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年广九:从风向标到普通商人
年过古稀的年广九仍然戴着标志性的印章戒指,习惯性地抽着香烟,梳理着整齐的头发,精神矍铄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只有脸上的皱纹和老年斑,无声地传递着岁月流淌过的信息。
“傻子”年广九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而又充满争议的人:从偷偷摸摸卖瓜子的小商贩,到 “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和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从三次锒铛入狱,到三次被邓小平点名,他的经历几乎贯穿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年广九的名字也因此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年广九9岁起就跟随父亲在街头叫卖水果,10多岁就开始靠卖水果持家。但后来水果摊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还被冠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入狱一年,1966年又因卖板栗被关了20多天。但年广九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生意”,1972年他又转行开始卖瓜子,也因此落下“傻子”的头衔。
年广九干脆给自己卖的瓜子取名叫“傻子瓜子”。因为善于经营,很快就赚了100多万元。
1979年,年广九注册了“傻子瓜子”商标,雇佣的工人也越来越多,但麻烦也随之而来。当时允许的雇工人数是不能超过8人,超过了就是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 “资本家”,有人便提出要限制“傻子瓜子”的发展。
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对“傻子瓜子”带出的问题要“放一放”“看一看”;1984年,邓小平又明确指出“傻子瓜子”的发展伤不了社会主义。年广九这才得以继续卖瓜子。
事实上邓小平的这两次谈话“救”出的“傻子”远不止年广九一个人。当时全国的工商户已有逾10万之众,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雇工问题由此迎刃而解。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第三次提到了“傻子”年广九,年广九也因邓小平的三次点名而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