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欧达羽绒服品牌董事长傅妙奎:诚信托起羽毛世界
傅妙奎接触羽毛前,是个泥水工。泥水工是个体力活,整天日晒雨淋,在泥地里滚。那时傅妙奎在钱江农场做工,来去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骑一趟得花一个多小时。由于身体瘦弱,傅妙奎感觉有点吃不消,就跟着做收毛生意的阿舅,走街穿巷收购鸭毛鹅毛,开始了与羽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没想到这轻轻的羽毛就此托起了他的一生。
当时的他,背着蛇皮袋,在大街小巷,乡间山村,汗流浃背地奔波着叫喊着,活脱脱一个生活在最底层为生存挣扎的青年,收一天毛能赚个十来元钱已经很知足了。
不久,傅妙奎开了一家门市部,由挨家挨户上门收购转为专门收购毛贩子的羽毛,然后再把原料毛贩到安徽、江苏、江西、上海等羽绒加工厂。随着对这一行业日渐熟悉,傅妙奎开始有意识的将原料毛实行简单粗加工后再抛售,大大提高了羽毛的附加值。1990年钱江羽绒厂的厂长见傅妙奎人实在,就邀请他到厂里跑供销。三年后,钱江羽绒厂改做羽绒制品,傅妙奎这个专跑羽毛供销的没了用武之地,重新回到了村里。
说起那段经历,傅妙奎感慨地说,尽管在羽绒厂只做了短短的三年,但这三年砺练,却是一段宝贵的财富,他从中学会了跑供销的必需技巧以及经营的思路和经验,为他今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平台。
也就在同一年,傅妙奎接手了村里那家濒临倒闭的羽毛厂。这个羽毛厂,说确切一点,不过是一个小作坊,办公室与生产车间全挤在五间平房内,连傅妙奎在内,仅有三个人,没有原料,也没有市场。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傅妙奎却在这间不起眼的小作坊里做出了500万元产值的神话,成功地掘到了第一桶金。
回忆起往事,傅妙奎很有感触:“记得刚刚开始,我曾为选择做内销还是外销痛苦过一阵子。”
“当时国内羽毛市场的利润远比外销丰厚得多,但三角债多,这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瓶颈。而九十年代初,国内市场还没完全开放,羽毛出口颇费一番周折,先得将羽毛运到深圳,通过卖给香港、台湾的客商,再由他们转手卖给外国客户,这是一种极为原始的外销模式,操作起来有诸多不便。但有一点十分吸引人———客商都是现款提货,从不赊账。外销市场虽说利薄,但资金回笼快,便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内销市场我熟悉,外销从来没有做过。外销往往批量大,投入的金额大,风险也大,但回报丰厚。”
犹豫再三,傅妙奎还是果敢做起外销市场。事实证明,准确的销售定位是他成功的前提。
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介绍,傅妙奎认识了一位台湾客商。当时傅妙奎的小作坊仅有一台分毛机,三个人,五间平房,而萧山上规模的羽毛加工厂已不在少数,但这位台湾客商看着一脸诚意的傅妙奎,答应给他做做看。
傅妙奎至今都清楚地记得,1993年3月,他的小作坊接到了第一笔订单———7吨羽毛。傅妙奎丝毫不敢懈怠,与另外两个人起早落夜地做,他明白这笔生意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这个小作坊今后的生存。半个月后,傅妙奎按约定的时间,及时将货运到了深圳,台湾客商验货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几天后,台湾客商又给傅妙奎一笔14吨的羽毛订单。一个月后,傅妙奎又及时交货。两次下来,台湾客商对傅妙奎十分满意,拍着傅的肩膀说:“好了,今后,你有多少货我就要多少货。”
这一年,傅妙奎仅与这位台湾客商就做了500万元的生意。
这第一桶金来得这么顺利,顺利得有点出乎傅妙奎的意料,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这样的原始资本积累很重要,傅妙奎担心的是“第一桶金”来得太容易,用起来不心疼,就不会认真用好每一个“铜板”。好在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没有拼命去烧钱,而是用来扩大再生产,扩建厂房,新增设备。“不要老想着怎么赚钱”
每个人都想花费少一点,而得到多一点。这是一种大众的世俗文化。
但是,在傅氏集团,傅妙奎一直是这种文化的最大抗争者。“我们非常尊重这种文化的存在。正因为有了这种文化的存在,企业发展也就找到了原动力。但有一点必须引起警惕,创业者办企业时,一定要超越这种文化。不要老想着怎么去赚钱,而是考虑如何去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
“追求盈利,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挣钱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决定能不能挣钱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客户。你给客户提供了超值服务,提供了价值,你也就挣到钱了。”傅妙奎说。
他说:“我一直在企业内部倡导这样一个宗旨,一定要把自己赚钱建立在别人能赚钱的基础上,这也是傅氏集团从萧山这个小城慢慢走向世界的一块基石。”
傅妙奎对记者说,经过两年的业务往来,他与那位台湾客户建立起了一种超乎利益关系的友谊。两人不仅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私底下更是亲如兄弟的朋友。
如今,这个台湾客户在南京也开起了自己的厂子,单子接不到的时候,傅妙奎便会把单子转手让他做,帮他渡难关。
