作,积极承担全国的运动会,像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央视元旦晚会,甚至包括奥运会,奥运会的整个闭幕式当中大家都看到,云南色彩很鲜明。除了色彩以外,有很多的我们的学生在里面。当时云南去了两个团体,一个是省歌舞团,大量是我们的学生,另外还有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学生在里面承担很重要的任务。这些都是国家的重大活动里面对云南艺术学院办学的认可,我们对此感到非常的欣慰。云南大量的艺术赛事,还有国家的像桃李杯,荷花杯,我们参加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都是获得很高级的奖项,金奖、银奖、铜奖。另外,比如我们的音乐学院,我们要支持省里面外树形象的重大活动,从第十一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到十三届,云南艺术学院师生参加、对参赛选手量身定做的原创歌曲,另外还有封闭形式的训练,云南艺术学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云南艺术学院现在的办学定位是分不开的,要为省里的外树形象积极活动,甚至我们在国际的大奖里面每每获奖而归,这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的原创能力很强,这些原创能力是从云南少数民族的元素里面来的,比如我们教学里边请了彝族的一些老太太来教学,给学生教打秧鼓,彝族民间24种打秧鼓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来体会它们的节奏,体会这种原始生命力的冲击,然后让传承民间的东西来和学院派的学习进行互动,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自己的知识健全,使自己的能量充沛。我觉得在这些方面,云南艺术学院做的很成功。除了这些,我们请民间的艺人像红河的哈尼族的、丽江的纳西族的、怒江的傈僳族的,很多民间艺人到课堂里面来教学,跟我们的教授和学生互动,我们的学生向他们学习,那么这样的成果使云南艺术学院的音乐学生和老师一登台就会非常的靓丽!又譬如说像美术学院,我们的重彩画是被称为“云南画派painting of Yunnan school”的一种特殊的绘画风格,在国际上享有很大的影响。像丁韶光、蒋铁锋、何能、何德光……他们一拨人在美国创立了云南重彩画流派以后,为天下所知晓,他们就是从云南艺术学院出去的教师,丁韶光在云南艺术学院任教18年,(重彩画)这个在我们的教学里面是很重要的一个课程。另外云南的绝版木刻在全国的版画界享有盛名。还有像我们的艺术设计学院,我与大家分享一个理念,就是设计的这些艺术家学生他们的作品和创造才华体现在哪里?不是纸上和架上,而是应该矗立在祖国锦绣山河的画山秀水之间。一座座艺术的丰碑,一次次美化生活的凝固的固化形式,体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活的美化,对美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于是,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每年学生实习由不同的教师带一个队伍分成不同组别,下去到每一个县,或者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乡镇,跟他们相结合,为他们从不同角度,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或者是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旅游文化的形象设计,全方位的包装一个地区一个县,这样做就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得到学院办学成果的极大的支持,让办学成果转化成一种经济成果。我们第一年做的就是,从10个角度品评中国的文化名镇腾冲,叫做“十品腾冲”。第二年我们“包装喜州”,重整山河,喜州是一个大理白族民居风格很突出的地方,但是很多年的建设使一些元素就乱了,我们重新给它打乱再包装,该摘掉的杂质给摘掉,该强调的特点强调出来,这样做下来就是全方位的给它包装,接下来我们“创意富民”,然后我们“彩绘峨山”,接着我们“还原香格里拉”,再接下来我们“打磨石林”。今年我们做的是“擦亮鹤庆”,鹤庆是一个民间银器制造方面很突出的大理州的一个县,是很著名的。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圣地用的银器或者是家庭器皿用银制造的东西,都在我们大理州订货,订单已经订到了2014年。但是,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民间,另一方面我们觉得,如果工艺停顿在这里的话,它就是没有持续的发展的能力,于是,我们既带学生在那边学,也把我们在教学中提升的工艺水准和办法传授给他们,这样就形成一个学院和民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建设,提升了当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又丰富了我们的教学,体现了人才在实战、实践、实习中转变成一种实用的理念。这样,他们在毕业的时候就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创业的空间,为社会的就业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他们就成了小老板,他们自己有作坊,自己有工作室,就会雇佣很多人,也解决别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总的讲,在所有的办学环节里面,我们强调我们办学的优势,我们办学的特色,我们培养人才的这种不可替代性,这些总起来就形成了云南艺术学院在教学上的一个非常有个性特点的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我认为是别的艺术院校所不具备的。我用好我们自己地区的艺术文化的素材,依靠我们这样的兴省战略,然后设计好我们的教学培养环节,于是,教学、研究、创作、展演,三位一体,在这个里面使人才的培养得到了非常好的检验。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把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成教学的成果。最后,人才行不行,教学成果是否显著,教学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效,就用创作展演来检验,最后得到社会的承认。因为你在社会服务里面,社会是会给你反馈的。这样就做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我相信坚持这样做下去,云南艺术学院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来越大。
