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医药品牌董事长张芝庭访谈
一
张芝庭1944年生于河南镇平县,1960年随父亲迁到贵州兴义县。青年时代,他曾在这个县的泥凼区担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也正是这十年前后,为他以后在制药业方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张芝庭从小酷爱中草药,意志坚强,勇于创新,十分好学。担任教师的日子里,他总是边学习、边采药、边治疗。中医的“汤头歌”,他能够从头背到尾。他曾经用针灸使三个哑巴孩子开口说话,而且第一句话是他用河南口音教出来的“毛主席万岁”。有一次,数十里外的一个农民来请他,说是妻子难产,已经发作四天还没有生下,待他赶到时,产妇已经昏迷。才二十出头的张芝庭大胆用针灸治疗,二十分钟后,产妇竟神奇般的将孩子产了下来,而且是这个家庭五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由于出色的表现,张芝庭从泥凼小学调到中学任教,并兼任校医。到任的头天晚上,他突然想到,明天将要值班,假如来一个需要缝针的外科病人怎么办呢?于是,他急忙找到一本外科书籍,连夜认真阅读,弄懂了缝针的道理和操作方法。第二天中午一点,真的送来一个因自杀而需要缝针的人。那人伤口大得可以放进一个拳头,血流一地。张芝庭怕血,一下子昏迷了过去。醒来后,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凭借着头天晚上学得的知识,一层一层缝针,然后把病人送到病床。张芝庭惦记着这个病人,第二天,当他去看望的时候,病人竟然神奇般的自己离去了。张芝庭爱中草药,爱到痴迷的程度,后来成为神奇公司名牌产品的“脚癣一次净”、“斑蝥注射液”等都是在这时候得到的启示。就说斑蝥注射液吧,这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治疗癌症的药品。张芝庭在乡下时听老人说有一种叫斑蝥的虫,状似北方的花豆娘,其毒无比,可以治癣疾。于是,他来到山上,捉了几只,按老人指点,晒干研末,用油调和后,抹在自己腰上做试验,转眼间,腰上起了一个大泡,人也昏了过去,至今还留有伤疤。正是这伤疤启示他提取斑蝥素,制成了治疗食道癌的良药。
二
1976年,张芝庭被调到兴义,和其他几个同志一起筹建制药厂,开始了制药生涯。可惜的是这个24人的小厂,从建厂开始就从来没有盈利过。1983年勇于创新的他第一个承包这个厂的土霉素车间。他开了一封介绍信,直奔贵阳制药厂,以介绍信作抵押,买了100公斤土霉素粉压成片剂销往云南,赚了3150元。这3150元是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可也给他带来了不幸。他被指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做无本生意。受到写检查,停发半年工资的处分。不甘心、不服气的张芝庭在1985年1月5日再次主动要求承包整个制药厂,并承诺当年交纳承包费1万元。县经委的同志惊诧之余纷纷劝说:“不要开玩笑,你交得起吗?”张芝庭发誓说,“就是卖了老婆也要交给你们”。工夫不负有心人,根据八三年的经验,他苦心经营,年底盘点,整整盈利13万元。县长震惊了,把张芝庭叫到县里,动员他把13万元做贡献,另奖励给8000元。这8000元就是所谓的第一桶金。
由于担心变成“资本家”,张芝庭谢绝了县领导要求继续承包的好意,花500元买了一台制粉机卖了半年米粉。1987年,有了办厂经验的张芝庭终于走上自己办企业的道路。他用21元买了3只坛子,借一包水泥,找了一根竹棒,搭了一个小工作台,办起了兴义日化厂。日化厂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名扬天下的“脚癣一次净香露”。
说起“脚癣一次净”,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在山间采药时,张芝庭听人说有一种叫做珊瑚姜的植物,可以治疗癣疾,屡试不爽。于是,他和自己的夫人就用这三个坛子把珊瑚姜素提取出来,因为是化妆品,取名“脚癣一次净香露”。这香露十分神奇有效,卖价却相当便宜,一瓶不过0.85元。包装也显得简单朴实。他从医院买来一套又一套处理的瓶子和包装箱,每套20个瓶子不过1元钱。然后,再买来7分钱一张的黄纸,自己亲自用手工印出封面。就这样,张芝庭脚穿塑料凉鞋,身背写有“为人民服务”的黄挎包,带着“脚癣一次净香露”,走到了武汉市场,走进了北京隆福大厦,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无效退款”承诺,以品质和信誉迅速树起了神奇品牌。
