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帝卡乒乓球品牌总裁Mats Bandstigen访谈
TTW:多年来,斯帝卡球板的手感和底劲非常突出,有什么秘诀吗?
Mats:首先,我们做板时讲究找一个平衡,又能持球又有底劲的平衡点。我们不想把球拍做得很硬,像玻璃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同时,我们有65年的制板经验,我们经常会同所赞助的球员沟通,听取他们提出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我们很多制作球拍的人都曾是球手,我自己也参加过1985年哥德堡的世乒赛,所以我们有很多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斯帝卡球板就会有其独特的地方。
TTW:斯帝卡以前有不少重型的碳素球板,比如Super Carbon、GraphiteWood,而近年多出一些相对软的碳板,如尼斯碳王、水晶碳、Carbo5.4。从“重碳”到“轻碳”,这种转变有什么样的考虑?
Mats:“重碳”更经用,稳定性比较好,不会打一段时间就酥了。但是太硬之后,控制球的手感就牺牲了很多,所以我们做些“轻碳”找回一点感觉,我们也在试着不断改进。
TTW:中国国手是不爱贴护板边的,而欧洲很多选手会贴。中国不愿意贴,有一个说法,认为贴了之后会把板边的气孔堵住,会阻碍振动,从而影响手感。斯帝卡球板一向注重手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Mats:我支持中国人的做法,是会有影响的。其实欧洲选手也不喜欢贴护板边,大部分人用它是为了把海绵粘住,起一个辅助作用,因为以前粘拍的快速胶水很稀,有时粘不住海绵,所以欧洲选手都喜欢用稍微宽一点的护板边来固定胶皮。
TTW:据说,斯帝卡不赞成对球板标称标准重量,是这样吗?如果是,为什么?我们确实注意到许多斯帝卡球板的重量、厚度等,有时差异比较明显。
Mats:木材不可能每一块都是一样的重量。木材的生长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一种木头,但不可能是一样的重量。
TTW: 这对性能会有影响吗?斯帝卡如何来控制球板的品质呢?
Mats:性能肯定略有不同,比如稍微重点的球板肯定就快一点,但质量不会有问题。
TTW:现在的球板有没有在中国生产的?
Mats:现在约百分之十的球板是在中国制造的,大多是比较便宜的型号,这个比例会逐渐降低,我们将要越来越多地瑞典制造。
TTW:不少品牌,包括斯帝卡的球板大芯,有时会有拼接,而不是一整块木头,为什么?这对球板性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Mats:目前大部分球板都有拼接,因为如果使用一整块木头,面积比较大,可能不是那么平,但是以后我们会考虑尝试用一整块的。
TTW:有些人选购球板时,会挑选表面的纹路。您认为纹路与性能有什么必然关系吗?
Mats:我觉得表面纹路对击球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可能会有心理影响。
TTW:业余爱好者同专业选手在球板的需求方面是否会有些差异,斯帝卡在开发球板时会考虑到这种差异吗?
Mats:某些球板会分给业余的或是专业的用,但没有那么明确。个人认为,欧洲球迷选择时考虑慢一点的、控球比较强的板,但是中国人正好相反,会打球的觉得球板软一点没关系,自己能发力,业余的、不会发力的就希望球板最好弹一点、弧线好一点,这样他们能过网。(黄大伟补充)中国业余的和瑞典业余的还不一样:中国业余选手都是能打的,恨不得一个星期练三四次;瑞典业余都是一个星期碰不了一两次的,用快的球拍一碰就飞了,所以愿意打慢悠悠的,与中国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所以说,业余和专业不能说得太笼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