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亿英镑 吉百利收下卡夫“彩礼”
新巨头将成为全球最大糖果生产商
耗时5个月的"糖果拉锯战"--卡夫收购吉百利案将画上句号。全球最大糖果生产商随之浮出水面。2008年,吉百利销售额54亿英镑,卡夫销售额则为250亿英镑。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9日上午,英国糖果生产商吉百利方面发出消息:接受美国食品巨头卡夫食品(KraftFoodsInc.),总价值119亿英镑(约合195亿美元)的并购报价。
卡夫志在必得
2009年9月卡夫食品首次公开向吉百利发出收购提议,收购要约开价为102亿英镑,约合每股7.45英镑,当即遭到吉百利拒绝。其间向吉百利送上"橄榄枝"的企业不在少数,包括雀巢、好时、费列罗等。一番追捧之下,吉百利身价一路攀升。
面对吉百利屡次拒绝,卡夫不断更新收购条件,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吉百利董事会建议股东接受卡夫新的报价的声明,并不意味着最终收购成功,但意味着吉百利"独立保卫战"宣告失败。
这一新报价明显提高现金比例,即5英镑现金加0.1874股卡夫新股换购吉百利一股股票。
在这起并购案中,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股神沃伦·巴菲特,它持有卡夫9%的股份。
在最初报价遭拒后,卡夫计划增发股票以提高收购报价,但此举遭到了卡夫最大股东巴菲特的反对。巴菲特表示,增发股票将摊薄现有股东的权益。也有人认为巴菲特是在"变相"帮助卡夫收购吉百利,因为股神的表态让吉百利股价当天创下八个月来最大跌幅。
吉百利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糖果公司,也是惟一一家同时拥有巧克力、糖果及口香糖产品的公司。卡夫前天已上调了收购后的长期增长目标,其中,销售额增长目标为至少5%,每股收益增长目标将为9%~11%。
卡夫意在新领域新市场
"从许多方面来看,这起收购是又一次纳贝斯克式的大吞并,而且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这是一次变革性并购。"卡夫国际前CEO兼股东之一的约翰·鲍林说。
将彩蛋巧克力(CremeEggs)和牛奶巧克力棒(Dairy Milkchocolate)的制造商吉百利公司收入麾下,卡夫将介入未曾涉足的新兴市场,并超越玛氏公司(Mars Inc.)成为全球糖果业的新科状元。而世界糖果市场的增长要快于卡夫的原有业务。卡夫执著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看中吉百利在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拥有业务。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乐表示,此次收购从商业角度看,如果进展顺利,将是一个利好,卡夫不仅可以登上全球第一大食品公司的宝座,还可以顺利地进入巧克力、口香糖等领域,接手吉百利在南美等地的新兴市场。市场人士此前预计一旦收购吉百利成功,卡夫就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糖果生产商,营收会超过500亿美元。
国产品牌受冲击最大
一直以来,吉百利和卡夫都将中国列为市场拓展重点。目前中国市场被巧克力巨头们看作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糖果市场,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卡夫收购吉百利后势必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开发,尤其是巧克力等糖果市场。
如果好时、雀巢和费列罗等潜在竞购者无法在本月25日的期限之前成功挑战上述要约,有着近200年独立经营历史的英国最大食品公司吉百利,将并入卡夫食品公司。据估计,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和糖果生产商,和第二大的口香糖生产商。
在中国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国产巧克力品牌就是中粮集团旗下的金帝。上世纪90年代初期,金帝一直是中国市场销量冠军。但近年,杭州地区"德芙"和"吉百利"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约60%和30%,剩余的份额主要是金帝占领。"巧克力毕竟发源于国外,因此消费者对来自国外的品牌更有兴趣,外来品牌若以亲民价格冲进中国市场,金帝的份额也将缩水。"
巧克力在中国
吉百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首度来华投资,其主打产品怡口莲在1997年8月在国内上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目前,吉百利在华有两家工厂--位于北京的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和吉百利糖果(广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吉百利巧克力、怡口莲太妃糖、魄力口香糖、维果C系列。
卡夫是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在中国同样拥有众多知名食品品牌,包括太平、奥利奥、趣多多、乐之、果珍、麦斯威尔等14个品牌。卡夫食品公司于1984年进入中国,目前已经分别于北京、天津、苏州和广州建立了4个生产基地,拥有员工25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