1988年初,张芝庭以上缴3.5万元的合同承包了多年亏损的贵阳卫校制药厂。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把日化厂转成了制药厂。从此,发展更加迅速,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工厂开发生产出功效神奇的“333”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包括30秒钟消除面部皱纹的“皱立消”,30分钟治愈脚气的“一次净脚气香露”,三天再现青春活力的“君春乐”系列产品。1989年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和中国轻工业科技金龙腾飞奖;1990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委金箭金奖、全国首届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优秀新产品奖,轻工部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国家科委星火科技一等奖,并开始远销日本、香港、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6月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化妆品展销会,一下子轰动了香港,各国客商络绎不绝,纷纷要求定货,日本、新加坡、南朝鲜和香港客商千方百计竞相争取总经销、总代理。香港《镜报》等几家有影响的报刊,大版面介绍了“神奇333”。但由于生产能力受限,只签了100万美元的合同,不足需求量的10%。
为了取得优先经销权,美国兴运联合有限公司于1990年5月投资60万元人民币,与张芝庭合资组建“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生产“神奇333”系列产品。这一年,为了打开市场,他们还出资60万元在世界杯赛上做广告,这是第一个在世界杯赛场上做广告的中国本土企业。
企业大量引进人才,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发展速度成为贵州医药工业企业最快的一家。1992年,公司拥有高级工程师16人、研究生8人,大专以上学历员工186人,占职工总数的51.67%,是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员工文化结构最高的一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544万元,名列全省第二,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17%,利税1300万元,占27.62%,名列第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上缴税金1432万元。到2001年,有下属企业19个,职工4000多人,总资产近20亿元,上缴税6100万元。在国家统计出版社出版的《2000年中国大企业集团》医药制造业中排名第27位,贵州第一位。
三
张芝庭认为“积敛金钱不是成功,能为社会做贡献才叫成功,贡献越大越成功”。“万丈高楼夜眠一张床,万顷良田日食三餐饭,财富源于社会,也应回馈社会”。“利润和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且相互促进。作为一个制药企业,神奇集团希望所有的人都健康和幸福,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因此,要脚踏实地做好做大自己的企业,为贵州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1994年4月23日,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七届二次常委会议上,张芝庭和方小文、王力、王命兴、刘永好、汪远思、张江平、范建中、周晋峰、韩伟10位民营企业家,为配合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联名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光彩事业的主要内容是以参与西部大开发为重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全国参与实施光彩事业项目的民营企业家有8846人,实施项目5744个,到位资金229.18亿元,培训人员103.95万人次,安排就业104.85万人,扶助259.09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捐资办学及其他公益事业44.13亿元。
作为光彩事业倡导人之一的张芝庭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为老少边穷地区做成几件实事。”
据企业公民委员会与欧洲货币(中国)共同制作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统计,2003年张芝庭的神奇集团捐献的实物折合人民币1.28亿元,仅次于金源房地产的黄如论。在贵州最贫困的荔波县瑶山乡和瑶路乡,张芝庭投入100多万元无偿帮助当地农民养猪养羊。在铜仁,他提出了“退耕还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建议,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帮助农民实施100万亩绿色中药种植计划,采取对农民进行前期培训、中期指导、后期实行保护价收购等办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过去农民种植玉米每亩仅收200元,改种丹参后每亩收入达到2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