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王阳明、曾国藩……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与一个组织有着同样的文脉相连。那就是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堪称中国文化两千年来举足轻重的传承载体。书院起源于秦汉,兴起于唐宋,至清朝光绪变法全面废除书院时,全国各地的有4700余个书院。
如今,立冬几近足月。北国风光,已经银装素裹。即使在“四季无冬”的岭南,水银汞柱也矮了一截,人们纷纷披上外套。
珠江西岸,那幢垂直绿化的独特生态办公大楼依然生机勃勃,不仅外墙上下的植物绿意盎然,而且大楼内言笑晏晏,一派祥和。
碧桂园GARDEN中心内,已经退出演艺圈的李亚鹏,以中书控股董事长的身份与千亿房企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畅谈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商业文明的融合,以及助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现代人居升级的计划。在场的还有宋军、王少军、林昭宪、朱剑敏、吕宏伟等碧桂园房地产高管团队以及施宝成、唐轶等中书控股关键人物。
12月1日,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左六)等人在碧桂园中心,与中书控股董事长李亚鹏(左五)团队洽谈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商业文明的融合。
在明确表明中书控股“为开发商做内容增值服务”的最新定位之后,李亚鹏和他的团队在悠扬的古琴声中,详尽介绍了他们创造的“中国文谷”生态体系,描绘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兼收并蓄的雅致、品位生活蓝图。
在李亚鹏的构想中,在“中国文谷”,人们恢复了往昔的优雅与从容,以中国书院为核心,琴棋书画、茶花香酒,传统士大夫生活完美复兴。同时,人们也不拒绝当代的时尚生活,以COART为核心,音乐、戏剧、舞蹈、艺术展、诗歌、影像、服装秀、论坛、互联网、创业等,当代艺术生活缤纷多彩。
在李亚鹏们长时间的梦想解说中,莫斌等人耐心倾听,不时记录,频频颔首。“听了亚鹏的介绍,我是很激动的。亚鹏很有内涵,上次我们在峨眉山也有接触。无论你说的那些是否能实现,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合作。”莫斌说话一向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逻辑清晰,鼓舞人心。莫斌从新土地、新盘、旧盘等三个层面,乃至酒店、教育等产业,展望了与李亚鹏的合作前景,并且提出了几个试水合作的地产项目。
“既然莫总这么说了,那我就花一分钟再做一个自我介绍,与演艺经历不同的。”一向说话慢条斯理的李亚鹏,语速稍微快了起来。他自豪地回顾了他的理工科背景以及1998年拿到50万美元风投的壮举以及十年间“一年只拍一部戏”的特立独行,还坦诚了十多年商海浮沉以及近年涉足地产开发的心路历程。
实际上,这并非李亚鹏与莫斌的第一次接触。早在11月4日,在四川峨眉山举行的一场峰会上,李亚鹏在短短35分钟的演讲中,已经多次表达想与莫斌合作的想法,主动向碧桂园抛出绣球。
会后,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对李亚鹏说:“你是冲着莫总一个人讲的吧?”李亚鹏承认了。因为会上大部分人来自银行、文化与旅游企业,只有莫总是开发商的,而他的中书控股就是为开发商做内容增值服务的。
冬季,日短夜长。下午18时,夜幕已降。在双方留下大合影之后,李亚鹏等人来到会议室隔壁的莫斌办公室参观。在一幅“乘风破浪正此时”的书法前,李亚鹏与莫斌驻足留影。
这幅浑厚、苍劲的墨宝,是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赠予莫斌,并与之共勉的。“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我觉得,就在当下,所以改为正此时。”杨国强日前在境内外分析师面前谈起了这幅字。
他说,碧桂园实施了“同心共享”的合伙人机制,管理团队与企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公司招聘了几百名博士,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同时,公司发现了三四线城市难得的商机,利用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为有成就的人打造最棒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都很努力,未来会有很亮丽的成绩单,销售额明年会体现出来,你们将看到一个了不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