主持人:刚刚从吴院长介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我们的教学和实践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培养人才的模式在国内是很少有的。在节目之前,吴院长也跟我说过,我们很多的学生在上学期间不需要家里给任何的生活费,并且自己还可以给家里一些生活费。这就更说明了咱们学校的整体培养人才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大家跟着镜头来看一下我背后的这座雕塑,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很著名的伯乐相马的雕像,大家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吴院长,我们在选千里马的时候是怎么来选择的?因为可能我们招过来很多的学生,有时候他的特色特点不能很快地被发掘出来,我们是怎样发掘这些人才的呢?
吴院长:我觉得小璐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并且你很敏锐,在艺术院校培养学生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多年以来我们教学里面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师应该教得有个性,我们的学生应该学得有个性,因此我们在规范的管理当中怎么样既照顾老师的教学个性,又照顾学生的学习个性,这是艺术院校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培养的人全部都是按照数理统计的概念,按照系统流程的流水作业的概念,培养一些标准螺丝钉,那么我认为这个学校的教学就有问题。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用一种模式和尺度来量学生,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进来以后,教师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和选择培养方向的时候,或者教师为学生设计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因人施教。因人施教就是他的个性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唱歌的人,他嗓音的特质是什么样的状况,他来自哪个区域,他善于唱什么样的歌。比如说一些藏族歌手,傈僳族歌手他们来学校的时候在民间就学习和传承了一些演唱技能和演唱方法,已经非常好了,那么这个时候,不是要去纠正他必须按照我们学院派的这种方式来学习,说这个是科学的那个是不科学的。我们不允许教师这样做,要求这样的学生一方面要保持他们那样的演唱技能和演唱特色,另外一方面要给他设计在他这样的特点之上,他可以长出来一种什么样的技能,另学一样或者多少样演唱方法,学习多种发音方法,这样就使我们的学生的才能和技能能够比较宽泛的得到提高。将来的演唱能力创造能力就会比较充沛,这个是特别突出的,我们强调这一点。另外教师我们强调教学个性,比如说我们强调教案检查和教学大纲检查,其实很多艺术家他进入了那种艺术氛围里面,他进入了那种艺术创作状态,平时已经静观默察,师法自然的时候,已经烂熟于心了,但是烂熟于心如果他不在那种环境里面,不是在那种跟学生的交互里面,就不会有那种创作灵感或者说生动教学中的灵光一现,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里面是常常出现的事儿。所以,你要是让他今天要讲什么,要说什么,每一句话都写明白,我觉得这种方式对于艺术家来说不是十分适合,因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整,一方面要求大家有充分的教学准备,用检查的方式;另一方面允许教师在课堂里面大量的临堂发挥,如果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完全可以“罐装”,像电影电视那样拍成片子去放,或者是录音,录好以后去放,那样的话教师就可以取消了。教学最紧要最精彩最活色生香的部分就在于他临场发挥。每一次都是新的,每一次都是创造,每一次都把他那天的课程都根据他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把他不断的接受到的新鲜的信息和他获得的新知识,他反馈出来的他的看法和见解,他的教学的新的内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一部分,因此我们强调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
这两个个性强调了,我觉得就避免了那种千人一面,万部一腔的标准螺丝钉的培养。还有也说到,其实伯乐相马,古代人认为,如果没有千里马,伯乐就会很孤独,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会淹没在众多马群当中,而且是孑然立世,没有勇武之地。这其实是一种被动的关系,我们现在在云南艺术学院提出来一个理念,艺术家,艺术家教师在一起,要有一个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这样一种态度,相互欣赏,彼此成就成为了我们的一个校风,这个校风不但老师要如此,学生仍然要如此,艺术家群体除了一些特殊的艺术种类,比如说艺术家作画在自己的画室里面,做了可以跟别人不打交道,音乐,戏剧,舞蹈,还有艺术设计的大量的工程,是艺术家群体来完成的,因此就需要艺术家群体之间的相互欣赏,如果一个群体像从前所说的文人相轻,那事实上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们要求大家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彼此能够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能够欣赏对方的艺术才能,在欣赏对方的时候自己也会被欣赏,在成就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获得成就。