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是大家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杂志刊物,在从小学习的语言文字中,甚至是无意识的阅读中,难免多多少少都离不开这个刊物的存在。多年来,它一直坚持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十大流行语。争做广大文学作品的啄木鸟,创刊者兼主编郝铭鉴在四月二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众多行业人士送上哀悼,谨此沉痛悼念他。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去世 痛失一位语言捍卫者 图一
郝铭鉴先生,是一名著名的语言学家、优秀负责的编审,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笔名有多个,分别是雷刚、贺征、斯言、楚山狐等。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和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以及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执行主任。现在就任于《咬文嚼字》、《编辑学刊》主编,在诸多大学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兼任教授,讲文学语言传播给广大的青年人。
同时,他在语文报刊、编辑领域中也担任职责,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做副会长,做好了带头领袖作用。在这份工作中,他无疑是荣誉等身:曾获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全国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等诸多荣誉称号。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去世 痛失一位语言捍卫者 图二
多年来,郝铭鉴与广大读者们共同“捍卫语言的纯洁”,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者才是真正的挑错人。”他一针见血地点出精髓:批评性才是《咬文嚼字》杂志鲜明的个性之一,《咬文嚼字》决定不是一个单纯的批评性刊物。他大力提倡在“咬”的同时也要会“嚼”,咬要咬得有声有色,嚼要嚼得有滋有味。讲不正确、不规范的东西努力及时制止,讲健康规范的文字环境归还给大家。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去世 痛失一位语言捍卫者 图三
“一字不苟,一丝不苟。”这是郝铭鉴先生做人处事作工作的原则。干一行,就钻研一行,从事《编辑学刊》编辑工作后,郝铭鉴下功夫研究出版理论。他一手创办的《咬文嚼字》,这个词本是贬义,体现出他十足的自信。最终这份成就让大家看到,他的自信来自于丰富的底蕴和资质。这也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在他生前,在《咬文嚼字》里发文《为何“指手画脚”为“画”,“出谋划策”为“划”》成为了最后一篇在该杂志的发文。谨以此文纪念这位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