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康隐形眼镜中国区总裁李振福访谈
增长高于医药业平均水平
记者:诺华中国去年取得了怎样的业绩?与诺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成绩如何?
李振福:2004年诺华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额较上年增长36.3%,达到15.6亿人民币,而集团全球净销售额增长为14%(以美元计),中国区的增长速度是整个集团的2倍多,其中诺华制药去年实现销售增长39.1%,增幅在诺华制药全球名列榜首。另外,与去年中国整个医药行业平均为22%的增长速度相比,诺华中国区的增长额也超出了十几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们的市场份额有所扩大。应该说,去年诺华中国取得的成绩是令诺华总部和中国区都相当满意的。
记者:诺华中国区销售额能如此突飞猛进的秘诀是什么?
李振福:外部和内部环境促成了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大环境都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而且人们对医疗健康的投入不断加大,这给诺华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从诺华内部看,诺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Dr.DanielVasella)给予中国高度的重视,其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目前中国区取得的成绩。目前中国区的年销售额只占全球总额282亿美元的0.8%,但魏思乐博士每年都至少来中国一次。其次,我们有个稳定且本土化的团队,从我本人到诺华制药的总裁刘贞贤,都是中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这使我们无论是与中国企业合作,还是与政府的协调方面都占有优势。另外,诺华在中国的知名度虽然还不高,但声誉很好,加之在市场推广方面也非常专业、执行到位。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诺华中国在连续5年内取得平均复合增长近30%的良好业绩。
专利药、其他业务并肩发展
记者:去年7月诺华制药成立了新兴市场部门,并在去年底将诺华制药中国区从亚太区剥离并入新兴市场区,从而成为与亚太区并列的销售区域。此次变更后,诺华制药将作出哪些新的部署与调整?
李振福:从亚太区剥离后,意味着中国区的级别提高了一层,这使我们在管理上更易操作,在申请全球总部支持的时候也更有优势。并入新兴市场区后,我们把诺华制药在中国的业务分为4大部分: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潜力地区。
记者:诺华在中国还有动物保健、视康隐形眼镜、婴幼儿产品和非专利药等几个事业部,但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远不如专利药这部分突出,今后会有哪些战略调整?
李振福:我们2004年销售增长的驱动力的确大部分来自核心业务——专利药品的卓越表现。除了专利药外,其实诺华全球在其他一些领域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婴幼儿产品嘉宝公司世界排名第一;视康眼镜世界排名第二;我们总部的非处方药(OTC)事业部在欧洲排名第二,而这些事业部在中国的发展与专利药部门相比还很不平衡,因此这也是诺华中国将来要调整的战略目标之一,让我们的非专利药和隐形眼镜等其他业务在中国能与专利药事业部一起,并肩发展。
考虑能带来价值的并购
记者:随着诺华今年2月21日宣布战略收购德国赫素制药公司和美国EonLabs 公司,并入旗下的非专利药业务部门山德士公司后,诺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生产商。这些整合在中国市场上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李振福:并购是诺华全球战略考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在华的市场计划的一部分,整合是医药市场的大趋势,在中国的医药市场逐渐成熟的同时,也更重视规模效应。5月27日我们从诺华总部获悉,收购赫素的并购案已经获得欧盟的批准,一系列具体的并购事宜预计可在下半年启动。因为赫素在中国天津有个制药厂,所以今年下半年诺华中国的非专利药事业部将与天津赫素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整合,以扩大诺华在中国非专利药领域的业务。诺华在中国将着重发展一些市场空间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非专利药,比如心血管类和肿瘤类药物。
同时,我们也看到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随着竞争加剧和GMP门槛的抬高,企业间的并购与整合成为一种必然规律。中国目前有4000家左右的药厂,而美国仅有一两百家。资源的分散使得众多国内药厂不成规模,研发和技术实力不强,这将使他们面临生死存亡的难题。行业发展的困境及大家对并购的认可,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当然,收购也是一种需要“机缘巧合”的事,如果一个资源优良的企业找到我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大价值,也对对方有益,我们当然会积极考虑。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不仅在药品方面,如果能在与其他的事业部相关的领域碰到任何能令诺华中国壮大和发展的并购机遇,我们也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记者:2004年,诺华对研发的投入约42亿美元,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据说诺华总部正在考虑在中国或是印度设立研发中心,你认为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李振福:中国有传统医学中医药的优势,几千年来积累的精华都值得西药借鉴。中国研发人员在西药化学合成方面的能力很强,这也是中国的优势。另外,我们和中国科学家每年举办一次“诺华——中国(科学家)高层研讨会”,和他们保持沟通,大家通过互相了解,共同受益,这是我们做研发前期的准备工作。诺华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建或不建的问题。
高度重视专利申请
记者:近年来关于外企专利药品在中国遭遇挑战的问题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如至今未有结果的辉瑞的万艾可专利案。请问诺华目前在中国申请到的专利药共有多少种?
