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威电池品牌董事长周明明访谈
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明
辞职创业,实践抱负
1989年,周明明以优异的成绩在杭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分配到位于太湖之滨的家乡长兴县虹溪中学任教。十多年寒窗,终于学有所成。在别人看来,教师先生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他可安安心心地当好一名化学教师。然而,他却令一般人不解地冒起了另行择业的风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动助力车已经在国内市场悄然兴起,且以年增幅30%的速度发展。然而,为之配套的国产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仅半年左右,用户与电动助力车制造厂对国产电池质量抱怨不绝,洋品牌蓄电池乘机大举登陆国内市场。一时乎,洋品电池广告充斥电源技术专业杂志、电动助力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纷纷打起了采用洋品电池配套以示优质车辆的广告,民族电池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此刻,出身于电源研发之家和酷爱化学专业技术的周明明,再也站不住三尺讲台,不顾家人的反对,于1995年毅然辞去公职,办起集研发与制造于一体的电池厂,立志研发出能与洋品牌叫板的优质国产电动助力车铅酸蓄电池,实践为振兴民族电池工业的研发与制造技术水平的宏大抱负。
8000元启动资金,三间简陋民房,十几号员工,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诞生了。
与别的民营企业老板不同的,是周明明的另类经营思路。他依靠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创业方式,绘制了国产蓄电池性能技术迅速改变现状追超国际水平,唯有聚集国内蓄电池鼎级专家,发挥各人所长,综合各方特长,从而形成一个“超威技术团队”,才会产生惊人之作的发展轨迹!
企业创立之初,周明明坚持采用“两条腿”走路和“两手”一起抓的企业发展策略。所谓“两条腿”,就是起步阶段以生产技术要求并不高的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一来可以“养家”,二来可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作为“练兵”和“培训”基础知识用,三来可将剩余价值用作研发新型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胶体)蓄电池的科研资金。所谓“两手”一起抓,“一手”是从周一到周五为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室与生产车间进行试制工作,每天工作达16个小时之多。夜深人静,安静的厂区除了门卫,只剩下他一人在做着各种理化测试或分析各种理化检测数据,继续做他的新产品研发工作。饿了,开水、冷饭、萝卜干就是他的夜宵。有时客户到了县城,他来不及换掉被稀硫酸灼蚀成千孔百疮的裤子,骑着破旧摩托车直奔10公里外的县城迎接客户。周六和周日,他把家里的摊子扔给父亲,腾出“一手”跑出去广交朋友,“不自量力”地上门寻访国内顶尖的知名专家,邀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他必须冲破万重难关,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实现他的梦想。
当时,超威实在太小,周明明的“书生意气”让很多人摇头。然而,周明明不怕碰壁、锲而不舍的精神、对蓄电池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和立志要为民族电池工业水平超越洋品牌的赤诚之心,终于打动了众多专家的心,他向北京、沈阳、哈尔滨、重庆、上海、厦门的著名蓄电池科研部门、电化学专业博导等一批国内顶级专家和教授发出了十多张聘书,获得了一流的技术支持。
2000年4月,江南已是大地翠绿,万花争艳。历经四年多的攻关,超威第一个产品电动助力车蓄电池一面市,就以出众的品质产生了“一石起浪”的效应,其性能检测指标超过知名厂家,国内各大电动助力车生产企业试用后叫好不绝,不少厂家终止与洋品牌的合作,转而倒向超威。
正是第一个产品的优异表现,使他赚足了“第一桶金”,短短二、三年便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财力支撑,周明明更表现出了高水平“理才”气魄,不惜重金引进大批高级研发、管理人才,以求把自创品牌的金字塔做得更高、更大、基础做的更结实。
2001年,超威跨出“超越权威”第一步。在熟知了纳米材料的奇功妙用后,周明明以扎实的研发方案、十分低调的姿态,组织超威技术团队开展了近百次试验工作,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将纳米技术成功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的制造中,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超过行业标准,其中最关键的使用寿命性能超出行业标准一倍以上,整体性能超过了进口的同类产品,把传统工艺生产的铅酸蓄电池远远抛在了后面。超威这一步革命性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一下子缩短了几十年的距离,成为与国外先进性能水平的胶体蓄电池相媲美的产品,而售价仅是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二!当超威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时,有关部门十分吃惊,他们在数月前还在以几十万元的补助为支持条件,开展纳米技术在蓄电池生产运用科技项目的网上招标活动!
