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青年网”对全国3069名大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显示有近5成大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
大部分不吃早餐的理由里总有一条,“我宁愿多睡五分钟,也不愿意吃早饭。”
但有些时候,仅仅是因为起床以后没有胃口吃早餐。
然而,有这么一位同学,为了吃上自己种的早餐花了5个月时间。
刘淏林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一名大二学生,今年4月下旬,他与几个同学组队报名参加了该校农学院举办的杂交稻种植与全生育期管护技能大赛。
据悉,这次比赛以了解杂交水稻为对象,通过品种选择、育秧、栽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收获等系列田间活动,使同学们熟悉杂交水稻整个生育过程及其生长发育特性,掌握主要栽培管理技能。
同时,让多学科同学借此平台加强交流,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强化专业技能、锻炼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经过学院老师的专业培训后,进行了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系列模拟田间活动。
刘同学表示,种植杂交水稻的过程非常辛苦,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图为刘淏林正在查看水稻结实率。本人供图
“水稻种植是一个过程,暑假这段时间正是水稻的拔节孕穗期,要是完全不管,基本就前功尽弃了。”作为农学专业的学生,刘淏林深知在暑期这40多天照看好水稻的必要性。
因此,他选择了暑假留校照看水稻,并帮助其他7个小组一同照看。
然而在8月份,由于心急地想要快点解决虫害问题却不小心打多了药导致烧苗,导致到了本该抽穗的时候却一直没有进展。
“打药前我担心虫害,打完药后我开始担心药害,平时吃饭、睡觉、喝水我都在想着这个水稻,为了种好它我都瘦了!”刘淏林笑着说。
9月下旬,刘淏林所在小组种的3株杂交稻成功通过老师验收后,他和队友将这3株杂交稻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晾晒,然后进行考种。
“考种结果并不理想,除了千粒重达到标准,其他的诸如有效穗数、结实率等产量因素都未达到标准,忙碌了五个月,我们最后的产量仅为74.964克!”,但刘淏林告诉记者。
由于稻谷产量很低、品质不高,在考种结束后刘淏林便将稻谷置放在宿舍。直到一个朋友的询问他才如梦方醒,想尝尝自己种的大米的味道。
经过几个人的努力刘淏林和队友终于品尝到了成果——一碗香喷喷的干稀饭。
在煮米过程中,刘淏林没有正确估计掺水量,最终将稀饭煮成了“干稀饭”。本人供图
在谈及自己历时五个月才完成的“早餐”时,刘淏林这样形容,“虽然卖相不好,尝起来也比较糙口,但是米饭的清香味绝对是市场上的大米比不了的!”
原来种水稻这么辛苦,要更加珍惜食物。
提及水稻大赛,刘淏林感慨到:“这个比赛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不易,我只照顾了八组水稻尚且感到力不从心,更不要说经常一户农民要料理几亩地。这也为我之后学习农学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原来种水稻这么辛苦,以后要更加珍惜食物。
也有网友称袁老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