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寒潮”到来之际,全球奢侈品的寒冬愈发凌冽,位于成都黄金商业圈天府广场人民东路的Gucci古驰仁和春天专卖店已经在这个冬天关门歇业。
2016年1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人民东路Gucci仁和春天专卖店看到,店门外已经竖起高大的围挡。附近工作人员称,Gucci专卖店已经撤走十多天。Gucci中国相关人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关店是为了门市布局调整,持续优化门市布局一直是Gucci零售业务中的常规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奢侈品走下坡路,不仅是由于整体消费环境不振、轻奢品牌挤压,在中国市场上还有国内外价格差导致消费者外流。
西南首家形象店关闭
2016年1月24日下午,成都市黄金商业圈人民东路人流如织,而原Gucci仁和春天专卖店却矗立起巨大的黄色围挡,上面写着“调整改装”几个大字。附近另外一家奢侈品专卖店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Gucci专卖店的商品已经撤出十来天了,“听说是关门不在这儿开店了。”
上述Gucci中国相关人士表示,Gucci仁和春天专卖店确实已经关店,关店是为了门市布局调整,“持续优化门市布局一直是Gucci零售业务中的常规项目,这些项目涵盖门市的开业,改装、迁移、结束和调整,加上新的创作总监上任,全新的设计理念也将从2016年开始陆续在中国呈现。”
据了解,Gucci仁和春天专卖店于2011年开业,也是Gucci在西南地区的首家形象店。两层楼营业面积共计800平方米,涵盖Gucci当季全系列产品,装修风格上采用了Gucci设计的斜纹LOGO,成为当时成都的时尚地标。
Gucci原本在成都有三家专卖店,仁和春天店关门后,只剩下太古里店和美美店,一部分仁和春天店员工也分流到上述两家门店。
太古里店一名员工表示,太古里店营业后,仁和春天店就“沦为打折店”,卖的旧款式,公司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开打折店了,就把仁和春天店关了,“里面的货品也全部退仓了,店员有的遣散,有的分流。”
有专家分析,大牌奢侈品曾在中国盲目扩张,现在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下滑,客流逐渐汇集到了人气汇聚的地方,随着成都IFS和太古里商圈的强势崛起,一些原有的商圈吸引力遭遇分流,国际大品牌开始向IFS和太古里商圈聚集,集群效应也日趋显现。
奢侈品掀“关店潮”
中国奢侈品市场持续萎缩,一股“关店潮”在国内掀起,新店扩张更加谨慎。贝恩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Gucci关闭了5家门店,仅新开 1家门店。
裁减门店数量,背后是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下滑。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2015年继续下跌至1130亿元,跌幅同比扩大1个百分点。
不过,相对国内市场,由于汇率的优势和具竞争力的奢侈品定价使韩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也成为了2015年中国消费者的热门购物地,日本的增长更是高达200%以上。
奢侈品在中国遇冷,Gucci同样深切感受到这波“寒潮”。开云集团财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Gucci全球营收9.24亿欧元,同比增长8.6%,但亚太地区营收下滑17%,降幅居首。其中,中国内地的销售疲软不容忽视。
“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从2012年就开始了重大的转向。”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三公消费”规定的出台使国内消费文化有了转变。同时,这些奢侈品也面临着其他奢侈品,特别是轻奢品的竞争,后者“对时尚追逐和把握更吸引年轻人,分流了中年以下的人群。”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走下坡路,价格差是重要因素。据了解,Gucci国内外起码有20%~30%的差价。赵萍告诉记者,“跨境电商和B2C的销售渠道的扩张,对专卖店形成冲击”。国内定价太高让很多消费去了国外。
业内人士建议,奢侈品牌们要抵御“寒冬”,不仅要在门店战略、产品设计上进行调整,还需要调整全球价差,解决中国消费者海外购导致销售下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