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之语活性炭品牌董事长包立根:勇立科技潮头的“卖炭翁
记者: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您一直情系“三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包立根:竹炭产业是个生态富民产业,尤其能够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以我公司为例,烧炭、加工竹炭产品离不开农民,而竹炭的原料就是毛竹。公司从小做大,目前已在衢州市10个乡镇建立了竹炭原料基地3万多亩,炭窑100多孔,公司不仅解决了山区大部分农民卖竹难的问题,还辐射带动了周边8000多农户增收,户均增收3000多元。
在奥运会期间,公司一次性购买120台彩电,捐赠给农村贫困家庭,让他们共享奥运快乐。
目前我们的竹炭粗加工是以来料加工形式发展的,迄今已在衢江区廿里、杜泽等8个乡镇设立加工点,让许多农民在家门口赚到了钱。
记者:听说去年您还拿出钱补贴职工,鼓励他们在衢江新区购房?
包立根:是的。公司现有职工130名,他们大部分是城镇失地农民和山区农民。这几年,衢江新城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民营企业也有一份责任。我们规定,凡是公司的双职工,在衢江新城区购房的可帮助解决45%首付款;对目前已在新城区购房的职工,按照双职工3500元,单职工2500元的标准发放住房补贴;凡是在新城区购房的职工,只要年满2年以上工龄均可到公司申请免息贷款。此举一推出,赢得广大职工的拍手叫好。去年已有11位一线职工享受到这一政策。
此外,公司员工进修学习,还可以拿到1250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就是员工子女读大中专院校或高中,也可以拿到600元至2万元不等的生活补助。此外,每年还有计划地吸纳一些退伍军人来公司工作。
我一直在想,能为农民和职工做点事,我也深感高兴。
记者:据我了解,您现在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买房子,为什么?
包立根:节俭是一种美德。创业之初,在深山里烧炭因为资金紧张,没有买过新衣服。我的胃不好,也就养成了不抽烟、不喝酒的习惯。没有买房子,也并不是我买不起,是因为创业还处在关键时期,我需要与职工同甘共苦。我现在还是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办公室—食堂—宿舍,除了出差,都在公司里。
记者:“民心炭业”一直注重科技的投入,2009年12月,“民心炭业”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公司获得的最高荣誉,你怎么看这个荣誉?对中国竹炭业的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包立根:获得这个最高级别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对企业多年来在科技创新上付出的最好回报。
这次摘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张齐生院士是主要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原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共同研发,最终获得了成功。该项目成果从理论上解决了竹炭是如何产生红外线和负离子,促进人体血液循环问题的。目前,项目组已经利用研究成果,指导相关竹炭企业开发吸附净化系列、纳米改性竹炭系列、竹炭纤维系列、竹炭基复合系列、竹炭工艺品系列、竹炭护肤洗涤用品系列等产品。
竹炭产品有“人类健康卫士”之美称,生产1吨竹炭,相当于固定了3.6吨的二氧化碳。国家林业局非常看好这个产业,时任副局长的李育材评价竹炭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真正的低碳绿色经济,能为农村脱贫提供“造血”功能,国家林业局将在政策扶植、经费等方面一路开绿灯,国家“绿色碳基金”也在筹建,到时不仅可以助推“民心炭业”更快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竹炭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作为竹炭行业的领军企业,要永立潮头,您该怎么做?
包立根:这方面我也困惑过,农产品做大确实挺难的。要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转型升级,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记者:您能否具体地讲一下,如何走多元化经营之路?
包立根:好的,具体地说就要“接二连三”,不仅要将竹炭主业做精做强,还要朝第二、第三产业方向发展。“接二”,就是我们现在正以工业的理念来做大竹炭产业,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已成立衢州竹炭新材料研发中心,另外还有我们自己的矿山等。“连三”,就是我们公司还要在市区五圣街开一家竹炭直营店,接下去还要在衢化、江山、龙游和杭州开直营店。开直营店有利于公司掌握第一手的终端客户需求信息,这样一来,开发市场和研发新产品就有了针对性,也能提供更完善的消费服务。
去年是公司的转型升级年,走多元化之路,我们已注册成立了一家房产公司,在沈家拍来一块15.8亩的土地。这块地主要用于建商住楼,既能解决公司职工的住房问题,还可使沈家、东港一带企业的职工安居乐业,推动衢江新型城市化建设。同时,公司还参股浙江衢江上银村镇银行,已经向金融、商贸服务业迈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