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电饭煲品牌创始人苏增福访谈
跑“龙套”跑出个“名角”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苏泊尔只是给沈阳双喜压力锅厂做配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配件小加工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苏增福说:“当时很难,但正是双喜厂给了我们的机遇。做配件挣了点钱,我们开始做压力锅。
可以想像苏增福当时的艰难。当时压力锅生产属于二轻管属的产业,加之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双轨制,双喜是当地及全国的知名国有大型企业,而苏泊尔则是名不见经传的“个体户,需要在夹缝中谋取生存。可见一斑的是,当时铝材供应给沈阳双喜是2700多元一吨,而苏泊尔所采购的铝材则是1万多元一吨。仅此一项,“双喜五元钱卖一个压力锅能赚钱,而苏泊尔得卖几十元才有钱可赚。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这位曾经有着6年军旅生涯的苏增福做企业的目标和信心。由于苏泊尔没有自己的品牌,只好与“双喜联营,购买“双喜的商标,仅此,沈阳“双喜一年就要从“苏泊尔的手中赚500万元。
但沈阳双喜于1994年终止了和苏泊尔的合作,这对苏泊尔来说无疑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何去何从,一时难以决断。于是我们就来分析压力锅这个产品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做?我们发现压力锅已经从六七十年代凭票供应发展到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而且,整个炊具市场也从以材料划分进入到了以功能划分的时期。压力锅的市场前景依然存在。那么,他们如何从一家为他人做配套的小厂“凤凰涅□,而成为超越同行的“强手。此时的苏增福已经意识到了做自己的产品、创自己的品牌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为人家做配件,没有自己的绝活,只能跑龙套。所以,一个企业必须要创自己的品牌,而且要力争创名牌。
孤立无援的苏增福,只能带着家人和工人,背着“苏泊尔的压力锅,品尝着跋涉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艰难历程。没有人知道当时的苏增福的“压力和“动力的比重。
1994年,苏泊尔被双喜“开除的那一年,“苏泊尔第一个月只销售了3万只,况且1月份是压力锅的销售旺季,按此计算意味着一年最多也就只能卖30多万只。而1992年,他们用“双喜的牌子年销售量高达111万只。但苏增福带领“苏泊尔终于在压力锅上拼出了一条血路。1994年,他们的销售量已达到238万只。而近5年来,仅炊具“苏泊尔1999年就实现了3.4亿元的产值,2000年为4.84亿元,2001年为5.95亿元,2002年为9亿元。
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更为权威的数字表明,1999年“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为48.65%,2000年为52.11%,2001为53.11%。而业内人士分析,这组数据只是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如果加上农村市场,“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0%。这种成功的喜悦,给苏增福巨大的快慰。向来乐观的他对记者说:“我这叫跑龙套的一不小心跑出了个名角儿。
媒体“围剿”,人为“爆炸”
当“双轨制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时,民营企业赢得了自己的空间。苏增福说,此时,我们与国有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1995年,因为国内压力锅经常发生爆炸事件,国家不得不制定并颁布新的压力锅新标准。而就在国家这一新的强制性标准出台前,“苏泊尔早就已经按照强制性新标准执行了。这一步,是苏泊尔抢占压力锅市场强有力的一步。用苏增福的儿子苏显泽的话说,要战胜对手,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出对手的“死穴。而苏泊尔的广告语就是冲着别人“死穴来的———“苏泊尔,安全到家?苏泊尔的“安全诉求致使浙江有关部门对其他一些还没有执行国家新的压力锅强制性标准企业的产品进行清理,于是便有媒体指责“苏泊尔串通当地政府搞地方保护主义。苏增福说:“当时我真的愣住了,我执行国家标准反而错了?于是,他拿着刊登发难文章的报纸找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有关部门:“我要问个明白,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算不算数?算数为什么不执行,没有执行国家新的质量标准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什么不查处?执行新标准的企业有什么错?查处不符合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的企业,执法部门哪里不对了?”苏增福的这些“为什么让国家很多部门很感动,1995年6月,国家七部委下文,老式的压力锅只能生产到7月份,12月31日为销售截止日。
国家有关部门最终举起利剑向没有执行新标准的生产压力锅企业砍去。苏泊尔第一个执行新标准引领潮流的结果,就是独享丰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1996年,苏泊尔压力锅销售了400万只,而当时全国市场的总量也不过1000多万只,占去了市场的40%。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苏泊尔正雄起于市场时,一记重棒又落在了苏增福的头上。天津一老师家的压力锅爆炸,压力锅正是“苏泊尔的。紧接着大连又发生了一起压力锅爆炸案,还是“苏泊尔的。于是,“苏泊尔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些报纸在竞争厂家的广告诱惑下,开始纷纷发表相关文章。《苏泊尔压力锅大爆炸》,醒目的标题,夸张的渲染。有一家媒体甚至这样写道:放着金质奖不买要买浙江的一个小企业的产品,这下爆炸了吧!
“其实你能想到这是一起人为策划的爆炸案吗?苏增福问记者。他告诉记者,这两起事故都是“苏泊尔竞争对手的人为策划。苏增福告诉记者,天津的压力锅爆炸案,是一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故意在天津找一个老师家,有策划的人为制造爆炸。最后消费者告到法院,输了。苏增福说,因为他没有按照我们使用说明书上的说明进行操作。第二次还是这家企业的这帮人在大连,再次人为制造压力锅爆炸。
对此行径,苏增福深恶痛绝,他说,中国的传统企业创新能力差,缺乏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的创新产品。由于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企业竞争更倾向于打价格战,或采取不正当手段,相互残杀,而不是通过产品创新来获得高额利润,价格战使得许多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几乎没有资金能力用于研究开发。如何克服这两点致命伤,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也许,苏泊尔的创新给人们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