傅妙奎还有一位西安的朋友,当初在美国白手起家干销售的时候几乎找不到事业的突破口。傅妙奎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条件下,先为他提供价值100万人民币的羽绒制品。这种先发货后收款的做法自然让傅妙奎承担起了不小的压力,但对这位朋友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如今,傅妙奎每年与这位朋友做的生意都不低于5000万美金。
傅妙奎说:“柳桥为什么能挣钱?因为我们的客户赚到钱,而后我们才能赚钱。”
到目前为止,在柳桥羽毛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碰到过收不到钱的生意。因为在傅妙奎的经营理念里,自己和客户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时时刻刻考虑着客户能赚到钱,客户自然也全力以赴让你赚钱。
“诚信,让我拥有忠贞客户”
傅妙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富豪,其成功秘诀自然有多条,但“诚信经营”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可谓字字是金。
傅妙奎说:“与外国客户做生意,除了利益,更多的是诚信。”他告诉我们,柳桥发展至今,一直遵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与国外的客户合作很好,从没有出现过退货与返货现象。柳桥的客户都是老客户带新客户发展而来的。
傅妙奎向我们说了一个台湾客户的小故事:前些年,这位客户来到萧山,他一年给柳桥的订单达2000多万美金。很多人慕名到他下榻的宾馆,希望能分一点定单给他们做做,这位客户都一一谢绝。其中有一家单位特别难缠,客户推托不过,但他还是事先请示傅妙奎,看看是不是可以下点单子。只有傅妙奎同意了,他才肯下单子让别人做。
讲到这儿,傅妙奎笑了:“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计较的人,但因为大家都讲诚信,所以客户也特别尊重我。”
傅妙奎随后说的“追货”事件,让我们明白了客户对他的忠贞所在。
2001年,一批到欧洲的货物,集装箱已经从上海出关到了青岛,但客户临时提出要推迟交货时间。傅妙奎二话没说,不怕麻烦地将集装箱从青岛码头吊起,重新进关拉回上海码头。至于在上海码头临时改出关时间的更是家常便饭,但傅妙奎对客户的要求都表示理解。
傅妙奎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那么,他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捞一把,是一把”,缺少应有的信用,企业也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现在不少企业为什么活不好、长不大、命不长,“各领风骚没几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者缺少长远经营意识,常常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损害企业的信誉。
年初的禽流感对柳桥羽毛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仅仅是2月初到3月底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原料价格就递增了30%,且到目前为止,一直维持这一价格。而公司的订单很多是年前签下的,一些客户甚至签到了6月份。让客户掏出钱来补偿这个损失,不是傅妙奎的原则。这次禽流感虽说使柳桥羽毛亏损五六百万元人民币,但却迎来了极佳的信用口碑。
有的人把傅妙奎的成功仅仅看作是运气好的结果,殊不知恪守诚信才是他成功的一大奥秘。
“企业,应该给社会带来许多利益”
傅妙奎财产数亿元,外界想像,他应该过着一种奢华的生活。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奢华的影子。他甚至烟酒不沾,饮料也主要是白开水。一些老板热衷的社交活动,他一概不会,业余的最大爱好是猫在家里看电视新闻。
他对我们说:“创业时,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但是,企业一旦做大,你就会去思考,赚钱做什么?享受!如果这样,企业就会做不下去,因为做企业并不是享受!”
“在我赚到1000万元之前,我是为自己;当我赚到1000万元以后,我赚钱就是为社会。这一点,我也是逐步认识到的。其实,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
“有人说,要把钱传给儿女。可中国的老祖宗说过,富不过三代。留给后人的钱多了,他们会不思进取,财富也不会持久。”
因此,女儿15岁的时候,傅妙奎就把她送往英国,让她一个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现在女儿已进入大学深造,打算毕业后在英国开一家柳桥羽毛驻英办事处,帮助父亲把生意进一步做大。
对钱财,傅妙奎有非常理性的认识:“这是社会的财富,不过由我支配而已。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浪费。”
对于企业,他的理解是:企业应该是整体上可以给社会带来许多利益,换而言之,就是双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要,社会效益也要。
也正是基于这一观念,柳桥羽毛走了一条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人物生活小档案
血型:A型最喜欢的颜色:白色最喜欢的城市:洛杉矶最欣赏的人:讲诚信的人最敬重的人:母亲生活中最看重的是:健康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孝顺长辈,努力学习最希望听到的评价:一个脚踏实地、讲信用的人对“财富”的理解是:钱多少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