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前,我国防水行业现状如何?
邹先华:目前,防水行业屋面渗漏率高达95.33%,如何减低渗漏率是防水行业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记者:如此居高不下的屋面渗漏率,企业的问题在哪里?应如何来解决呢?
邹先华:房屋渗漏主要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防水材料不合格,因为防水行业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所以很难生产出不漏的产品。
二是很多企业只追求速度,交叉作业,即便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都很难保证不渗漏,如十几万平方米地库的顶板,在交叉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破坏。
三是只注重卖产品不提供解决方案,这也是渗漏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久以来,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大多数着重于生产和销售单一的卷材或涂料,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其实,房屋渗漏的重要原因在于防水体系被破坏,导致渗漏概率偏大。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国不是没有产业工人以及产业精神,而是没有一套好方法、好思想。
未来,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要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同时还要从只卖材料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记者: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建筑防水行业整体的防渗漏水平?
邹先华:从目前的工程案例来看,一般都把保温和防水系统分开,这也致使防水渗漏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外墙保温是一种趋势,但发展得比较慢,在整个行业取得的成就还比较小。在经过二十余年的推广应用后,我国具备墙体保温技术研究和创新的企业却不多,采用的技术多为国外技术。但现实中,很多渗漏问题就是因为把防水和保温分开做,如果两者在一起系统化进行,会有利于减少房屋保温和防水的问题。
记者:2015年以来,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的传导,建材领域中小企业倒闭潮明显,防水行业是否也面临此种问题?你们的压力大不大?
邹先华:目前防水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在防水领域中小企业居多,真正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相对偏少。甚至,中小企业还有很多盲区,价格战、拿回扣、偷工减料、使用非标产品等现象还有很多。这些企业其实已经走上“不归路”。走上“不归路”的企业离倒闭也就不远了。中小型防水企业倒闭的肯定有很多,只是它们的影响力很小,即使倒闭关门我们也察觉不到。房地产大环境不好,大型企业也遇到一些压力,但问题不大,它们有稳定的资源和渠道。
记者:未来,这些企业如何转危为安,还有哪些优势呢?你们企业怎么发展?
邹先华:企业要做细分市场,创新是企业未来要重点突破的方面。企业家要改变思路,不要认为创新是一种资金投入,在创新领域做到极致,再提高价格,其实创新是能带来巨大利润的。今年12月,国家出台了供给侧改革政策,大概宗旨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较好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例如江苏凯伦建材打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环境及产品,提供先进技术及系统服务。大禹防水自主研发了红芯分子粘,粘结力很强。我们企业提出了“皮肤式”防水思想。在这种防水思想指导下的防水工程,防水材料与建筑结构层紧密黏接,像“皮肤”一样“长”在建筑上,消除了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窜水层”。即使防水层出现破损,只要在破损之处进行处理就能解决渗漏问题,可以保证防水系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