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锦文-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
人物小结:先后任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厂长、经理、总经理,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家”、“上海市优秀企业家”称号证章
顾锦文简介:
企业家姓名:顾锦文
现任职务: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
文化程度:中专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主要工作经历:
1971—1984年于上海闵行区上海县马桥镇俞塘村务农;
1985—2003年于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工作并先后任厂长、经理、总经理等职。
所获主要荣誉称号(市级以上):
2001年—2002年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证章;
1995年荣获“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家”称号证章;
1994年—1995年荣获“上海市优秀企业家”称号证章.
“蜂花”当家人顾锦文见证民营企业发展,有苦也有乐—— “妈妈辈”产品引来年轻“粉丝”
护发素销量居第一
我和“蜂花”结缘于近30年前。1985年,我担任“蜂花”厂长,那时候“蜂花”只是闵行区马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联营企业。“蜂花”就好像我的一个孩子,我看着他从出生到牙牙学语,包括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碰碰、起起伏伏,每一步都凝聚着“蜂花人”的心血和付出。
在霞飞、凤凰等众多老品牌销声匿迹的今天,在众多洋品牌、合资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的洗护发品市场,属“妈妈辈”产品的“蜂花”熬不下去似乎是正常的。尤其是不少企业随着成本提高、市场竞争饱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时,“蜂花”护发素销量排名却保持在全国护发品第一的位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
更让人欣喜的是,如今的老字号“蜂花”不但拥有一大批“妈妈辈”忠实老顾客,还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者。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但在大卖场、超市销售,还在“1号店”等网店销售,网店的消费者多数是年轻人,现在月平均销量达到近10万元,而在几年前,网店月销售额不过在万元左右。不少年轻人在尝试过我们的产品后纷纷成了回头客,并在网上给了“好评”。
少做广告保持低价
“蜂花”越活越精彩的秘诀是什么?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就是无论是在价格、质量上都要让消费者获得最大的利益。
尽管销量保持“龙头老大”地位,但“蜂花”的价格在知名品牌中却始终是最便宜的。我算过一笔账,蜂花中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2元,传统低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不超过1.5元,产品平均毛利率15%,与毛利率至少40%的洋品牌相比,身价低60%多。
低价从何而来?和洋品牌广告铺天盖地不同,“蜂花”从不在电视广告上露面,其他媒体广告也采用适度原则。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费肯定要转嫁给用户,“蜂花”在国内知晓度高,主要靠消费者口口传播。与其花大成本大量投入广告,不如靠产品质量取胜,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好的产品。
实行低价策略的同时,“蜂花”在产品质量标准上却坚持从优从高。早在国家相关标准出台几年前,“蜂花”的许多基础原材料就达到进口食品级标准,每批原材料都达到国内甚至国际标准,还成为国内护发素行业标准的起草人。公司成立至今,没发生一起重大质量问题。
练好内功积累底气
和许多“老字号”一样,“蜂花”也曾经历转型的痛苦,甚至一度濒临亏损。早在20年前,“蜂花”就在国内首倡“洗护分开”理念。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一些外资合资品牌“攻城略地”,推出一系列“二合一”产品;加上原来“蜂花”的销售渠道主要靠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走“大批发大流通”道路,随着超市等新业态的出现,“蜂花”销售一度大幅度滑坡,甚至面临亏损。
在“外忧”的同时,企业自身的机制、人员结构同样面临挑战。在“蜂花”,近80%员工都是原来村办企业员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不少人还抱着吃“大锅饭”的观念。如何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让人员技术水平同时“升级”,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近年来,公司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上苦练“内功”: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从采购、生产、成本分析等方面严格规范,不断提高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水平减员增效,每年既引入年轻的大学生,也让老员工找到合适的岗位,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督促所有人各尽其责,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则按照市场规律予以淘汰。
“华丽转身”的“蜂花”不再原地踏步,而是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植物精华、乳霜、蛋白质维他命护发素等新品,推出的本草系列尤其受到市场欢迎。不少习惯用高档洗发水的高端消费者,在护发素选择上却对“蜂花”情有独钟。
2003年,“蜂花”护发素获全国护发品中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11年又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如今,“蜂花”的底气越来越足,打出的目标是在3年内年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并走出国门叫板国际大品牌。
做大做强还有瓶颈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企业的“当家人”,我感觉每天的弦还是绷得紧紧的。和外资品牌相比,我们的实力显得弱小,尤其是面对超市、大卖场等朝南坐的商家时,往往容易遭遇不公平待遇。我们是原本利润率就不高的国内老字号品牌,进场费等沉重负担甚至让企业只能“赔本赚吆喝”。
同时,作为一家老企业,“蜂花”要做大做强,生产设备、基础设施亟需改造,但现有的厂房土地属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甚至面临将来硬件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法规要求不得不停产的危机。
为此,我呼吁相关部门对于我们这样的老牌民族品牌给予一定扶持政策,打破企业发展的瓶颈,让“蜂花”香飘万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