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个人简介:
姓 名:叶菁
性 别:男
血 型:A型
身 高:175CM
民 族:汉族
国 籍:中国
出 生 地:武汉
出生年月:1971年
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人物小结:
叶菁,东莞莞城人,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东莞市优秀民营企业家。2012年,出任世界莞商联合会名誉顾问。
14年前,他独具慧眼,创办人才中介公司,为众多人才匮乏的企业打开了引才渠道。他的团队首创现场招聘方式,让企业和求职者平等交流。3年前,智通人才首获连锁经营资质,他和他的伙伴们吹响了进军珠三角、走向全国的“集结号”,完成了首批18个城市的连锁布局。他创造“会报网”三位一体复合招聘模式,整合现场招聘、主流报纸招聘专版及智通人才招聘网三大招聘渠道。他带领智通,从东莞人才市场三国之一成长为名副其实“龙头老大”。4万多平方米的招聘会场、每周4000家企业和超过5万求职者进场,智通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常设型人才市场。
“人才银行行长”叶菁
当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大部分本土企业老板纷纷把资本砸进酒店等行业时,选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叶菁显得有些“非主流”,但这个大胆的试验让他进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人才是第一资源。
任何一个企业,哪怕很快就要破产了,都必须把人力资源放在第一位,因为合适的人才可使企业起死回生。”在业内素有“人才银行行长”之称的智通实业董事长叶菁说。
为实现求职者与招聘企业“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匹配,叶菁团队研发推出的“互动招聘”系统于5月3日正式上线启用,现场招聘会可提前网上“预约”,这是业内的一项重大创新。
对科技创新的应用,体现出这位低调莞商的前瞻眼光。30多年来,叶菁以自身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商业世界的态度。他从一个仅八人的街道机电维修小组组长起步,摒弃当时的“主流”毅然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终于打下了今日的“智通实业”这片多元化经营的“江山”。
从“拾遗补缺”到“合纵连横”
1983年,叶菁的街道企业华丽转身为东莞利士集团,这是东莞第一家集团公司,也是东莞较早引入外资的企业,更是叶菁事业上的关键转折点,叶菁酝酿已久的“互动招聘”系统于5月3日正式上线启用。该系统可以让人才或者企业通过网上预约,提高命中率,其中视频面试系统将在5月底推出。智通,自此成为东莞首个具有面试功能的求职网站。
“我经常跟员工重复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机会,哪怕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还有机会,我们更缺乏的是捕捉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叶菁说。
这是一个骨子里不安分之人,这种性格特点早在1970年代初叶菁创业时便显现无遗。当时,为解决城镇富余人员的就业,莞城产生了一批街道企业,靠为国企或集体企业提供劳动力或做一些边沿的配套服务生存。叶菁与他的伙伴不满足于仰人鼻息而活,从1972年起就开始研发自有五金产品,1974年研制出电流互感器为主的电器产品,从此开始了创业之路。
1980年代初,这位年轻的东莞人加入“本土+外资”合作的大队伍,先后与数家港商合作,生产加工塑胶、五金、电子等制品。几年之后,机会来了,因东莞经济发展带来电力不足,叶菁率先推出自主开发的调、稳压器产品,积累了第一桶金。
“当时我们生产的利士牌调、稳压器很有名,现在很多老莞人都还记得。”回忆那段充满激情的创业故事,叶菁双眼仍然冒出光芒。
之后的1983年,叶菁的街道企业华丽转身,变身东莞利士集团(智通实业前身),这是东莞第一家集团公司,也是东莞较早引入外资的企业。
这是叶菁事业上的关键转折点。利士成立后,他迅速从“拾遗补缺”转向“合纵连横”,得以迅速做大。当时利士集团借船出海,先后与多家大型生产与流通领域国企合作,生产销售PC机主板、电唱机、现代五金电子制品等当时的热销商品,“生产高峰期,集团一共有13家工厂。”叶菁说。
然而,不安分之人也似乎容易没有安全感。在产品热销背后,叶菁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受当时条件所限,技术上竞争不过外资企业,资源也没有大型企业丰富。于是叶菁于1990年代初及时从电唱机等几个很红火的行业抽身。“幸好抽身得早,当年的合作伙伴后来都破产了。”
但是,企业将何去何从?深思熟虑后,叶菁决定“退二进三”,即进军第三产业,但不是进入消费性服务业,而是进入生产性服务业。1995年,东莞市智通人才智力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正式成立。
那个时候,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大部分本土企业老板纷纷把资本砸进酒店等行业,选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叶菁显得有些“非主流”。这是个大胆的试验,叶菁却进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
“人才银行”
与事业上“高调”相映成趣的是叶菁在生活上的“低调”。他笑称,做“人才银行”赚的钱不多,但其依然兢兢业业
事实上,对于人力资源服务,叶菁既熟悉又陌生。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早在1980年代,叶菁就已为解决自身企业人才不足而建立起资源渠道,后来他利用这些渠道为投资合作的港商做起了免费人才中介业务,及时为港企解决了人才本土化问题。而随着来莞外企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叶菁萌生了成立一个“人才银行”的念头。
而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对于创办“人才银行”,叶菁心里并没有底。“当时人才流动是受到严格管制的。究竟要怎么做,大家都不知道。”
但叶菁并未气馁,当时的深圳已是特区,发展迅猛,他便带着员工到深圳人才市场参观、学习。从深圳回来之后,叶菁便大展拳脚,成立了智通人才智力开发有限公司,并开设了东莞第一家人才市场。
1990年代的东莞,正处于“三来一补”的鼎盛时期,港、台资企业纷纷到东莞投资建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便为智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智通人才得以迅猛发展,并成为本地的佼佼者。到2000年,智通人才服务范围走出东莞面向全省。
彼时的叶菁,提出“连锁运营”的新模式,并通过并购,兼并了安达盛、腾龙、锦绣前程等人才市场,使公司规模迅速做大。此后,智通人才先后多次在异地采取并购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
“连锁运营”模式给叶菁极大发挥空间。2006年,叶菁带着智通人才走出广东,将业务范围扩展至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智通才人连锁的影响力扩大至全国。
他的智通被行业誉为中国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业的“沃尔玛”。在郴州、西安、重庆等十多个省市,设立了30余家分支机构,为150万家次企业与上亿人次的个人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服务。
当知道外界给予他“人才银行行长”之称时,叶菁大笑。实质上,“人才银行行长”的生意远不只这些。“东莞市智通实业有限公司”虽无集团之名,但有集团之实。近年来,智通实业先后投资创办了郴州智通科技园、郴州智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智通人才连锁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市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东莞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东莞市技术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东莞市智通办公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独资或合资企业。
虽然叶菁的事业并不囿于人才市场,但在他眼中,“人才银行”无疑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业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把人力资源放在第一位。”他说,智通实业旗下的其他业务,若与智通人才的业务相冲突,必定要作出“让路”。
与事业上“高调”相映成趣的是叶菁在生活上的“低调”。他笑称,做“人才银行”赚的钱不多,但其依然兢兢业业。“我喜欢做幕后的工作。”他坦承自己喜欢低调,“做人的低调是为了事业的高调,不要让公众的眼光放在某个人的身上,而是放在企业身上”。