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层出不穷,雾霾险、摇号险、跌停险、世界杯遗憾险、贴条险纷纷映入我们的眼帘。与传统保险产品相比,互联网保险产品在经济性、交互性等方面的确具有天然优势,也难怪保险公司都争相进入这种新的产业模式。但是在互联网保险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其背后所隐匿的瓶颈问题,并加以积极解决,从而使互联网保险在前进的轨道上不至于“跑偏”。
破解互联网保险瓶颈 图一
互联网保险的瓶颈
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很多互联网保险产品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挪到网上去销售,真正称得上具有互联网创新精神的产品凤毛麟角。这些产品的单一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而同质化会使各个保险公司之间陷入价格战的红海,严重破坏市场秩序。
条款设计过于专业化
保险产品条款的设计都比较严谨,其中涉及很多金融学、医学、法律学等学科的专用术语,一般的客户对此根本无法完全理解。在传统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会给客户当面解释保险条款,把其中涵盖的风险逐一告知客户,方便客户理解;而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客户面对网络和陌生的条款,对于其中的含义极有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会产生一种“处处是陷阱”的恐惧心理,又没有继续咨询的冲动,进而放弃购买。
产品的选择比较被动
现有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很多是由传统保险产品演化而来,必然继承了传统保险产品的某些基因。以某保险公司的一款人身意外险为例,其保障年限是一年,保费是380元,其保障权益包含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意外住院津贴、航空意外身故/伤残、火车意外身故/伤残、轮船意外身故/伤残、汽车意外身故/伤残、意外住院医疗垫付服务等。这属于市场上的一款主流保险产品。
但是即使是这样一款产品,有很多互联网消费者还是觉得对其的选择比较被动。他们期待的是保费38元的、保障期限是1天、保障权益只有“航空意外身故/伤残”的一款简单的人身意外险。
信息安全难保障
只要是互联网产品就必然要面临病毒入侵、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互联网保险产品在线交易过程中会涉及客户个人隐私、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会使客户遭遇很大损失。
目前以运动手环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展非常迅速,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个人信息将掌握得更完备,通过这些可穿戴设备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对投保人的生活起居、一举一动进行监控,再经过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等互联网技术分析,可以挖掘出一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对于这种模式所涉及的个人隐私问题,本文不做评价。只是这其中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保险公司该如何保证?万一出现安全事故,该如何追责?
破解互联网保险瓶颈 图二
社会道德风险
传统保险产品要求保险公司和客户双方如实告知自己的真实情况,这称之为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该原则同样适用。但是由于互联网保险产品自身的特点,保险公司和客户并不能直接面对面接触、交流,因此保险公司没有直观了解客户风险水平和能力的机会,客户的真实性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社会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曾经发生过一起男子开车坠入山谷身亡的“意外事件”,在行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男子生前6个月内在十几家保险公司投保,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渠道购买自驾意外险或者意外险,总的投保金额高达3500万元。这十几家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互相独立,投保人也没有履行“最大诚信”原则。
破解互联网保险瓶颈 图三
五招破解瓶颈问题
第一招:确定产品创新方向
以“退货运费险”为例,该产品是指在网上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产生退货纠纷以后,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提供的商品订单号对退货过程中产生的单程运费提供保险。这款产品的特点是高频、小额、碎片化,就注定了它不能走传统保险产品的开发、销售流程,只能按照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思路“摸着石头过河”。结果这款产品在诞生的两年内遇到了很多问题,客户网上购物的不理性、“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等因素使保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保险公司联合购物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等技术分析,对退货频次比较高的客户调高了产品价格,使得用户购物回归理性,同时压缩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利润空间,让该产品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第二招:完善产品形态
保险条款的设计过于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为了促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完善保险产品形态,增加业务展示内容。
以市面上比较成熟的一款“动力保”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保险期限和保险价格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