李振福:我们对知识产权问题高度关注,诺华在中国有一些药品申请了专利。专利保护是保证医药企业能够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德国就是个先例,德国以前有很多著名的研发型药企,但由于得不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现在已经少得屈指可数了。一个专利药研发的时间一般是10-12年,需要8-10亿美元的投入,这样的消耗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合理补偿,那将没有企业愿意继续研发工作。从这一点上说,专利药必然要比非专利药贵,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专利药的用药人群比较有限,这也导致了专利药价格偏高。通过辉瑞等企业的专利案,我们也会吸取教训,以避免在专利申请方面碰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在日前的财富全球论坛期间,辉瑞副董事长杰弗瑞·肯德勒称,全球的假药中有2/3来自中国,事后辉瑞就此言论公开致歉。目前国际社会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李振福:无论是制药行业还是任何牵扯到研发强度很高的行业,像软件、影视行业,专利保护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无论在国外还是中国政府,都是被高度认可的。没有专利的保护,研究得不到真正的回报,这些行业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的。研发企业就是这样的道理,你要保证我花了这么多投资,这么多心血进去,有一天会有回报,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的回报,必须有一种政策保证,这是制药业健康发展的大前提。当然更重要的是现阶段怎样有效地保护这些知识产权,中国政府在采取的保护措施上不断进步,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觉得很乐观。
扶他林事件未有太大影响
记者:今年4月初,FDA一则包括扶他林、芬必得在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存在心血管和胃肠道风险”的警示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请问事件是否对扶他林系列产品的销售造成不良影响?今后诺华将如何应对FDA可能随时发布的各种警示及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
李振福:此次事件使扶他林系列销售一度下滑,但目前已经回升,预计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对于FDA的警示,我认为,一方面诺华一贯坚持对药品研究的数据透明,包括各种不良反应完全透明;另一方面人们必须意识到,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特别是化学药,并不会因为通过了FDA的批准就百分百安全。药品治病的机理就是药品利弊权衡的过程,所以在用药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判别利大还是弊大,决定用还是不用或者怎么用。同时,对于FDA等药监部门来说,也必须掌握好一种平衡,就是既要加大对人们用药安全性的保障,又要避免过分拖长审批时间而带来的医药行业成本上涨。
记者:近日国家即将大幅降价抗生素的消息传出后,一些国内药企将矛头指向某些可获单独定价而价格较高的“三资”药品,使这些比国产药价格贵数倍的洋药惹上“高价牟利”的嫌疑;而医药是特殊消费品的特性,则给药企平添了一层“救死扶伤”的重任。请问诺华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李振福:目前医药行业也的确面临矛盾:一方面制药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救死扶伤,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者又要求商业利润和回报,因此二者的平衡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表现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诺华一直积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世界上讲,诺华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一起,将抗疟疾药物“复方蒿甲醚”以成本价供应非洲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在中国,诺华也投入巨资与卫生部共同开展“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及高血压防治和教育项目等。去年诺华在全球对公益事业的投入总额达5.9亿美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事情兑现我们公司中文名“承诺中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