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玻玻璃品牌董事长曾南访谈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未来玻璃行业虽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成本的上涨、产品价格的下跌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种状况持续会对南玻带来冲击么?
曾南:我不这样看。其实,上述情况确实存在,但仅限于浮法玻璃。南玻目前的三大产业,互补性很强。除浮法玻璃和工程玻璃外,精细玻璃也逐渐成熟,而后者体现出明显的高端产品特征:高科技、高利润、高准入门槛及对工艺生产严密性超乎寻常的要求。2005年南玻浮法、工程及精细玻璃的利润贡献比例为四、三、三,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0 6年随着几个主要投资项目的运营,公司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尤其是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推进,浮法玻璃利润在公司总利润中的比例还将进一步降低。从这个角度讲,目前浮法玻璃虽然难一些,但对公司的影响不大。
值得提及的是,往年的现在通常是淡季,可今年却不同,旺季提前,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仍满足不了定单,天津如此、成都也如此;工程玻璃如此,精细玻璃也如此。而浮法玻璃价格自三月份开始缓慢回升,一般企业销售价格维持在1200元/吨左右,但南玻的高端产品可以卖到1800/吨左右,甚至达到3000元/吨,还供不应求,加上工程玻璃及精细玻璃的价格继续在高位,如期完成全年经营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记者:二十年前,南玻还只是一家50万美元家底的小企业,而现在却成为国内玻璃行业公认的龙头企业,您如何看待公司的优势?
曾南:市场上仍习惯把我们划属为纯玻璃板块,显然已经不是很准确了。浮法玻璃只是公司产业的一部分,仅凭100多万吨/年的产能,我们恐怕连国内前十名都进不去,但南玻却是目前玻璃行业中产业结构最为完整的企业。除了前面提到的可有效规避单一产业的市场风险外,重要的是南玻不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普通玻璃企业,而是一家能让投资者感到放心的企业。
所谓“谋定而后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浮法玻璃到工程玻璃及电子玻璃领域,公司都先后完成了从行业进入者到领先者的角色转变,刚刚涉足的太阳能光伏领域也会是这样。所以南玻的行业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公司拥有的高端产品,比如工程玻璃,其质量、规模、自我研发实力及市场占有率等,应该说在上述方面,至今仍然具有巨大优势。原料涨、玻璃跌,别人奈何不得,但南玻就会比较从容。
记者:一般来说,一个行业进入到成熟期后,整合也将随之而来。但在南玻的近些年的规模扩张中,至今未有此举,为什么?
曾南:南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仍能良性运行,扩张策略应该是相当成功的。无论是产业链的扩充还是区域架构的搭建。我认为,整合不仅仅是扩大规模,更要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如是否是产业链上的有效延伸,还要算经济帐,收购并不简单等同于低成本。对于收购兼并,南玻不排斥,但绝对要有很强的商业目的,并符合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符合南玻所有投资人的利益持续最大化、持续增长的原则。其实,对于投资建厂,南玻有自己非常成熟的模式。成都南玻从土建到点火,仅用了13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国内外难找出第二家,其产能高居整个西南地区之首;天津南玻,其工程玻璃产品已经牢牢占据了北方该类产品的制高点,前三个月的定单量已经超过全年计划;而精细玻璃方面,属于高回报产业,国内目前也没有哪个厂家比南玻做得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未来,浮法玻璃投资方面应该不会再做它想,重要的是要做好做精,在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方面做得更好。另外,通过工程玻璃产业产能及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南玻也将大幅度提高浮法玻璃的自我消化比例,使其具备更强的增值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他领域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记者:去年,公司高调宣布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很多投资者感到,相对于南玻现有产业,这似乎是个全新领域,是这样吗?
曾南:我说过,南玻的扩张一定是围绕产业链条上的有效延伸,即从自己的优势领域向高成长领域拓展。对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再赚钱我都不会动心。
公司之所以大胆进入太阳能光伏这一领域,一方面是利用了南玻在精细玻璃和电子陶瓷生产中积累的工艺经验,将产品链条延伸到更具市场潜力和增长性的太阳能电池甚至更上游的原料制造领域。另一方面,源于该行业的市场前景。据悉,从99年到2004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量保持了33%的年度复合增长率。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量在200MW左右。按照目前在建项目预计,06年将是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高速增长的一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将继续保持更高的增长速度。 07年将与全球增长水平持平。
南玻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项目去年11月在东莞已正式动工,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届时,南玻将形成250吨/天的生产能力。另外,2007年南玻还将将形成30MW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这一项目将是南玻谨慎而又坚决进入这一领域的第一个平台。按照规划,南玻东莞绿色产业园的太阳能电池的综合产能将逐步达到450MW。相信这些项目在大幅提升南玻的收入及利润水平同时,也会让南玻在行业龙头这把交椅上坐得更稳、更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