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的中国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是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打造的新能源领域交流平台,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该论坛已经成为最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年度盛会。在“十三五”“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环境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本届高峰论坛的召开可谓是恰逢其时。
此次峰会论坛的“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主题正是为了顺应新的经济形势而提出的。2014年,在APEC北京会议上,习近平以《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为主旨,系统的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主要包括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主要相对“旧常态”而言,在“旧常态”下,经济发展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包括目前困扰人们的雾霾。
在“新常态”的发展前提下,以节能环保、产业结构升级等为重点的中高速经济平稳增长阶段,“新能源”将大有可为,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因此,本届高峰论坛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政府官员,包括国务院研究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荷兰能源研究中心、国务院相关部委等,还有近千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巨擘,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常态”下如何让新能源为中国经济带路,如何让新能源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产业健康发展的动力而共商大略。
在此次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为表彰各行业以及个人对新能源产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主办方还隆重颁发了“中华新能源行业贡献奖”、“中华新能源社会责任奖”和“中华新能源产业功勋奖”。其中在颁发“中华新能源产业功勋奖”时,主持人如此说道,有一群人,他们在年轻时为行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今他们大多数已经五六十岁,我们从未忘记过他们,他们才是我们产业的功勋者。
在这样一群令人敬佩的功勋人物中,有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他就是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主任)、中国太阳能学会常务理事,清华阳光首席科学家殷志强教授。
“高效率地开发太阳能资源,让大家得益。”当年殷志强教授的这一句看似平淡却有着宏远价值观的话语成了他积极研发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原动力。作为中国高性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倡导者,也是被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研究与产业领头人,1979年,当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时,清华阳光的殷志强教授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一领域。1984年,殷志强教授发明世界首例单靶磁控溅射制备“铝-氮/铝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成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这项技术迄今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从发明到进入小试生产阶段,到国内首条年产90万支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生产线在清华大学南门内诞生,清华阳光也在酝酿中成长着。1988年,在如今的清华科技园-搜狐大厦底层西北角的位置,北京华业(清华阳光前身)成立,从此拉开了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新篇章。到1994年,作为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学、研”工程典范,清华大学太阳能电子厂在清华大学校内成立,建设了我国首条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家太阳能光热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研究生产单位。1997年,清华大学太阳能电子厂增资并改制为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世界首部《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五位起草人中有四位来自清华阳光公司。
一路风雨兼程,斩获了无数殊荣的清华阳光在2014年协办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太阳能技术标委会(ISO/TC 180)2014年会议、国际太阳能认证(GSCN)会议和国际能源署太阳能供热制冷委员会第43研究任务(IEA-SHC Task 43)会议。如今的清华阳光,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生产基地和世界首条先进的大规模太阳能热水器自动化生产线,已然成为太阳能行业的佼佼者和领跑者,更是全球科技的引领者!未来,清华阳光将以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着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继续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