2005年3月,山东省乐陵市委党校聂老师来信说“超威牌6-DZM-12电池到现在已用了四年了,现想换电池,怎么汇款?”诸如此类来信,每天如雪片纷飞,从四面八方落向超威。
超威纳米蓄电池一举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质监总局、经贸委、环保局四部委联合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006年又批准为国家免检产品。
超威驶入了创新创业的快车道。短短几年,应用高新技术制造而成、各项性能领先国内同类产品的铁路机车车辆、电动汽车等蓄电池产品,相继研发投入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河南超威、山东超威、江苏超威等子公司及OEM公司共达十一家公司应运而生,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企业经营业绩连年翻番。尤其是作为一家民企新秀,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任务,跻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专业委员会会员名单;超威的工艺、技术令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刮目相看,被该委员会吸纳为一员,参与了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行业标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等4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全国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售后服务手册的制定……
2005年底,超威已发展成集团模式经营,总资产达6.17亿,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拥有子(分)公司及OEM公司共十几家,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市并出口欧亚各国,其中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17%,居全国同行同类产品第二位。
周明明演绎了“能人造超威”的奇迹。他说,超威是一家专业制造动力电源产品的企业,创立品牌特色,首先要积蓄“动力”,就是要把一流的人才团队和全新的品牌观念作为企业的“原动力”来经营。有了“原动力”再加科学的管理作为“催化剂”,自然就会“裂变”。周明明创业初期立下的“两大目标”,至此已基本实现。2007年9月,超威公司顺利通过了英国证券市场派遣会计、法律专家的审计,英国雷曼公司投资2亿元人民币全部到位,“超威”离实现上市工作目标已不再遥远,她将成为全国蓄电池行业屈指可数的上市公司之一……
打造品牌与自主创新的全新诠释
在超威,企业员工最津津乐道的,是周明明创造性地将品牌理论引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为提升“才力”不遗余力。他亲自“谱曲”、亲自指挥了这场具有较高水准的“品牌”与“人才”的交响乐,以其令人激动、令人向往、令人折服的旋律,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价值。
他说:建立并管理好现代企业,自己必须要有现代水平的知识,否则,就无法“谱曲”和指挥,为此,他身体力行,刻苦钻研电化学专业知识,并在百忙之中坚持到浙大进修完EMBA课程。几年中在国内、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并且成为长兴县解放55年来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人。
从教师到创业、到工程与企业管理行家、到入选“151人才工程”人员,全凭他个人奋斗,没有“大树”为他支撑,完成了知识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积累,他开始起飞了。他选准的第一目标是塑造品牌,让企业人才与科技优势的价值成倍放大。他认为,一个企业再好的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一个响亮的品牌却能成为民族工业的“常青树”。
在塑造品牌的模式选择上,周明明同样有着独到的眼光,他用行动成功实践了他对品牌与人才关系的全新诠释。
采取“刚柔并济”的手法,全力塑造人才团队品牌,以人才团队的品牌效应,助推产品品牌和整个企业品牌形象快速提升,是周明明“经营”品牌与人才管理的创新,给人以全新感受。
刚,即刚性引才聚智。周明明求贤若渴,识才善用。每年,他都要亲自带队到高校、大中城市人才市场招聘人才。如今,超威人才济济,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各类人才23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电化学专家2名、教授1名、教授级高工3名、高级工程师5名,硕士6名、中级职称人才31名。
柔,即柔性引才借智。2001年以来,超威聘请清华大学、国家蓄电池研究所、复旦、哈工大等著名科研院所十多位顶级专家为技术、管理顾问,年均投入300多万元。
周明明带领他的人才团队,先后自主研发10多项新产品(列入国家火炬项目和重点火炬项目共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级火炬项目1项),获得26项专利成果,创造了蓄电池DOD为国家标准5倍的产品的世界纪录,研发成功了电容量、使用寿命、安全系数等主要指标为国内同类产品之最的磷酸铁锂电池,售价仅为同一产品的三分之二!优秀的产品品质和受人称道的服务,使超威品牌扬名海外,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色列、埃及等国家的经销商和电池生产企业慕名来到超威公司,寻求超威以技术投资方式到他国进行合作生产的机会,为中国蓄电池生产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创了新纪元。
如今,人才团队的品牌效应已为超威插上了自主创新加快腾飞的翅膀,企业以每年取得技术成果10个以上、规模成倍扩张的惊人速度,成长为县、市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蓄电池行业的一颗夺目新星!在长兴乃至我国蓄电池行业的成长曲线上,画出了一条粗壮又强力的上升直线,以浓重而又五彩缤纷的色彩,绘出了一幅令人折服的美丽画卷!
