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品牌总经理秦玉峰:生产性保护不等于简单产业化
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作为全国首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认为,生产性保护不等于简单的产业化,而是在保证非遗项目本真特性和核心技艺的前提下,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阿胶被誉为国药瑰宝。东阿阿胶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汉唐至明清,东阿阿胶一直是皇家贡品。
如何让非遗项目薪火相传、流芳百世,秦玉峰说,作为我国中药传统生产工艺的典型代表,东阿阿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包括洗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等50多道工序,其中挂旗、砸油、吊猴、醒酒等关键技术全部由手工完成。
2012年1月,东阿阿胶被文化部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秦玉峰介绍,生产性保护是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促进非遗产和现代社会的互动融合。“九朝贡胶”的制胶技艺代表着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最高水平,它融入传统医学制药、丹药炼制方法,体现了深厚的中医养生文化内涵,其生产曾中断百年之久。
为遵循和恢复古法生产,自2007年起,每年冬至这一天,山东东阿县都会举办开启九朝贡胶炼制的仪式,金锅、银铲、桑木材、乌驴皮等炼制阿胶最为上等的材料和器具,都呈现在人们面前。从东阿井中取出“至阴之水”,倒入金锅后,点燃桑柴,经9天9夜99道工序纯手工炼制“九朝贡胶”。
秦玉峰说,恢复九朝贡胶的古法生产,不仅是传承技艺,也是对阿胶文化的守护、对中医药文化的敬仰、对中华文化的追思。近年来,东阿阿胶通过举办冬至阿胶文化节,投资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出版阿胶文化书籍,向社会弘扬阿胶文化,唤醒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仅要传授一种手艺,更要传承一种信念和文化,这才能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内在动力。”秦玉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