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顶层设计上,“十四五”规划为该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主基调,《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实施,完善了互联网领域的法律制度,同时也给互联网平台、资本重新设定路标。
在具体行业层面,消费互联在过去十几年里出现了许多大型平台,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带动了诸多周边产业的发展。但发展至今,其中的弊病也逐渐显现,行业变革也由此开始,不过这场变革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长期位于行业中腰部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而大型平台则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等战略,也将在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互联网层面,随着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曾一度困扰着先进技术商业落地的障碍也在一步步扫清。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曾经只存在科幻电影中的幻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推动互联网行业长期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年来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和加强。
回顾2021年,针对互联网行业涉及的平台经济二选一、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相关的监管案例也相继落地,另外工信部、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和国家标准。
多位法律界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合规成本,同时,明确的法律法规也能为企业指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发展配合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实现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三赢。未来针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将更趋向有序、规范、常态化,同时也会更加精细化。
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2021年针对互联网行业出台了多项法律,同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和国家标准。在这批监管政策之下,一些监管案例也逐步落地。
在反垄断方面,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反垄断指南》)。
“国家在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领域的法律规范,在《反垄断指南》出台以后,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完善。后续随着《反垄断法》修正案的通过,二者结合基本构建了我国反垄断领域的法律框架。”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对记者指出。
随着《反垄断法》的完善,在互联网领域的处罚案例逐渐浮出水面,针对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公司都开出了大额罚单,因此2021年也被称为“反垄断大年”。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被强调。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欧阳昆泼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接下来,反垄断在执法层面将常态化、系统化地铺开,打破原有的市场壁垒。”
为了科学界定平台类别、合理划分平台等级,推动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各类平台用户的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2021年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责任指南》)。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说道,上述两部指南虽然不是法律规范,但是对《反垄断法》的重要补充,是对互联网竞争规则的进一步明确。划定分级也有利于精准施策,使监管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平台分类分级匹配《责任指南》,意味着三级平台可以明晰各自的责任,这对之后互联网企业合规经营将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9月,针对屏蔽链接网址这一问题,工信部相关部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其实互联互通也是反垄断的举措之一,更是为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创业,推进平台之间的长远良性发展。
2021年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也加速发展。2021年6月1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8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
方超强对记者说道:“有关数据、个人信息等方面的保护,不但有法律的整体框架,也有具体落地的合规细则,对于相关企业完善数据、个人信息等的保护有非常明确和细致的指引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在网络、数据安全领域的科学治理水平。”
可以看出,2021年是互联网监管全面深入之年。在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效益和无序扩张带来的风险之间,监管选择了严控风险,这也意味着过去互联网行业的野蛮生长告一段落。
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
互联网企业进入爆发阶段仅仅十年,十年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增长、科技的迅猛进步、多元的就业方式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同时带来的还有对市场竞争规则的探索、相关部门监管能力的要求。
然而,法律天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体现快速的社会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监管层对这一新生事务的认知并不充分,这就导致了过去一段时间针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秩序和措施的滞后。
“不过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长足发展,立法者和监管者已经对其有了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方超强说道,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会趋于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全面的状态。
2021年的一系列监管举措全面规范了互联网行业的经营行为,力争实现规范化管理,警示企业无论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均不得触碰红线,并且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消除了以往的灰色地带。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更能兼顾互联网行业发展特征和社会整体福利,监管部门会不断完善规章、政策文件和标准文件,提供给企业明确和细化的指引。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反应速度会越来越及时,监管层面对违法查处的力度也会越来越严。
李旻对记者说道,尽管从2020年年末起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合规改造,但是2021年只是互联网监管的第一年,鉴于互联网行业现在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极具基础性,因此未来行政机关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会常态化。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规范性文件的落地情况还需要观察。法律的滞后性也决定了永远没有完善的法律,未来需要及时制定符合行业实际的新法律、淘汰不适用的旧法。
例如,李旻指出,我国数据合规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落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流动未来会是各国研究的重点,但是我国仍在探索阶段,仅有部分试点城市出台了数据条例,具体如何实现、如何与个人信息保护进行平衡还需要探索。” 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或将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流动监管、竞争秩序维护、资金监管和税务等方面发展。
此外,互联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还需要强化监管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促使相关经营主体知法而敬法。
不过,法律法规越明晰,对于企业而言也意味着违法违规边际会越发明确,方便其调整和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因此,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合规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这一年,高密度、强力度的监管持续,让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无法忽视。”欧阳昆泼认为,监管趋严的背后,是互联网原有的打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引导着整个互联网企业,从以往的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新时代转型;从以前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向由科技主导的互联网时代发展。未来互联网企业要想实现更好地发展,要不断深入开展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要多聚焦于互联网底层核心技术研究,在“卡脖子”的难关上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