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亮-雅士利漆-立时集团创始人介绍
人物小结:
吴清亮先生,1926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管理区。他出身贫苦,少年丧父,寄居马来西亚做割胶工、当学徒、经营小生意。1945年以后,他立志创业,致力商务,历尽艰辛,成为了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他担任新加坡吴德南控股、怡隆、立时贸易、日本油漆和亮阁等集团董事主席,属下公司跨越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人物生平:
吴清亮先生早年失父,与母亲及姐弟相依为命。吴母李秀英,秉性温良恭俭,其夫谢世之后,独当家政大任,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教子成才。清亮君少时聪颖好学,因家境清贫,经济拮据,日间做小生意帮助家庭,夜间刻苦攻书,立志振兴家业。青年时期吴清亮便跻身工商界,与人合营油漆业。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益兴隆。
善举及荣誉:
为了帮助家乡亲人脱贫致富,吴先生捐资修筑环乡村道,主干线长3200多米,直通潮汕公路。同时建桥梁4座,建发电厂、水厂各一座,为家乡亲人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吴先生十分注重环境保护,重视环境卫生,捐资整治家乡村容村貌,把落后的村庄变成文明之乡。首先,把全村原有老式粪池填平,根据村民居住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在全村不同位置建无害卫生水厕12个,使该村卫生环境大为改观。同时清理修补臭水沟6000多米,再修建地下排污水沟8条2600多米,并雇专人打扫全乡村道,净化环境。
接着,吴清亮先生再捐资把大吴村南北两溪河堤及所有池塘砌成石篱,并在村中栽花种树,美化村容。为纪念慈母,吴先生先后在大吴村口潮汕公路旁投资建“秀英亭”和“秀英园”,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供村民及过往行人休憩、观赏。
吴先生还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1979年,他首次回乡探亲,便到小学看望学校师生,并向校长表示愿意捐建小学校舍。第二年他便捐款12万元扩建大吴小学。1989年2月,他又决定赠建一所完全中学,该学校1990年动工,1991年交付使用,共捐款1300万港币。为纪念其父亲松昌先生,该校命名为松昌中学。为了教育配套,1993年10月,他又捐资兴建一所小学,把原大吴小学改为幼儿园。10多年来,他先后投资于家乡教育事业达人民币2000多万元。现在,松昌中学是潮安县直属中学,潮州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在吴清亮先生的大力帮助下,大吴村的各项建设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国家和省一些领导同志曾亲临大吴村视察。1995年大吴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1996年11月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等亲临观光。历年来,海内外乡亲和外国友人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
吴清亮先生:情系桑梓盛德绵绵
吴清亮事业有成不忘本,热爱桑梓之情与日俱增。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他率先在北京投资“金属包装厂”、“快速面厂”等3个企业近千万元。20多年来,他回乡往返数十次,先后在自己的家乡大吴村赠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自来水厂、电厂、道路、桥梁、无害化卫生间、秀英园、秀英楼、卫生院等20多个项目,共捐赠人民币5000多万元。
跋涉万里奔波志在桑梓致富
经济是文明建设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根本,没有经济发展,就寸步难移。清亮先生经常说:“环境再美,没有经济,并不美,美也是假的。
因此,他积极支持家乡建设,不仅从资金的支援,而且还启发家乡的独立自主,发展多种经济。他利用海外众多关系的网络,从引进人才、技术、品种、管理人手,寻求发展经济新路子。他先后聘请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多人,探讨发展传统陶瓷工艺、种植、饲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调查研究,编制大吴村经济发展规划。
20多年,吴清亮往返回乡奔跑,特别是1988年至1992年间,往返更是频繁,目的在于帮助故里乡亲寻找发展经济新路子。l988年,他放弃集团的商务,为家乡发展淡水养鱼业,先后到国外参观多处养鱼场、繁殖场,亲自参加养鱼场的饲养工作,从中摸索经验,搜集饲养技术和管理资料,购置养鱼饲料和检测器等。当年11月8日,他带二儿子吴俊仁博士和教授等6人,每人带着一袋水放养的鱼苗,准备带回乡试验养殖。由于是鲜活商品,新加坡机场不同意托运。吴清亮让各人把旅行袋中的衣服物品舍弃,装上塑料袋,放进要饲养的鱼苗。到汕头机场时已是午后2时,他也忙不着吃饭,立即驱车前往大吴村,一直把带来的鱼苗放养完毕,才放了心。这时已是下午4时多。
1989年,吴清亮先生从台湾、日本和韩国了解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途径,认为番茄和食豆可作日常食菜,又可加工成罐头创汇出口,适宜农村发展规模化生产。于是,当年9月9日他随同台湾企业家李昭胤先生等,回乡研讨发展种植业和综合加工业等问题,并花了很大代价引进日本番茄和台湾番茄各两个品种及日本食豆种籽。在浮洋镇政府的支持下,分别在4种不同类型的地区,进行种植试验。从1989年10月8日至9日播种育苗,11月15日至21日移植至1990年4月10日前收获完毕,土壤不同,品种不同,产量也高低不一,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于是及时总结种植的经验教训,为发展经济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改造乡间环境创建文明新村
吴清亮认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现代生活的观念和意识,不论是先进或落后地区,不适应现代生活旧的生活习惯,迟早应当破除。
他聘请国内外建筑工程师、设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村民,组织调查组和设计测绘组,绘制出全村建设规划图,包括改造旧的住宅区,规划新的住宅区、文化活动区、工业区和井字型村干道接通潮汕公路等。然后,上报镇、县、市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经上级部门确认后,结合村实际,进行分期实施,为发展经济打好良好基础。
在搞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他还注意改变环境卫生,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冲破重重旧的生活传统观念。他还为村民创造歇息的活动场所,赠建秀英园,设有楼、台、亭、阁及开辟绿化空间,投资人民币150万元。
耗资兴学育才造福子孙后代
吴清亮先生常常说,家乡要出人才,必须靠教育。搞好文明村建设,培养对社会有造诣、有贡献的人,兴教育才是根本,要靠教育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靠教育来改变旧观念、旧意识。
1979年,吴清亮首次回乡探亲时,便到学校看望师生,看到学校仍在破旧的祠堂上课,当场向校长表示愿意捐赠小学校舍,委托村干部帮助筹划设计方案。第二年便捐资人民币12万元建设大吴小学。每次回乡,他都亲临学校看望师生。他每年拨给师生校服冬夏各一套及奖教奖学金等费用8万元,自从1984年,一直坚持至今。
在近十年的考察了解中,他感到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39年2月,他决定赠建一所完全中学,委托潮州市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1991年全面竣工。作为纪念其先严松昌诞辰100周年的献礼,校名为“松昌中学”。
松昌中学建成交付使用后,吴清亮先生一直都很关心教学和师生的生活情况等问题,继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关心师生生活。办学12年,还续建教学楼、师生宿舍、400米跑道、运动场、实验大楼等项目以及增设教学仪器和奖教奖学金等,又再增资人民币2000多万元,比原增建资金增加2倍。
为了教育配套,1993年10月,他再次决定新建松昌小学一所,把原松昌小学改为松昌幼儿园。从而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条龙的教育系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造福子孙后代。
十多年来,他先后投资于教育事业达人民币3865万元,形成颇有规模的松昌教育阵地。近年来,松昌小学办学成绩成为全镇小学系统的教育前茅,1996年评为县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单位。
吴清亮慷慨解囊,赠建社会各种福利事业的崇高情怀,激励故里加倍努力,振作精神,繁荣经济,为国争光。他的热心桑梓事业之情,赤子之心,乡民将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