近二年,周明明极力推行他的新理念,大规模地更新企业装备,积极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力扩大超威品牌效应。
超威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ISO14001:2004、GB/T28001-2001体系认证、CE认证,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措施,通过了清洁生产方案验收。超威还投入近千万元,建立了自己的“新能源”研究所和工艺测试中心,与更多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创建了“超威环保蓄电池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水平上了新台阶。超威在生产、办公自动化、设计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等方面的自动化、信息化装备水平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在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强手林立的浙江,超威有一项业绩令人羡慕,这就是连续四年保持“零库存”的纪录,产品还在生产线上就被预订一空;带着汇票订货还要排队等候几周;财务帐面无分文应收款;企业产销税利年均增幅高达136%以上。
目前,“超威”产品已成为国家免检产品,超威公司先后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全国十大行业名牌、浙江省优秀科技产品奖、中国质量过硬服务放心信誉品牌、国家检测质量连续稳定合格好企业、3.15中国蓄电池质量服务示范企业、浙江省新世纪质量服务双优企业、浙江省企业资信AAA级、浙江省绿色环保产品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业内评价,这就是超威品牌效应的生动缩影,更是周明明在打造品牌与自主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又一杰作!
超越自我的理想境界
人们说,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周明明身上也印证了这一点。不同的是,他不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孜孜以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他说,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财富不再只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的天职。
近几年,长兴县兴起一个新的主导产业——新能源制造业。全县规模型蓄电池企业达50多家。周明明没有埋头个人的事业,他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全县蓄电池业的共同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自严、自律、率先实践,以求为他人提供可鉴模式。
超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投入280万元资金邀请专家和科研单位对蓄电池生产环保课题进行试验、攻关,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首套环保设备在超威诞生!成为兄弟企业参观、借鉴经验的源地。继而又投资近5000余万元进行全集团公司生产环保技改工程;在全县蓄电池企业中是最先通过省、市、县三级环保标准监测验收企业之一,为使全县产业形象迅速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超威不但毫无保留地与全县同行企业“抱团”协作,而且利用自己的新能源研究所和人才团队的优势,与全国几十家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正为长兴县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客观评价,超威目前很大一块投入,是难以看到经济效益的,或者说是很难短期获得回报的。对此,周明明心照不宣,他说,做企业不能急功近利,超威目前具备了更好地回报社会的实力,应该为地方发展作出多层面的贡献。
一个人贵在超越自我。因为睿智和才华,周明明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近几年来,他时时被荣誉的光环围绕,先后被评为市、县劳动模范,长兴县十佳青年创业先锋,湖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他不仅是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也是民盟浙江省民营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县人大代表、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市优秀企业家、市十大杰出青年、县工商联副会长、市工商联执委、县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理事。他将个人事业与推动社会进步紧密相系,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公益活动,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是一个具有更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有人说,仅以超威旗下11家公司,年上缴税金近亿元,为社会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而言,就是一项不小的贡献。周明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年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他在企业中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会和各种相应的帮扶办法,对贫困职工家庭、下岗工人、社会残疾人、特困学生、军烈属给予长期给予各种帮扶措施。他说,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尽好社会责任,个人事业成功才有意义。
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周明明超威自我境界的又一股“原动力”。他认为,企业发展得越大,也就意味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越强,企业家的自身定位与奋斗目标的取向也更加重要。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浙江民营企业家割舍不去的“草根情结”,更看到激情与理性的和谐交融。
2005年是周明明创业历程的一个里程碑。超威以优异的业绩和成长速度,先后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5中国潜力100”榜入选企业、连续3年被全国工商联等部门评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200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授予中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2007年11月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授予“中国行业自主创新十强”。
立马市场潮头,周明明意气风发。他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文弱书生,他正为超威二次创业注入更强劲的“原动力”。
一系列新项目已进入实施,预计到 2007年底,超威仅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电动助力车蓄电池一项的产值就将突破29个亿,锂电池的投产、铁路电池和电动汽车电产品的迅速扩大,超威年产销税利将再创新高。同时,加快资本运作步伐,组建现代化企业集团,实施海外上市举措,筹集更多资金。
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发力奔跑,努力打造电池行业的航母企业,为不断提升我国民族电池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作出新的贡献。他说,这是他的理想,更是支撑他前进的强大“原动力” !
超威公司办公室为周明明作过一项统计,超威公司创业12年,合计4300余天,周明明休息时间不到20天,占工作日的0.5%。为了企业的发展,他总是高效、拼命、忘我的工作。2006年,为了引进外资,也是他人生首次赴香港,谁知他会当天晚上抵港后就匆忙展开工作,次日下午办完公事就匆忙搭机返杭……有人说,“企业家的睿知加上他的勤奋等于成功”。从“超威”品牌的昂然崛起,使我们更加深了对周明明的了解和理解。
此时此刻,笔者终于信服了超威一位资深员工所说的一句话:“超威的成长,凝聚着周总的心血与汗水”这句话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