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 “捕获人心”的秘诀
管理教科书上会说,7-ELEVEn做的事情叫“创新”;但是对许多企业而言,“创新”只是个标语、是个没有冲击力的名词。7-ELEVEn相信,想创新,就要先“融入顾客情境”那是一个明确的环境,具体的行动,更是全公司和4800个门市的共同信仰。
7-ELEVEn的35年企业史,就是一段“不断搜集、并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历史。
从创业第一天起,这家公司就只专注做好这一件事。产品上,有推出就引发排队抢购的40元民众便当;服务上,有24小时都能收款的水电费代缴;营销上,有全民疯狂的“Hello Kitty磁铁”集点;系统上,有“今日订、明日到”的环岛物流系统……
4800家门市,“融入顾客情境”的经营实验室
为了广泛搜集、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7-ELEVEn从创业起点、甚至还在亏损阶段,就开始一点一滴地打造起一套营运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三根柱子,就是门市布点、物流和信息流。
在全台9000多家便利超商中,7-ELEVEn门市占超过一半,是第二名的两倍。但徐重仁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所以,4800家店、5000多名店员,个个都是总部的情报天线。“别人靠猜的,但我们是透过直接与顾客对话、互动,找出"顾客需要什么?"”谢健南说。
每一个顾客的需求,会透过店长、区顾问、区经理层层往上汇报,最后进入总部的“经革会”。在这个每两周一次的会议中,徐重仁和高阶主管们会一起找出解决方法。
点点滴滴的小改善,目的不是要累积成大利润,而是要为每天700万个顾客带来便利。7-ELEVEn持续推行的“单品管理”(TK),核心精神就是“同样一件商品,要依据商圈属性、顾客特质,来改变销售方式”。
走出会议室,门市也是决策者的经营实验室。徐重仁曾说,只要从顾客的表情、动作和购物篮里的东西,他就能猜出对方的购物动机。
只要跟顾客靠得够近,就不难发现,原来一包一人份的冷冻水饺,比大包装更适合小家庭;一张可以小憩片刻的桌椅,就能让上班族停下来好好吃顿晚餐。顾客一句“原来可以这样!”的赞叹,就是判断成效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
物流加信息流,
赢得顾客信任的坚实后盾
很难想象,如今有51家关系企业、营业额破1200亿的零售帝国,创业初期也曾经连续亏损7年。尽管财务状况捉襟见肘,主管们甚至要用“猜拳”的方式,决定由谁回总部报告业绩,徐重仁却从未停止投资基础建设。
由于台湾产业聚落相对不完整,无论要集中配送商品到门市、或生产一个全程18度C保鲜的便当,7-ELEVEn都得自己成立关系企业。因此,还只有14家店时,徐重仁就大胆在南北各设置一个出货中心,使商品可以集中配送,减少门市缺货。
1986年,7-ELEVEn终于开始获利,徐重仁更加大投资脚步。其中影响最重大的,就是导入POS(Point of Sales,销售时点情报)系统。这套系统,日本超商早已实施多年,用于协助门市精准掌握每天的销售数字;只是,一套要价高达新台币10亿元。
“便当”也曾在20年间历经三次试卖,最后都因为便当工厂无法配合生产,或无暇帮忙配送而作罢。直到1998年,7-ELEVEn与日本合资兴建一座从生产到配送、全程18度C保鲜的便当工厂,才催生了人气商品“御便当”。
这些投资,金额动辄数亿元、短期也看不见回报,为什么非做不可?“没办法,因为没人要做啊!”徐重仁说得轻描淡写,背后却隐含一股坚决的意志: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没人要做,就自己来!
当年“不得不做”的事,
搭上“虚实整合”趋势
如今,门市、物流和信息流架起的全方位供应网,俨然已成为7-ELEVEn接触顾客、满足需求的铁三角。
当年的两个小仓库,已扩大成四个专业物流公司、全台36个物流中心;门市订货的4000多种商品,每天都可以在半小时误差内,精准地到送达货架;在博客来买的书、7-Net买的可乐,也都能在24小时内交到顾客手中。
从POS系统起步的信息系统,也因为从数字中找出消费者生活改变的蛛丝马迹,而一层层向上堆栈、往外扩散。2006年,7-ELEVEn凭借零售龙头之姿,广泛整合外部资源,打造出从实体门市伸进云端的ibon这台半人高的机器里,有100多种网络服务、400多个合作厂家,无论要影印网络数据、订高铁票、缴牌照税、网拍交货,甚至点光明灯,几分钟就能在屏幕上一指搞定。
回过头看7-ELEVEn的每一个决策转折,每一件曾经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不得不做”的事,现在都成为赢得顾客信任的坚实后盾,甚至有点误打误撞地埋下了通往“虚实整合”趋势的伏笔。
乍看之下,7-ELEVEn对于开发门市、物流和信息流,花钱毫不手软;事实上,它投资的是硬件背后的贴心、快速与精准,为了是满足顾客一天24小时的需求、响应一年365天的期待,以求最终赢得一辈子的信任。
这,就是ROI最高的顾客投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