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保-海南大学校长介绍
个人简介
李建保,男,1959年生于江西南昌。海南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习经历
1982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结晶矿物学专业,
1985年3月获日本国立山口大学理学院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到清华大学工作。
工作履历
2001年担任国家863高新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
2002年4月至2005年任青海大学校长,并在清华大学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科研基金和高新技术多项。
2007年9月5日起,被任命为新海南大学校长。
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所获荣誉
1991年获得过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等
1989年享受首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1992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并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1994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5年获得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
1997年作为科教界代表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8年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1-2层次人选;
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全国宣传典型人物之一;
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6年获“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研究方向
1、氮化硅基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2、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及其新型合成技术
3、陶瓷材料电磁波吸收材料、透波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4、大型高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5、氢气能源材料的制备技术用新材料的设计
6、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在分离过滤上的应用
7、陶瓷晶须的生长及其结晶化学基础研究
8、纤维增强陶瓷材料的成形与烧结技术
9、无机智能材料的设计
科研项目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智能材料的设计
2、863高技术项目:压电陶瓷在氢气制造电极技术上的应用、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强韧化技术
3、军工及航天技术项目:高温电磁波吸收材料和高温透波材料
4、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功能陶瓷晶须的合成及其结晶化学研究
5、部委产业化项目:稀土陶瓷轧辊示范项目、多孔陶瓷材料工程化项目
6、北京市重点项目:清洁燃烧用制氢电极材料及其结构设计
7、其他横向合作课题:多项
个人成果
1、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碳化硅晶须,建立了一套微细陶瓷晶须的高温合成技术设备,可以合成各种功能陶瓷晶须和微米晶线和异形晶体。
2、用碳化硅晶须复合后,使氮化硅陶瓷材料的韧性提高50%以上,氮化硅复合材料的性能水平被鉴定为全国最高,国际先进。其界面设计和复合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将高韧性高硬度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高速金属线材生产线的轧辊,并申请发明专利。
4、研究的高温下可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可以应用于雷达吸波、电磁屏蔽以及军用隐身等方面。
5、推广使用多孔陶瓷材料。
6、利用特殊材料和结构,研制出高效率的水电解氢气发生装置和氢气燃烧加热装置,并申请了专利,并出口国外。
个人教学
1、所讲授的《国内外新材料的奇妙应用》课程,面对所有理工类和经管类学生,讲解新材料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受到学生高度评价;通过5年的讲授,选修学生逐年增加,由早期的30人,逐渐增加到60人、90人,2002年已经达到120人,已经被选为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联合选修课,成为清华大学网上教学课程中最受欢迎的理工类课程之一,为在清华大学的学生中广泛普及新材料科学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2、曾经讲授过《结晶化学》、《晶体光学》、《无机复合材料》、《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
个人概况
李建保同志的研究领域为先进陶瓷材料。在多孔陶瓷材料和高温陶瓷材料方向有深入研究。在美国陶瓷学报、日本陶瓷学报、材料科学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的论文8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清华大学讲授过《结晶化学》、《晶体光学》、《材料科学基础》、《国内外新材料的奇妙应用》等课程。现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12人。
1992年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JFCC)客座研究员,
1993年为英国里兹大学材料学院访问教授,
1995年为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7年为德国斯图加特马谱研究所访问科学家,
2001年为日本山口大学客座教授。
2001年-2002年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长,现为执行专家,并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主任、留日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人大代表等学术和社会职务。
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新型陶瓷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留日学人活动站主任和欧美同学会留日同学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