这是云南艺术学院里面我们提倡的最重要的校风。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对艺术家群体是这样,伯乐和千里马之间也应该是这样一种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良性的关系,到底是千里马成就了伯乐还是伯乐成就了千里马,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学生和老师这些年在秉承这种校风的过程当中,效果非常好。我们能够使艺术家群体在一起有这样的胸襟。能够有这样的识人的眼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心情,这样欣赏别人的眼光和心情,也就获得生存发展更广阔的空间。艺术家在合作上的这种合作关系放大到整个群体的话都是需要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从培养艺术家到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培养一个大写的“人”这一点来说,相互欣赏,彼此成就非常重要。
主持人:刚刚我们看到吴院长在谈到学生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千里马和伯乐上,对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有非常好的见解,这也体现出我们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尤其是怎样做人、做艺术。那么再请您来给我们描述一下云南艺术学院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
吴院长:云南艺术学院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首先强调培养少数民族艺术或者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人,一方面要传承才能够创新,现在我们反对一种观念就是,以前的东西已经很陈旧了我们要跟他一刀两断,我们要从新的开始。这种是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这样是愚蠢的,不懂得传统,不懂得民间,就没有活力和创造性。我们都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会知道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一个总的理念。
另外我们要坚持要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价值引领这个是大学的责任。再一个我们学院正在政府支持和教育厅的领导之下在紧锣密鼓的建新校区。现在我们这里184.98亩的土地,政府支持我们学院购买了800多亩土地只建单纯的教学空间,职工教师的住宿在别的地方,因此现在的云南艺术学院在硬件建设方面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在软件建设方面,我们会在教育厅和教育部的大力关心和领导下继续的发展和前进。国家级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方面,会获得突破。云南艺术学院作为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授权点,我们获得了省里的极大支持。我们做为培育单位会在未来的几年里积极的努力,尽快的把博士点建成,成为一个博士授权单位。但是这些都是一些观测点和指标,总体来说我们坚持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坚持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我们已经获得的成功的云南艺术学院教学体系。为地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整个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在海外的辐射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辐射力表现在,云南艺术学院地处云南,对于东南亚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跟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所以有的时候说云南艺术学院是一所边疆的艺术院校,看是从哪个角度说,如果说中国与东盟和东南亚地区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讲,云南艺术学院是一个前沿的学校。另外在云南艺术院校的创作过程当中我们讲的前沿、创作、展演里面,我的观点是,云南艺术院校地处边疆,但是我们绝不做边缘的学问。事实上,这么些年,我们在中国和海外的影响显现了我们较强的综合办学实力。我们频频获奖,在海外的知名度有极大的上升,而且现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跟我们文化交流的国家和固定交流的学校越来越多。来访学者、访问的学术团体和学习团体、留学生、艺术家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我们一定会在以后的办学中找准和立稳我们的立准点,把学校办成一个让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
主持人:最后请您用一句话来总结咱们云南艺术学院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吴院长:相互欣赏,彼此成就!
主持人:相互欣赏,彼此成就我想应该是云南艺术学院每个人向往和最吸引人的地方。电脑前的您如果还有什么话想跟吴院长进行沟通、进行交流,或者是您在艺术方面有什么样的观点,有什么样的问题想跟吴院长进行探讨和沟通的话,都可以在BBS上留言。吴院长都会跟您一一作答,再次感谢您!
吴院长:欢迎!谢谢!
主持人: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