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介绍
人物小结: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
吴晓求简介:
姓名:吴晓求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59年2月2日
祖籍:江西省余江县
学历:
1983年7月 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6年7月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7月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 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6.8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1996.12至今)
曾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生院副院长(2002.8——2006.8)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1997.5——2002.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1987.7——1994.10)
近期奖励: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0)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
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0)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2)
中国资本市场十大年度人物(2003)
首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2004)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4)
中国证券业年度人物(2005)
吴晓求-作品
著作:
《紧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
吴晓求:人民币将成可供选择的结算货币之一
本轮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带来最大的反思是:当前货币体系的内在机制和方向是否出了错?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对货币体系的改革和推进上迈出了战略性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人民币整体的影响将会由小到大、由区域到全球,慢慢增加结算贸易量。"不过,人民币不会如美元这样成为全球占据绝对优势的贸易结算货币,而是会成为可供选择的多种贸易结算货币之一。
有助于规避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对于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忧。这些货币有一种竞相贬值的风险,从近期这些地方的政府不断加大货币供应量进入实体经济以拯救危机就可以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出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更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吴晓求表示,目前市场采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的数量还比较小。全球贸易结算80%~90%都是采用美元结算。美元结算之后会有一个换汇过程,这中间市场就要承受汇率波动的风险。尤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风险很大,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自然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实现汇率预期的稳定。
吴晓求表示,短期看来,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启动有助于中国的外贸业规避汇率风险。另外,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及影响的扩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贸易伙伴要有对人民币的认识过程,也需要有一个人民币的获得途径。
对股市有间接影响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化的一个步骤。吴晓求表示,目前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但在资本项目上有一些还是不能兑换的。想要实现完全可兑换,需要一个整体的战略安排。
"比如人民币自由兑换带来潜在升值问题,短期内就会对经济造成一定压力。"吴晓求认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慢慢推进,需要国家综合出台一套评估的措施考虑人民币自由兑换方方面面的影响。
不过,在当前只是进行跨境和双边贸易下的人民币结算则只涉及货币本身的问题,和人民币升值并无必然逻辑联系。
对于资本市场如何消化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启动的问题,吴晓求表示,人民币贸易结算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非常间接,或者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会有受益。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紧随其后进一步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